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月照寒襟 > 第17章 新居梅影疏

第17章 新居梅影疏(1 / 2)

护龙坊的清晨,比深巷小院多了几分开阔与生机。薄雾如纱,轻笼着护龙河湾,碧水潺潺,倒映着两岸初绽新绿的垂柳。崔?推开新居的雕花木门,一股带着水汽与草木清香的微风拂面而来,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与疲惫。

昨日,在陶婉言的鼎力相助下,一切进展神速。崔?一早便去了牙行,陶婉言早已遣管事等候,不仅将议价之事办得妥帖,更以陶家商号作保,让崔?得以分期支付部分房款,解了他一时难以凑足全款的燃眉之急。崔?心中感激,郑重签下契约,接过那枚沉甸甸的黄铜钥匙。

随后便是采买添置。崔?手头拮据,只购置了最必需的床榻、桌椅、几案等物,皆是结实耐用的松木、榆木所制,无半分奢华。砚童则兴高采烈地张罗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等日用之物。陶婉言又遣人送来几匹素净的青布、棉布,言道可做帘幔、被褥之用,既实用又不显张扬。崔?推辞不过,只得收下,心中记下这份情谊。

搬迁过程也极为顺利。陶承良亲自带着几名健仆前来帮忙,吆喝指挥,忙前忙后,将崔?那几箱书卷、衣物、笔墨纸砚等物什,连同那盆王慧仪前日遣人送来的、尚带着晨露的素心兰,一并小心搬入新居。至傍晚时分,这处三间正房带东西厢房的小院,已初具模样,虽依旧简朴,却整洁有序,透着新生的气息。

此刻,崔?立于院中,环顾四周。白墙黛瓦,青石铺地,墙角那株虬枝盘曲的老梅,虽已过花期,但枝叶苍翠,生机盎然。东厢房被他辟为书房,临河开窗,光线通透。推开窗棂,可见护龙河水波光粼粼,远处皇城巍峨的轮廓在晨光中若隐若现。西厢房则安置了简单的卧榻与待客桌椅。正房暂时空置,留待日后。院中一角,砚童正哼着小曲,用新买的陶缸打水浇灌那盆素心兰。

一股久违的安宁与踏实感,自心底油然而生。这里,远离了护龙河深巷的逼仄与杀机,靠近皇城司巡防要道,安全无虞。环境清幽,临河而居,正是他心中所求的读书治学之所。

“相公,早膳备好了!”砚童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粥和几样小菜,从临时搭起的小厨房出来,脸上洋溢着搬入新居的喜悦。

“好。”崔?微笑点头,在院中石桌旁坐下。简单的清粥小菜,在晨光清风中,却显得格外香甜。

用过早饭,崔?步入书房。窗明几净,书案临河。他将书箱中的典籍、文稿一一取出,整齐码放在新制的书架上。当那方沈文漪所赠的紫玉砚、颜清秋所赠的羊脂玉佩、王慧仪所赠的松烟墨锭、欧阳修所赠的《翰林院规训》等物,被郑重地置于案头时,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归属感,也随之沉淀下来。

他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在纸端写下:

“庆历三年春,迁居护龙坊新宅。临河小筑,梅影疏斜。愿守此心,笔耕不辍。”

墨迹未干,他望向窗外。护龙河水静静流淌,如同无声的岁月。他知道,搬离旧居,并非逃离风暴,而是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更坚定地面对挑战。他盘算着,待下月俸禄发放,加上书坊的润笔,定要请陶氏兄妹好好吃顿饭,答谢他们此番相助之恩。尤其是陶婉言,其雷厉风行、思虑周全的援手,让他铭记于心。

枢密使府邸,书房。

气氛却与护龙坊的宁静截然相反,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夏竦端坐于紫檀书案后,面色阴沉如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扳指。下首,几名心腹幕僚垂手肃立,大气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