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听书客:茶馆志怪 > 第34章 胭脂白骨(上)

第34章 胭脂白骨(上)(1 / 2)

说书人将油灯捻得只剩一点幽蓝的火苗,光线昏昧,将他脸上的皱纹勾勒得如同干涸河床。他嗓音低沉,带着一种被岁月和无数诡异故事浸润过的沙哑。 诸位,常言道,色字头上一把刀。这刀,不砍头,不斩首,专剜人心,蚀人魂。今夜这故事,便与一位沉迷皮相、最终引火烧身的书生有关。

话说这江南水乡,有个名叫“翠烟镇”的地方,镇子不大,却因水道纵横,舟楫往来,倒也繁华。镇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望江楼”,临水而建,据说曾是一位告老还乡的官员所筑,后来家道中落,便荒废了,平日里少有人迹,只余下些狐鼠栖身,蛛网遍布的传闻。

咱们这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宋玉书。人如其名,生得是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是个俊俏风流的年轻书生。他自负才情,更兼一副好皮囊,平日里便有些眼高于顶,寻常女子难入其眼,只一心要寻个“颜如宋玉,貌比潘安”的绝色佳人,方觉不负此生。

这年秋闱,宋玉书赴省城赶考,途径翠烟镇,盘缠将尽,又逢连日阴雨,便暂住下来,想等天晴再行。他嫌客栈嘈杂,竟独自一人,赁下了那荒废的望江楼顶层一间尚能遮风挡雨的旧室,权作书房兼卧房。旁人皆劝,说那楼不干净,宋玉书却嗤之以鼻,笑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便是真有鬼魅,若生得国色天香,宋某与之品茗论诗,亦是雅事一桩。”其狂态可见一斑。

是夜,雨丝风片,敲打着楼外残破的窗棂。宋玉书生起一小炉炭火,就着昏黄的油灯,展卷夜读。读至夜深,神思困倦,正欲伏案小憩,忽闻一阵极淡雅、似兰非兰、似麝非麝的异香,随风透入窗隙,萦绕鼻端。

这香气不似寻常花香,闻之令人心神一荡,竟有些醺醺然之感。宋玉书精神一振,睡意全无,心道:“这荒楼废园,何来如此奇香?”他好奇心起,推开虚掩的窗户,凭栏远眺。

窗外雨已渐歇,一弯冷月破云而出,清辉洒在楼下荒芜的庭院和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就在那庭院角落,一丛半枯的湘妃竹旁,宋玉书赫然看见,不知何时,竟立着一位白衣女子!

那女子身段窈窕至极,一身素白衣裙在月下宛若笼烟,虽背对着他,看不清面容,但仅凭那背影风姿,已让宋玉书心头剧震,只觉得平生所见所谓佳人,与此女相比,皆是庸脂俗粉!

女子似乎并未察觉楼上有人,只是静静地望着江水,夜风吹拂,扬起她如墨的青丝和雪白的衣带,飘飘欲仙。

宋玉书看得痴了,竟忘了礼数,脱口吟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那女子闻声,缓缓转过身来。

月光照在她脸上,宋玉书只觉得呼吸一窒,脑中“嗡”的一声,三魂七魄仿佛都被摄了去!

那是怎样一张脸?眉不描而黛,唇不点而朱,肤光胜雪,眸如秋水。其美,已非人间言语所能形容,带着一种不食烟火的空灵,却又在眼波流转间,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丝勾魂摄魄的媚意。她看着宋玉书,并未因陌生男子的注视而羞怯,反而唇角微扬,勾勒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声音清冷如玉磬,却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缠绵:

“更深露重,公子为何独自在此凭栏?”

宋玉书慌忙整了整衣冠,躬身施礼:“小生宋玉书,偶居此楼,被姑娘仙姿所引,唐突之处,还望海涵。不知姑娘芳名,为何深夜在此?”

女子掩口轻笑,眼波如水:“小字素雪,家住附近。今夜月色甚好,故而出来走走,不想惊扰了公子。”她目光流转,落在宋玉书案头的书卷上,“公子是读书人?”

“正是,赴京赶考,路过此地。”

“原来如此。”素雪微微颔首,“公子既然客居寂寞,若不嫌弃,素雪略通琴技,愿为公子抚上一曲,以解清寥,如何?”

宋玉书大喜过望,连忙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素雪嫣然一笑,并未上楼,只是走入院中那座半塌的凉亭,那里不知何时,竟多了一张古琴。她纤指轻拨,一缕琴音便袅袅响起。

那琴声初时清越空灵,如幽涧流泉,渐渐转为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与哀怨。宋玉书倚栏倾听,只觉那琴音直往心里钻,将他满腔的才子情怀、风流心思都勾了起来,眼前仿佛只剩下素雪那绝世的容颜和曼妙的身影,什么圣贤书,什么功名利禄,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