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43章 食物革命(二)

第43章 食物革命(二)(1 / 2)

2023年6月25日 清晨 南京 中山门

晨光熹微,给古老的南京城墙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万一乐牵着星儿的手,站在中山门登城口的石阶上,并未登顶。清凉的晨风拂过,却带不走空气中那份沉甸甸的、无形的重压。

他的目光投向远方,穿透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落在那片他未曾踏足、也暂时不敢踏足的区域。在净尘圆满的愿力视野中,那片土地的上空,凝聚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业力。那并非他惯常所见的灰、黑、红、金等色彩,而是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重到极致的铅灰色!

这铅灰色并非死寂,而是在缓慢地、痛苦地翻涌、扭曲,其中夹杂着无数细微却尖锐的暗红色(暴虐)、惨白色(惊惶)和深沉的墨黑色(绝望)的碎片。它如同一片覆盖苍穹的、由亿万份无法安息的痛苦和诅咒凝聚成的铅云,低低地压在城市的一角,沉重得让人灵魂都感到窒息。

因果纠缠之深重,业力积淀之磅礴,远非他目前的境界所能触碰,更遑论化解。强行介入,恐怕不仅无法抚平伤痕,反而会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投入冰块,引发不可预料的剧烈反噬。

星儿似乎也感应到某种异样,小手不自觉地抓紧了万一乐的手指,小脸有些发白,小声问:“哥哥,那边…好难受…”

万一乐轻轻揽住她单薄的肩膀,声音低沉而坚定:“是的,那里承载着一段非常沉重、非常悲伤的历史。现在的我们,还太弱小,无法真正去抚慰那份伤痛。但哥哥答应你,当我们变得更强、更有能力的时候,一定会再回来,尽我们所能,做些什么。”

他深深看了一眼那片被沉重业力笼罩的区域,仿佛要将这份责任刻入骨髓。“走吧,星儿。记住这份沉重,它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突破“慈航”境界,让愿力由虚化实,迫在眉睫!

上午9:30 南京某酒店会议室

一位穿着得体深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精干的年轻人已经等候在此。他是仁泽公司新组建的法务团队负责人,陈然。

虽然年轻,但履历漂亮,思维缜密,业力呈现干净的浅蓝色(专注、条理),夹杂着代表进取心的淡金色。

“万顾问,早上好。” 陈然起身,语速平稳清晰,“根据您的指示,我已初步审阅了深圳‘绿源生态’和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微藻蛋白项目组’的基本资料和过往合作协议模板。针对您的投资模式和核心要求(技术共享、业力审查),我拟定了两份框架性投资意向协议,重点约定了资金用途监管、成果共享机制、知识产权归属(明确仁泽拥有使用权)以及我方保留的监督权。请您过目。” 他将两份文件恭敬地递上。

万一乐快速浏览,点点头:“可以。具体金额根据现场考察和对方需求再定,控制在2000-3000万之间。核心是确保我们的要求得到满足,资金用在刀刃上。下午飞深圳,你跟我一起。”

“明白!”

2023年6月26日 上午10:00 深圳 绿源生态垂直农业工厂

巨大的厂房内部,景象令人震撼。没有泥土,没有阳光直射,取而代之的是高达十余层的立体种植架,每一层都沐浴在精心调配的LEd灯光谱下,散发着柔和的粉紫色、蓝白色光芒。

生菜、菠菜、小白菜、羽衣甘蓝等绿叶蔬菜在营养液膜(NFt)或深液流(dFt)系统中青翠欲滴,自动化的机械臂在轨道上缓缓移动,进行着播种、间苗、采收等作业。空气清新湿润,弥漫着植物特有的清香。

创始人兼cto林峰,一位四十岁左右、穿着工装夹克、眼神锐利充满实干精神的工程师,热情地介绍:

1. 核心技术:

环境控制:精准调控光照(光谱、强度、光周期)、温湿度、2浓度、营养液(Ec值、ph值、成分)。

种植系统:主要采用NFt(营养液膜技术)和dFt(深液流技术),部分高价值作物试验气雾培。

自动化:从播种育苗到采收包装,自动化程度达到70%以上。

2. 当前成果(数据):

产量:“这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 林峰指着正在采收生菜的机械臂,“以生菜为例,在最优条件下,年收获茬数可达18-22茬!每平方米种植面积年产量稳定在120-130斤(60-65公斤)鲜菜!菠菜、小白菜等速生叶菜产量略低,但也远超传统农业(100斤\/平米\/年以上)。”

效率:用水量仅为传统土壤种植的5%-10%;不受季节、气候影响,365天稳定产出;无农药残留(封闭环境,病虫害极少)。

品质:外观整齐洁净;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部分矿物质)含量可控且普遍高于传统蔬菜(因环境优化);口感鲜嫩。

应用:主要供应深圳、香港高端超市、星级酒店及部分生鲜电商平台,售价是普通有机蔬菜的1.5-2倍。

3. 不足与瓶颈:

成本高昂:林峰指着头顶密集的LEd灯阵和复杂的环控系统:“初始设备投入巨大(每平米建设成本超万元)!运行成本中,电费(主要是LEd照明和空调)占大头(约40%),其次是营养液(15%)、人工和维护(20%)。虽然产量高,但综合成本目前仍显着高于优质传统蔬菜。”

能耗问题:“照明和温控是能耗大户,如何进一步优化光效(单位光量子产出)、降低热负荷是核心挑战。”

作物种类局限:“目前最成功的是速生绿叶菜。番茄、黄瓜、草莓等果菜类,生长周期长、需光量大、授粉和支撑要求复杂,产量和成本优势不明显,还在攻关中。根茎类作物(如土豆、胡萝卜)几乎无法在此系统高效生产。”

风味差异:部分消费者反馈,垂直农场蔬菜“菜味”稍淡,缺乏传统土壤种植的某些风味物质(可能与微生物环境、微量元素吸收差异有关)。

4. 目标与展望:

短期(2-3年):通过优化LEd光谱配方(提高红光占比,降低无效能耗)、引入更高效的空调热回收技术、筛选\/培育更适应人工光的专用品种,目标将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0%;将果菜类(如樱桃番茄)的单位面积年产量提升至传统大棚的2倍以上。

中期(5年):实现主要叶菜单项生产成本接近或持平于优质传统有机蔬菜;建立模块化、可快速复制的标准化垂直农场方案,向二三线城市及特殊环境(极地、沙漠、远洋船只、太空站)推广。

长期愿景: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补充和应急保障力量;探索与可再生能源(如屋顶光伏)结合,打造近零碳足迹的食物生产模式。

参观完毕,在绿源生态的会议室,万一乐表达了仁泽2500万人民币的投资意向,重点支持其在LEd光效优化、能源系统升级和果菜类栽培技术攻关。

如同在南京一样,他拿出了精心准备的香囊,赠予林峰及另外五位核心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包括负责LEd光学设计、环控算法和作物生理研究的专家)。同样的流程,同样的“实验”提议。

佩戴上香囊的瞬间,林峰等人同样感受到了那股清凉与清明。在“心印”的催化下,他们的思维如同精密仪器被超频运转:

负责LEd光学的小王,瞬间对光谱数据与植物光合响应曲线的关系有了新的建模灵感,提出了一个结合植物生理时钟的动态调光算法雏形。

主攻环控系统的李工,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空调系统热交换效率低下的几个关键节点,并想到了利用厂房屋顶排风进行预冷的改进方案。

研究作物生理的张博士,则在思考如何利用特定的光质组合或营养液添加剂,诱导植物合成更多风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