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碧荷端着一碟新做的海棠糕进来,见她神色郁郁,轻声劝道,“您别总闷在屋里,园子里的海棠开得正好,奴婢陪您去走走吧?”
沈文漪摇摇头,目光依旧落在窗外:“碧荷……你说……崔相公他……现在在做什么?”
碧荷叹了口气:“小姐……您这又是何苦?崔相公他……自有他的日子要过。您……您也该为自己想想了。老爷他……已经在为您物色……”
“别说了!”沈文漪猛地打断她,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我不嫁!除了他……我谁也不嫁!”她眼中泛起泪光,带着少女的倔强与绝望。
她铺开一张薛涛笺,提笔蘸墨,千言万语堵在喉间,却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写下两句:
“庭院深深锁春晖,
海棠空落泪沾衣。”
写罢,她将诗笺紧紧攥在手中,仿佛攥着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这份深藏闺阁、无处诉说的情意,如同这暮春的海棠,开得绚烂,却注定……要零落成泥。
城西,暗香阁密室。
烛火摇曳,映照着没藏呼月那张冷艳而带着一丝邪魅的脸庞。她身着宋人富商常穿的锦缎袍服,却难掩眉宇间的锐利与杀伐之气。她面前,跪着两名身着夜行衣的西夏“黑鹞”精锐。
“陛下已下旨,”没藏呼月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庆历四年秋,我大夏铁骑,将再叩宋境!此次……目标,环庆路(今甘肃庆阳一带)!”
她指尖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环庆路经略使庞籍(字醇之),老成持重,防御严密。欲破其防,需知其虚实!尔等任务:一、摸清环庆路各军寨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将领性情!二、探查宋廷新一年盐铁转运路线,尤其是……供给西北边军的粮道!三、设法……在宋境制造混乱,动摇其后方!尤其是……汴京城!”
“属下遵命!”两名“黑鹞”齐声应诺,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记住!”没藏呼月眼中寒光爆射,“行事隐秘!宁可无功,不可暴露!若遇阻碍……格杀勿论!尤其是……那个崔皓月!此人……太过碍眼!若有机会……”她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弧度,“……不留活口!”
“是!”
护龙坊小院,书房夜话。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小院书房内,烛火如豆。崔?并未就寝,而是铺开一张巨大的《大宋疆域图》,目光凝重地落在西北边境。狄青前日派人给官家送来密报,言及边境异动频繁,西夏斥候活动加剧,恐有大战将起!信中忧心忡忡地提到,军粮转运依旧不畅,恐为掣肘!
“西夏……李元昊……”崔?低声自语,指尖划过地图上贺兰山的位置,“你……果然贼心不死!”他想起叶英台今日在茶肆偶遇时,那看似不经意的提醒:“近日码头不太平,崔修撰……出入当心。”以及她眼中那抹深沉的忧虑。
他知道,平静的日子,恐怕不多了。西夏的阴影,夏党的毒牙,从未真正远离。他必须做些什么!
他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开始起草一份密奏。并非弹劾,也非谏言,而是一份基于史实与当前局势的《西北边备疏》。他结合狄青来信、叶英台暗示以及自己对西夏历年用兵规律的研究,详细分析了西夏可能进攻的方向(环庆路?)、时间(秋高马肥时?),并提出了“加固城防”、“广积粮草”、“精练士卒”、“肃清内奸”、“联结蕃部(边境少数民族)”等具体建议。字字句句,皆出自肺腑,饱含忧思!
写罢,他仔细封好,唤来砚童。
“砚童,”崔?神色郑重,“明日一早,你亲自将此信……送至枢密副使韩稚圭大人府上!务必……亲手交予韩大人!切记,不可经他人之手!”
“是!相公!”砚童接过密信,贴身藏好,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他知道,这封信……关乎重大!
送走砚童,崔?走到窗边。推开窗棂,夜风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远处天边,隐隐传来沉闷的雷声。春雷滚滚,惊醒了沉睡的万物,也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他望向琼玉阁的方向,那里灯火阑珊。颜清秋……你此刻……又在做什么?是否……也如我一般,难以入眠?
他又望向城南沈府的方向,心中掠过沈文漪那双含愁带怯的眼眸……文漪小姐……你……可安好?
护龙河水在夜色中静静流淌,倒映着天边闪烁的星辰与隐约的雷光。汴京城的春天,温暖而明媚,却掩盖不住那悄然弥漫开来的、铁与血的肃杀之气。崔?独立窗前,清俊的身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