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地球大气层的瞬间,万一乐感受到的并非想象中的绝对寂静,而是一种更深邃、更宏大的“声响”。
那是充斥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各种能量和粒子流穿梭不息所形成的宇宙背景韵律,只是人类的耳朵无法捕捉。
他回头望去,地球如同一颗巨大的、镶嵌在漆黑天鹅绒上的蓝宝石,白云缭绕,海洋蔚蓝,大陆板块的轮廓清晰可见。一种难以言喻的壮丽与脆弱感同时涌上心头。
在这无垠的黑暗中,它是如此珍贵而孤独的家园。与他离开时内部正发生的万物启灵的蓬勃生机相比,这片包裹着生机的宇宙空间,显得格外冷冽、空寂,却又蕴含着难以想象的能量。
近地轨道 - 离开地球后1小时
在地球之内,他掌控的“天地之力”——呼风唤雨、引动雷霆、感应地脉——是基于行星自身的大气循环、海洋运动、地壳活动和磁场交互。而一旦脱离了这个温床,置身于真正的宇宙空间,万一乐立刻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天气”与“天象”。
这里没有空气,因此没有风,也没有雨。但这里有更本质的力量:
太阳风:持续不断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从太阳表面喷射而出,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刮过行星际空间,冲击着行星的磁场,这才是宇宙尺度下的“风”。
它无声却狂暴,能撕裂脆弱的大气,也能在两极点燃绚烂的极光——那不再是神话,而是粒子流与磁场碰撞激发的物理现象。
引力潮汐:不再是地球上日月引起的微弱潮汐。在这里,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太阳、月球、乃至其他行星的巨大引力源如同看不见的旋涡,拉扯着空间本身,影响着每一个天体的轨道和姿态。行星间的引力博弈,才是塑造太阳系格局的根本力量。
宇宙射线:来自太阳系之外乃至银河系深处的极高能粒子,它们以近乎光速穿行,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背景辐射,也是生命演化潜在的威胁和契机。
辐射:太阳的电磁辐射覆盖全波段,从温和的可见光到灼热的紫外线、x射线,能量强度远超地表所见。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宇宙空间的“恶劣天气”。
而他之前所调动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之力,在此刻他的感知中,开始了惊人的蜕变和溯源。
那呼风唤雨之力,褪去了表象,显露出其本质——是对能量流动的掌控。
宇宙中最大的能量源是恒星,风雨雷电不过是恒星能量驱动下,行星局部能量循环的具体表现。
他现在能直接感知并尝试引导的,是更本源的宇宙能量流:太阳辐射能、粒子流的动能、引力势能、甚至空间本身微弱的波动。
那感应到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力,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本质进化!
他的愿力感知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穿透物质表象,直溯其宇宙学起源:
水(h?o):氢,来自宇宙大爆炸的最原始元素;氧,是大质量恒星内部核聚变的产物,在超新星爆发中洒遍星际。水,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分子之一,是生命之源,也是彗星的主要成分,它承载着恒星的生与死。
火:这不再是简单的燃烧现象,而是恒星核聚变的代名词!是驱动整个宇宙能量循环的引擎。太阳每秒将数百万吨氢转化为氦,释放出巨量的光和热,这才有了地球的光明、温暖和天气系统。“火”之力,在此晋升为对聚变能和高能等离子体的初步理解和感应。
木:在地球上代表生命和生长。宇宙视角下,它代表了复杂分子的形成。碳、氧、氢、氮、磷……这些构成生命的关键元素,无一不是在恒星熔炉中锻造,并通过超新星扩散,最终在适宜的行星上组合成有机分子。木之力,关联的是宇宙物质走向复杂化的进程。
金:并非特指黄金,而是泛指所有重元素。铁、金、铀……这些比氦重的元素,几乎全部来自于垂死恒星的最后辉煌——超新星爆发,或者更极端的宇宙事件,如中子星合并。金之力,象征着恒星的死亡与馈赠,是宇宙炼金术的终极产物。
土:代表大地、固态物质。在宇宙中,它是星际尘埃、小行星、行星核心。这些固体颗粒凝聚自星云中的重元素,是行星形成的基石。土之力,关联着物质的凝聚与固化,是引力将分散物质塑造成天体的过程。
“原来如此……”万一乐心中明悟,“五行并非地球独有,它描绘的是整个宇宙物质循环的壮阔图景:氢(水基)在恒星(火)中聚变,生成碳氧等元素(木),恒星死亡爆发抛出重元素(金),这些物质冷却凝聚形成新的天体与尘埃(土)……循环往复,永恒不息。”
五行轮转,相互转化。
他的力量核心,从那依托于一方天地的“天地之力”,真正进化为了能初步感应和引动微观粒子与宏观宇宙能量的宇宙五行之源力。虽然只是初窥门径,但前路已然不同。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片光芒与能量的源头——太阳。
那不再是一个温暖的光盘,而是一个充斥着他整个视野的、沸腾燃烧的等离子球体。日冕层如同燃烧的毛边,延伸出数百万公里,巨大的日珥如龙蛇般腾起又落下,黑子区域仿佛深渊之眼,其内部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核子舞蹈,释放出难以计量的光和热。
那是力量的终极源泉,是太阳系所有能量和大部分元素的故乡。
一股强烈的冲动促使他想立刻飞向那颗伟大的恒星。但他按捺住了这份冲动。在前往那终极熔炉之前,他需要先看看自己的同胞们,在这片新拓展的疆域里,走到了哪一步。
近地轨道 - 离开地球后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