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24章 沉舟与新帆

第24章 沉舟与新帆(2 / 2)

他看向万一乐,眼神复杂:“万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陈教授的研究?又怎么知道我们仁泽…需要这个?”

“我看到的。”万一乐的回答简单得近乎玄奥。他不再多言,只是将心神之力更加专注地作用于张立峰和陈树清两人身上。强大的愿力如同最纯净的冰水,无声无息地冲刷、净化着两人心湖中翻涌的深灰绝望、暗红愤怒以及陈树清那因长期压抑而变得有些僵硬的墨绿偏执。

同时,这股力量也在小心翼翼地“滋养”和“点燃”他们核心的坚韧(土黄)、初心(淡金)以及陈树清对技术本身的纯粹热爱(墨绿)。

张立峰和陈树清同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清明感涌入脑海。连日来的疲惫、焦虑、愤怒和绝望,如同潮水般退去,大脑前所未有地冷静和专注。

那些盘踞在心头、纠缠不清的难题——资金链断裂的恐惧、技术路线的迷茫、专利归属的担忧、前景的黯淡——似乎并没有消失,但此刻却像被梳理过一样,条理清晰地排列在眼前,不再令人窒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近乎滚烫的冲动——一种想要抓住眼前这唯一稻草、想要拼尽全力去搏一搏的强烈渴望!

张立峰猛地站直了身体,眼中爆发出一种近乎凶狠的光芒,那是绝境中的赌徒看到了翻盘希望的光芒。他一把将怀里那摞沉重的文件(遣散方案)随手塞给旁边一个路过的、目瞪口呆的员工,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沙哑:

“去!把会议室收拾出来!泡茶!最好的茶!”他转向陈树清,伸出手,语气斩钉截铁:“陈教授,别的先不谈!能不能…先让我看看你的数据?所有数据!”

陈树清看着张立峰伸出的手,镜片后的眼神剧烈闪烁。那层包裹着他核心淡金(理想)的深灰(失望)和暗红(愤怒),在万一乐持续的净化与“点燃”下,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纯粹的、对技术突破可能带来改变的兴奋感(墨绿偏执被正向引导)和一丝被认可的暖意(淡金),如同岩浆般涌了上来。他用力握住了张立峰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好!数据在我笔记本里!现在就看!”

万一乐看着眼前这一幕,感受着两人身上业力色彩的剧烈变化——绝望的深灰在消退,愤怒的暗红在平复,偏执的墨绿变得更加明亮而纯粹,坚韧的土黄和希望的淡金则如同火焰般升腾——他心脏深处那片愿力之海,似乎也随之泛起了一丝微澜。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他低头,对身边一直安静仰头看着的星儿轻声道:“星儿,我们帮到他们了。”

星儿用力地点点头,小脸上露出一个纯净的笑容。她能感觉到,眼前这两个叔叔身上那股沉重的、让人不舒服的“灰蒙蒙”的气息,正在被哥哥身上散发出来的、温暖又明亮的气息驱散。

议室里,老旧空调发出吃力的嗡鸣。陈树清打开他那台外壳磨损严重的笔记本电脑,复杂的图表和密密麻麻的数据瞬间占满了屏幕。

张立峰几乎是扑到屏幕前,眼睛死死盯着那些曲线和参数,呼吸变得粗重。万一乐带着星儿坐在稍远的位置,平静地看着,无形的愿力场笼罩着整个空间,持续维持着两人最佳的心智状态——专注、冷静、灵感活跃。

“……你看这里,张总!”陈树清的手指激动地点着屏幕上一个不起眼的折线图,“这是我们筛选出的新型工程化cho细胞株,在无血清、化学成分限定的培养基中,目标抗体的表达量比对照提升了百分之四十二!而且关键质量属性(cqAs)完全达标!”

张立峰倒吸一口凉气:“百分之四十二?稳定吗?批次间差异?”作为工程师,他瞬间抓住了核心。提升表达量,是降低生产成本最直接粗暴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连续十批小试,RSd(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陈树清语速飞快,墨绿色的偏执光芒在眼中熊熊燃烧,“关键是我们摸索出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参数,成本只有市售同类高端培养基的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张立峰的眼睛也红了,土黄色的坚韧光芒大盛。他猛地一拍桌子,“好!好一个三分之一!纯化呢?贝林妥欧双抗的结构复杂,纯化收率低是成本大头!”

“这正是我要说的!”陈树清切换页面,调出一组层析图谱,“我们尝试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式层析填料,针对性地设计洗脱梯度。你看这个洗脱峰!多漂亮!杂蛋白去除效率极高,目标蛋白回收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二十!而且步骤简化,从传统的四步纯化,有望压缩到两步甚至一步!”

“一步纯化?!”张立峰的声音都变了调,巨大的狂喜和难以置信冲击着他。如果这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物料消耗、设备占用、时间成本、人力投入…全方位的成本暴跌!贝林妥欧单抗那令人绝望的百万天价,似乎真的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还有稳定性和制剂!”陈树清已经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墨绿色的光芒几乎要透体而出,“针对抗体聚集和降解的痛点,我们设计了几种新型的稳定剂配方,加速稳定性试验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目标抗体的活性保持率远超现有制剂…”

张立峰已经说不出话了,他双手撑在会议桌上,身体微微颤抖,死死盯着屏幕,大脑在超负荷运转。万一乐的愿力如同最高效的催化剂,不仅清除着他因激动而可能产生的杂念(浅灰焦虑),更将他工程师的务实思维(土黄)和对成功的渴望(浅绿)激发到极致,与陈树清的数据和思路疯狂碰撞、融合。

“陈教授!你的细胞株,在我们现有的500升发酵罐上放大,工艺参数需要调整的幅度大不大?现有设备兼容性如何?”张立峰猛地抬头,问出了最实际的问题。

陈树清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培养基成分需要微调,供氧和搅拌策略需要根据罐体特性优化,但基础工艺框架是通用的!我们可以在你们的中试线上立刻开始工艺摸索和转移(pt)!”

“好!太好了!”张立峰一拳砸在掌心,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那深灰的绝望早已被驱散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近乎狂热的土黄(务实干劲)和喷薄的浅绿(发展渴望),

“那诺西那生钠呢?反义寡核苷酸(ASo)的合成和修饰…”

“ASo的成本主要在合成原料(单体)和繁琐的液相合成及纯化步骤上。”陈树清思路极其清晰,“我关注过固相合成载体和高效偶联试剂的最新进展,结合特定的酶法辅助修饰策略,或许能大幅缩短合成周期,提高收率…”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语速越来越快,专业术语如同连珠炮般迸发,沉浸在一个由数据、工艺、可能性构成的狂热世界里。那些曾经压垮他们的现实困境——资金、专利、市场——此刻都被这巨大的技术突破可能性暂时抛到了脑后。

万一乐安静地听着,像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他的心神却在更深的层面运作。无形的愿力丝线,不仅维持着两人的专注和灵感火花,更悄然引导着他们的思路碰撞。

当陈树清在某个关键酶法修饰的细节上稍有卡顿时,万一乐的意念会如同微风,轻轻拂过对方的心神,驱散那细微的困惑(惨白惊惶),让他灵光一闪;当张立峰因过于激动而可能忽略某个放大风险时,愿力又会如同警钟,让他瞬间冷静(净化浅灰焦虑),将注意力拉回关键点。

星儿听不懂那些复杂的词语,但她能感觉到会议室里那股紧张又充满希望的气氛。她靠在万一乐身边,小手抓着他的手指,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两个激动得面红耳赤的叔叔,又看看哥哥平静的侧脸。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陈树清和张立峰的声音终于低了下去,两人都像是经历了一场高强度战斗,额头见汗,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充满了亢奋后的疲惫和巨大的满足感。

“万先生!”张立峰猛地转向万一乐,声音因激动而沙哑,“陈教授的研究…太有价值了!这…这简直就是我们仁泽的救命稻草!不,是金矿!”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情绪,看向陈树清,眼神变得无比郑重,“陈教授,我张立峰以仁泽创始人的名义,恳请您加入我们!技术入股!首席科学官!实验室、中试线、现有的所有资源,全部向您和您的项目开放!我们一起,把这事做成!把药价打下来!”他伸出了手,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和燃烧的信念(土黄与淡金交织)。

陈树清看着张立峰伸出的手,又看看屏幕上那些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却几近蒙尘的数据,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万一乐平静的脸上。他知道,今天自己这超常的冷静、清晰的思路、甚至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都离不开这个神秘年轻人那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的影响。

缠绕他多年的深灰(失望)和暗红(愤怒)如冰雪消融,只剩下对技术突破本身的纯粹渴望(明亮的墨绿)和那份被重新点燃的、想要惠及患者的初心(温暖的淡金)。他用力地、重重地握住了张立峰的手。

“好!张总,我们一起干!”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个濒临沉没的小船,终于找到了一块坚固的压舱石和一张可能改变命运的风帆。会议室里,一股新生的、充满斗志的气息弥漫开来,驱散了长久以来的颓丧。

万一乐看着这一幕,心脏深处那片愿力之海,平静无波。他只是微微颔首,对星儿轻声道:“星儿,饿了没?我们很快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