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争吵(2 / 2)

石保衡却不再看她,猛地站起身,脸上带着一种偏执而疯狂的决绝,冷笑道:“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虚与委蛇?哼!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谁才是这邕州真正的霸主!”

说罢,他愤然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出门去,厚重的木门被他摔得震天响。

红泠僵在原地,看着洒落的酒液和兀自晃动的房门,美艳的脸上先是错愕,随即化为一片冰冷的失望与深深的忧虑。她了解石保衡,此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且心胸狭隘,极易被人煽动利用。他方才那番话,绝非一时气话,恐怕……已真的对那交趾的提议动了心,甚至可能已有了决断!

“蠢货……无可救药的蠢货……”她无力地跌坐回榻上,抚着阵阵抽痛的小腿,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巨大不安。石保衡若真的一意孤行,不仅他自己万劫不复,更会彻底搅乱邕州局势,甚至可能将她也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与临江仙顶楼那隐秘而激烈的冲突截然不同,此时的邕州州衙签押房内,却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湿寒。崔?并未坐在公案之后,而是与孙伯谦、周文渊、赵算盘等几位核心属官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木案四周。案上摊开着数十卷厚厚的册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色数据。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一种专注凝重的气息。

“大人,这是各县刚呈报上来的秋粮入库清册,请过目。”孙伯谦将一册文书推到崔?面前,神色严肃。

崔?接过,仔细翻阅,指尖划过一行行墨迹未干的数字,眉头微蹙:“桂西一带,今秋雨水不均,收成较往年减了两成?”

“回大人,正是。”周文渊接口道,“已遣吏员复核过,情况属实。当地峒寨已有请求减免今冬税赋的呈文送来。”

崔?沉吟片刻,问道:“州府常平仓、义仓储粮几何?可能支撑到明年夏收?若行减免,缺口多大?”

赵算盘立刻拨弄起算盘,噼啪作响,很快报出一串数字:“回大人,若按往年惯例征收,仓廪充盈,足可应对寻常灾荒。然若减免桂西三县两成税赋,则至明年五月青黄不接时,恐有五千石缺口。若再遇春荒或边事需额外支用,则更为吃紧。”

崔?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良久,方才开口道:“民生多艰,不可不慎。桂西减收,非民之过,乃天时不协。若强行征敛,恐生民变,亦违圣上抚恤边民之旨意。伯谦,你即刻起草文书,准桂西三县今冬税赋减免一成半。其余半成,可令其以山货、药材等折价相抵,如此既可稍补仓廪,亦不使百姓负担过重。”

“是!”孙伯谦立刻领命。

崔?又看向赵算盘:“算盘,你立即核算州衙各项开支,除军饷、官吏俸禄、修缮堤防等必要用度外,其余一切浮费,尽数裁减!尤其年节各衙署往来应酬、馈赠之资,一律减半!省下的银钱,全部用于采购粮食,填补仓廪缺口,务必要让百姓,特别是僮人峒寨,能安然度过今冬明春!”

“下官遵命!”赵算盘肃然应道,眼中充满敬佩。这位年轻的上司,虽手段雷霆,然心系百姓,开源节流,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

崔?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略显萧索的庭院,语气沉凝:“南疆之地,汉僮杂处,民生本就不易。稳固边防,首在安民。民安,则心定;心定,则边固。绝不可因一时钱粮之缺,而失了民心根基。今年冬日,首要之务,便是让治下所有百姓,无论汉僮,皆能吃饱穿暖,安然过年。”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与深切的关怀。孙伯谦、周文渊等人闻言,皆肃然起敬,心中暖流涌动,眼前这位年轻通判的胸怀与格局,实在令人心折。

“大人仁德,实乃邕州百姓之福!”周文渊由衷赞道。

崔?摆摆手,淡然道:“分内之事罢了。伯谦,文渊,你二人再加紧督促各县,确保减免政令落实到位,绝不容胥吏从中盘剥克扣!算盘,采购粮草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公开透明,速办速决!”

“是!”三人齐声领命,干劲十足。

签押房内,灯火通明,算盘声、书写声、低声商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勤政忧民的画卷。而窗外,冬日的天空,依旧阴沉着脸,仿佛在预示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