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月照寒襟 > 第45章 到访韦寨

第45章 到访韦寨(1 / 2)

崔?一行在韦青蚨及寨中长老的引领下,步入了峒中腹地——韦氏主寨。

但见寨子依陡峭山势而建,竹木栅栏沿山腰蜿蜒合围,险要处设有箭楼望台,显是历经战火洗礼,防御森严。寨内房舍,多为僮家特有的“干栏式”建筑(见于《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竹木为骨,茅草或杉皮覆顶,底层架空,用于豢养牲畜、堆放农具柴薪;二层住人,外设宽廊(僮语谓之“展”),可供纳凉、纺织、待客;三层多为阁楼,用于仓储。廊檐下,常悬挂着成串的金黄玉米、火红辣椒、或是风干的兽肉,充满山野生活的浓郁气息。

寨中路径以青石板或卵石铺就,洁净整齐。随处可见僮家女子坐于“展”上,巧手翻飞,编织着色彩斑斓的“僮锦”(壮锦),或是以藤、竹制作各式器具。间或有沉重古朴的铜鼓陈列于重要楼阁之前,虽非家家皆有,却显是寨中重器。男子则多佩刀挎弩,身形精悍,目光锐利,显是惯于山林狩猎、攀援搏击的好手。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烟霭、草木清香、以及淡淡的牲畜气味,交织成一幅生动而质朴的边地峒寨风情画卷。

行至寨心一处较为开阔的场坝,早有寨中族人盛装等候。按僮家待客最高礼节,一位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银饰的僮家少女,手捧一只硕大磨光的牛角杯,杯中盛满清冽的山兰酒,踏着轻盈的步伐上前,亮起清脆婉转的歌喉,唱起了悠扬的敬酒歌。歌词大意是欢迎尊贵的客人远道而来,祝愿友谊如青山长存,似流水不息。

歌声落,少女将牛角杯高举过顶,奉至崔?面前,眼神清澈而略带羞涩。

崔?微微一笑,深知此乃“拦路酒”,是僮人待客的极高礼遇,若不饮或饮而不尽,便是失礼。他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牛角杯,毫不犹豫地仰头畅饮。酒液甘醇清冽,略带甜意,却后劲绵长。他一气饮尽,赢得周围僮人一阵善意的欢呼喝彩。

放下牛角杯,崔?环视众人,以清晰而略显生硬、却诚意十足的僮语朗声道:“垛侬,恩勒!”(音译:多谢!)

这一声诚挚的僮语感谢,瞬间拉近了距离,在场僮人无论老少,脸上皆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敬酒礼毕,韦青蚨亲自在前引路,为崔?讲解寨中情形。她语气平稳,条理清晰,全然一副公事公办的首领姿态。

“大人请看,此处是我寨圩场,每逢朔望,寨民于此交易山货、粮米、布匹,亦有汉商前来,换取盐铁。”她指向一片以青石铺就的平整场地,周边设有简易摊位。

崔?仔细观看,询问交易物品、价格、税收情况,孙伯谦在一旁详细记录。

行至一座坚固的石砌大屋前,韦青蚨道:“此乃寨中公共粮仓,丰年储粮,灾时赈济,亦备军需。”

崔?颔首,询问仓储数量、防潮防鼠措施及轮换制度,显是极为关切民生根本。

绕过粮仓,便闻呼喝之声不绝于耳。一片宽阔的沙土地被辟为练武场,数十名僮人青壮正在练习弓弩射击、刀盾格斗,动作矫健,杀气腾腾。韦青蚨解释道:“按大人《抚夷条令》,各寨可自训土丁,保境安民。我寨土丁三日一操,从不懈怠。”

崔?驻足观看良久,对僮人勇武表示赞赏,又问及训练内容、器械来源及与邕江军的协同演练可能,思路极具前瞻。

最后,众人来到寨中高处一座亭阁前。亭中供奉着一面硕大无比的青铜鼓,鼓身布满神秘繁复的纹饰(蛙、羽人、太阳纹等),古朴庄严,气势恢宏。四周气氛顿时肃穆起来。

韦青蚨神色变得无比郑重,声音也低沉了几分:“此乃我寨传承数代的铜鼓,非重大节庆、祭祀、或紧急战事,绝不轻动。鼓声一响,可传遍方圆数十里,寨民闻声必聚。它是我僮人召集族人、沟通神灵、象征权力的圣物。”她目光中充满敬畏与自豪。

崔?静立聆听,面色肃然,微微躬身以示对僮人传统的尊重。他深知,此物远非寻常乐器,乃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象征。他缓声道:“鼓声通神,聚众一心。此乃厚重历史,崔某敬佩。”

巡寨途中,寨中僮人皆远远围观,目光中交织着好奇、谨慎与打量。他们见这位年轻的汉官不仅毫无骄矜之气,反而态度谦和,言语诚恳,对僮俗充满尊重,且与自家峒主女儿相谈甚洽,之前的紧张与隔阂便渐渐消散。甚至有胆大的孩童嬉笑着追逐跑过,被一旁的妇人轻声喝止。

崔?见状,唇角微扬,见一个约莫四五岁、梳着冲天小辫、眼睛乌溜溜的僮人女童正怯生生地望着他,手中还捏着半个野果。他心中一动,蹲下身,从袖中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从邕州城带来的、裹着芝麻的麦芽糖饴。他拿起一块,递向小女童,笑容温润。

小女童犹豫了一下,抬头看看母亲鼓励的眼神,又看看崔?温和的笑脸,终于伸出小手,接过了糖块,放入口中,甜味化开,她顿时眯起了眼睛,笑得如同山花绽放。

“垛侬,阿叔!”女童用生硬的汉话道谢。

周围僮人见状,不禁都笑了起来,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而融洽。孙伯谦与赵算盘相视一笑,深知大人此举,远胜千言万语。

巡寨已毕,公务条款大致议定。韦青蚨略一沉吟,指尖微微蜷缩,似乎下了极大的决心,抬眸看向崔?,声音较之前略微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通判大人若不嫌山野简陋,可愿至我居处小坐,饮一杯本地山野粗茶,稍事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