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132章 初窥星海

第132章 初窥星海(2 / 2)

他的感知首先覆盖了地球附近的太空设施。

原本的“天宫”空间站已被一个庞大无比、结构复杂的银白色组合体所取代——“凌霄殿”。

它不再只是一个科研前哨,而是一个大型轨道船坞和科研中枢,无数小型工程艇如同工蜂般在其周围忙碌,进行着维护和扩建作业。透过巨大的观测窗,可以看到内部穿着轻型宇航服或甚至只穿着便服(意味着内部环境已完全地球化)的科研人员,在各种先进的仪器前工作,研究领域显然已从微重力实验扩展到了材料科学、能量传输、乃至初步的宇宙生态学。

不远处,另一个更加宏伟的设施——“南天门”——正在运行。

这是一个专门的大型轨道拼装工厂,其核心区域,正躺着数艘初具雏形的星舰骨架!最大的一艘,长度恐怕超过千米,代号正是“盘古号”。

巨大的机械臂正在为其安装装甲板和疑似推进模块的设备。万一乐能感受到那巨舰内部蕴含的庞大能量反应,以及运用了部分愿力传导技术进行结构强化的痕迹。这里,是人类走向深空的起航码头。

月球 - 静海基地 “广寒宫”

他的意识降临月球,巨大的透明穹顶之下,是成片的绿色植物区、生活区和工业区。“广寒宫”基地已然成为一个可以长期自持的中型城市,常驻人员预计超过五千人。

他看到人们在低重力环境下行走、工作,甚至有不少人在专门的区域进行着业力锻体或愿力炼心的修行,低重力环境似乎对某些阶段的锻炼有独特的加成效果。

但他也“听”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封闭生态系统循环效率仍需优化,有轻微的异味;

长期低重力环境对部分非修行者的身体状况仍有影响,需要依赖旋转舱模拟重力;

水资源循环虽能保障,但依旧珍贵;

以及,部分人员产生了远离地球家园的心理孤寂感,尽管有高速量子通讯,但这种距离感是实实在在的。

太阳系行星概览 - 离开地球后3小时

万一乐的感知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通过愿力直接感应宇宙信息)扫过整个太阳系,瞬间掌握了人类目前的大致开发情况和各行星的生命状态:

水星:无人永久基地,仅有数个自动采矿机器人实验站,开采稀有金属。环境极端恶劣,无生命迹象。

金星:浓厚的硫酸云大气层之下,有数个耐高温高压的无人探测器和科研气球在持续工作,研究温室效应极限和地质活动。如同地狱,无生命。

火星:人类除月球外重点开发对象。已有三座大型科考站(“祝融站”、“荧惑站”、“希望站”),常驻人员约八百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地球化改造前期研究,包括融化极地冰盖、引入特殊藻类和地衣改造大气。火星土壤深处是否存在过原始微生物仍是争论焦点,但目前未发现现存的复杂生命。

木星系统:一艘名为“夸父”的大型核聚变动力探索舰正长期驻留在木星轨道,对其大气、磁场和卫星群进行深入研究。巨大的木星本身是气态巨行星,无固体表面,但其强辐射场和风暴系统本身就是巨大的能量源。

在其卫星木卫二(欧罗巴) 的冰层之下,确认存在全球性液态水海洋!一座小型、坚硬的“破冰”科考站已建立在冰面上,正在钻探探索,怀疑其海洋中存在厌氧微生物或更复杂的生命形式,这是太阳系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地方。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均设有无人或极少人轮换的自动化科考站,主要研究行星环、奇特的气候现象及其冰卫星。环境严酷,无生命迹象。

冥王星及柯伊伯带:是人类无人探测器前沿阵地,负责太阳系边疆的探测和预警。

总体状况:截至此刻,常驻在地球以外太空的人类总数约为六千五百人,其中月球五千,火星八百,其余分布在空间站和各探测舰上。几乎所有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修行业力九锻法和愿力九炼法,以适应太空环境。修为高深者(如部分驻站军官和科研领头人)已达到净尘初阶或中阶水平,可在太空环境中短时间生存,并运用愿力辅助工作。

至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发展:他们仍在努力追赶。得益于“伏羲”智能和“玄甲”机器人的部分技术共享(通过“澄心”平台有限开放),他们的空间站建设速度和探测器成功率大幅提升。

但像“凌霄殿”、“南天门”、“夸父舰”这样的核心工程,以及基于愿力修行的太空适应体系,仍由华夏主导。一种基于实际贡献和能力的新一代国际太空合作秩序正在形成,但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俯瞰着这波澜壮阔的太阳系开发图景,万一乐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期待。人类的脚步已经迈出,虽然只是蹒跚学步,但方向正确,未来可期。

最后看了一眼那颗孕育万物也正被万物改变的蓝色星球,以及远方那光芒万丈的太阳,万一乐下定决心。

下一站,他将不再停留于观看。他要去往那力量的源头,亲身体验恒星的伟大与威严,去验证他新生的、源于星辰的五行之力。

他的身影化作一道细微的流光,脱离地球轨道,调整方向,义无反顾地朝着太阳系的中心——那颗熊熊燃烧的恒星——加速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