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44章 散落的花瓣

第44章 散落的花瓣(1 / 2)

2023年6月27日 晚7:15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航班在暮色中平稳降落。走出机舱,北方的夜风带着一丝干燥的凉意,与南方湿热粘稠的业力氛围截然不同。星儿揉着惺忪的睡眼,紧紧抓着万一乐的衣角。

这座千年帝都上空盘踞的业力,在万一乐的感知中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厚重的光谱:权力中心的暗金与深红交织,学术圣地的浅青与淡金流淌,历史沉淀的铅灰与赭石混杂,还有无数普通人在生活洪流中翻腾的焦虑与希冀。

他深吸一口气,虚莲在心海中微微旋转,过滤着庞杂的信息流。明日的两场会面,至关重要。

上午8:30 北京大学 微纳电子大厦

晨光透过高大的玻璃幕墙,洒在洁净明亮的走廊上。万一乐在陈然的陪同下,准时抵达李明哲教授团队的实验室。陈然西装笔挺,公文包中装着与北大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副本,以及一份由他牵头、结合公开信息与特殊渠道(实为万一乐暗中指引)完成的“初步背调名单”。

李明哲教授亲自迎接。他约莫四十出头,身材颀长,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电,周身散发着强大的学术气场。

在万一乐的愿力视野中,李教授身上的业力呈现为高度凝聚的、不断流动演算的淡青色光芒,这是纯粹智力探索与极致专注的象征,核心是璀璨的白色愿力,代表着对突破技术壁垒的执着追求。

他身后跟着几位核心团队成员:负责算法映射的赵博、芯片架构设计的孙工、以及负责后端物理实现的钱博士。

“万总,欢迎!久仰仁泽在医药领域的突破,没想到对我们这‘硬骨头’也感兴趣。”李明哲握手有力,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直率。

“李教授过誉,国之重器,不敢不关心。”万一乐微笑回应,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整个实验室。在净尘圆满的感知下,数十名研究人员的灵魂光谱纤毫毕现。

绝大多数是专注的浅蓝、淡青,或是带着求知渴望的淡金色。然而,几个角落却闪烁着不和谐的微光:

一名在服务器后台进行数据操作的助理研究员,身上缠绕着几缕不易察觉的紫黑色怨憎业力,其意识深处对当前工作充满抵触,并夹杂着对金钱的暗金色贪婪。

一名负责与外部企业接口的工程师,其业力光谱中混杂着明显的墨绿色偏执和深红色暴躁,沟通中易走极端。

还有一名看似勤勉的博士生,其淡蓝色专注的表象下,潜伏着深沉的惨白色惊惶业力,对项目进度和自身能力极度焦虑,可能导致关键环节的失误。

“陈律师,”万一乐转向陈然,声音平静,“基于我们前期的‘尽职调查’和合作要求,名单上标红的几位同仁,可能暂时不适合参与此次核心合作项目的直接研发工作。烦请与李教授和校方协调,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或项目隔离。”

陈然心领神会,立刻从公文包中抽出那份名单,上面清晰标注了三个名字及其岗位,理由栏则写着“潜在利益冲突风险”、“沟通风格可能影响团队协作”、“需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等符合常规背调逻辑的措辞,

他将名单递给李明哲,李明哲快速扫过,眉头微蹙,但随即舒展开。他了解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名单上的情况,有些他略有察觉,有些则被日常的忙碌掩盖。

万一乐这份“背调”的精准和高效,让他感到一丝震惊,也彻底打消了最后一点疑虑——对方绝非心血来潮,而是有备而来,且标准极高。

“明白了,万总考虑周全。我立刻安排。”李明哲果断点头,示意助理去处理。

核心成员精简至五人:李明哲、赵博、孙工、钱博士,以及一名业力纯净、思维敏捷的女研究员吴敏(负责验证与测试)。

一行人进入核心设计室。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太极”框架结构图,以及正在进行的神经形态芯片(NpU)架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款高度适配“太极”框架、能效比远超现有商用芯片的专用AI处理器。

李明哲指着屏幕:“万总,我们的核心思路是利用‘太极’框架对高维数据流形的几何特性描述,在芯片架构层面进行协同优化。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几何变换高效映射到硅基逻辑门和存储单元上,同时保证超低功耗下的高并行计算能力。孙工他们正在攻坚多核互联和片上存储的优化模型,遇到了几个棘手的时序收敛和热密度问题……”

万一乐认真听着,目光落在孙工紧锁的眉头和屏幕上复杂的参数图表上。他从随身包中取出五个深蓝色的香囊,散发着与之前相同的清雅药香。

“李教授,各位,”万一乐将香囊分发给五人,“这是我公司实验室的另一项探索产品,专注于提升深度认知状态下的思维清晰度和灵感捕捉能力。在攻坚克难时,或许能有所帮助。不如…我们现在就试试?”

同样的场景重现。

香囊佩戴,手指轻拂,精纯的清凉愿力无声注入,在五人精神核心种下“心印”。瞬间,实验室的空气仿佛被净化、压缩。键盘敲击声变得密集如雨,笔尖在白板上飞速游走,低沉的讨论声充满了顿悟的兴奋!

孙工:困扰他数周的片上网络(Noc)拥塞模型豁然开朗!他猛地抓住一个此前忽略的“局部自相似性”特征,意识到可以借鉴分形几何的思想来优化路由算法,而非一味增加带宽。

“对!不是路不够宽,而是交通规则可以更智能!降低冲突概率才是关键!”

他兴奋地低吼,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新的算法模型雏形迅速构建。

赵博:“太极”框架中一个关于黎曼曲率张量如何影响梯度流收敛的抽象问题,此刻在他脑中具象为清晰的能量流动图景。

他瞬间找到了将这种几何约束高效转化为硬件可执行指令集的关键映射点,灵感如泉水般涌出。

钱博士:物理实现层面棘手的时钟树综合和功耗墙问题,在他眼中分解成清晰的物理和电气约束链。一个利用异步电路局部时钟域隔离热点区域的颠覆性方案雏形跃然纸上。

李明哲:他站在全局视角,看着团队成员一个个迸发的灵感,脑中高速整合。困扰他许久的“算法-硬件”协同验证的复杂度爆炸问题,此刻找到了一个基于形式化验证和概率模型检测相结合的创新路径!

他迅速在白板上勾勒出框架,眼中精光四射。

吴敏: 她负责的验证压力点瞬间清晰,针对几位同事提出的新方案,脑中已同步构建出高效的压力测试用例集。

思维的火花在“超频”状态下激烈碰撞、融合、升华。一个上午的时间,团队突破了过去几个月未能解决的数个关键瓶颈!

李明哲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成果,激动地握住万一乐的手:“万总!这…这简直是奇迹!这香囊…还有你们的支持,太关键了!”

万一乐微笑:“是诸位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期待‘太极之芯’早日问世。” 他心念微动,五人身上的“心印”缓缓沉寂,恢复正常。但那份被点亮的智慧之光和突破的喜悦,将持续滋养他们未来的工作。

下午2:00 国家水稻研究所(北京)

下午的会面地点并非高楼大厦,而是位于京郊一片试验田环绕的静谧园区,气氛也截然不同。万一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一间朴素的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