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月照寒襟 > 第116章 李天瑞

第116章 李天瑞(2 / 2)

崔?举杯相应,笑容温和:“李将军言重了。将军乃国之栋梁,能得将军坐镇邕州,崔某心中大定。日后军政诸事,还需将军鼎力支持。我等皆为朝廷效力,自当同心同德。”他话语谦逊,却也将“军政诸事”并提,隐隐强调了知州作为一方主官的总揽之权。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络。李天瑞似乎兴致很高,又与蒙力、孙伯谦等人频频对饮,询问些邕州防务、民情琐事,显得极为关心地方。然而,在一些细枝末节处,崔?却敏锐地察觉到些许异样。

例如,当一位士绅谈及去岁崔?平定石保衡之乱时,李天瑞笑着接口道:“是啊,崔知州临危不乱,智勇双全,以州衙微弱之力,竟能平定禁军都指挥使叛乱,此事已传为美谈,便是京中,亦多有耳闻。可见,这地方守军,若能善加整饬,亦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啊。”他话语似是赞扬,但将“州衙微弱之力”与“禁军都指挥使叛乱”并提,隐隐有质疑旧禁军不堪、同时抬高地方武装之意,其用心,颇值得玩味。

又例如,当有人问及新任通判何时到任时,李天瑞抿了一口酒,淡淡道:“通判人选,吏部仍在斟酌。毕竟邕州地处边陲,情况特殊,需得一位老成持重、又能与崔知州、李某同心协力的干员方可。”这话听起来是为邕州考虑,但“老成持重”、“同心协力”二词,似乎暗指需要有人平衡甚至制约崔?的“锐意进取”。

崔?面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应对自如,但心中那根弦却越绷越紧。这位李将军,绝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随和。他的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精心斟酌,在亲切友好的表象下,藏着试探、摸底乃至划分权责界限的意图。

宴席至半,李天瑞忽又看似随意地问道:“崔知州,听闻尊夫人……哦,应是沈小姐,亦在邕州?似乎前段时日身体不适,不知近日可安好了?”他语气关切,仿佛只是寻常问候。

崔?心中微微一凛,沈文漪在邕州之事,虽非绝密,但李天瑞甫一抵达便已知晓,可见其消息灵通。他不动声色地答道:“有劳将军挂心,文漪只是偶感风寒,已无大碍。”

“那就好,那就好。”李天瑞点头微笑,“沈小姐乃名门闺秀,崔知州可要好好照料。他日若有机会,李某当备薄礼,前往探望。”

这番对话,更让崔?确信,李天瑞对其身边人事,早已做过一番功课。这种被窥探的感觉,令他十分不适。

宴席持续到亥时方散。送走李天瑞及其亲随后,崔?回到书房,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凝重。孙伯谦、蒙力、以及闻讯而来的叶英台,皆已在此等候。

“大人,这位李将军……”孙伯谦欲言又止。

蒙力直接沉声道:“此人看似和气,但眼神锐利,步伐沉稳,是个厉害角色。他带来的那些亲兵,也都是百战精锐。”

叶英台冷声道:“皇城司档案中,对李天瑞其人有简略记载。陇西李氏嫡系,其姑母乃宫中贵妃,深得圣眷。他本人曾在天武军、龙卫军历练,以善于治军、结交广泛着称。此次外放邕州,看似平调,实为积累边功,以为日后晋升之阶。此人……野心不小。”

崔?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伯谦,英台,蒙力,你们所言,皆切中要害。李天瑞此人,背景深厚,能力不俗,绝非易与之辈。他今日看似谦和,实则步步为营。日后这邕州,军政之间,恐怕难得安宁了。”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坚定:“然,既在其位,必谋其政。邕州局面来之不易,绝不容有失。我等需更加谨慎,军政之事,务必界限分明,程序合规。蒙力,邕江军需加紧操练,更要严守军纪,绝不可授人以柄。伯谦,州衙政务,需更加细致周全,尤其是钱粮审计、刑名案卷,务必经得起查验。英台,你那边……”

叶英台接口道:“我明白。我会加紧调查走私与通敌线索,若能抓住实证,无论涉及何人,皆可占据主动。”

“好!”崔?点头,“李天瑞初来,必先稳固自身,熟悉情况,短期内应不会有大动作。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务必在他完全立足之前,将邕州根基打得更牢!”

众人凛然应诺。

夜色已深,州衙书房的灯火,却久久未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