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2 / 2)

哪有这么简单?许平挥了挥手,日本人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特别是你们少帅在老虎厅那件事后,内部混乱、指挥失灵、根基不稳!

天时地利人和都让日本人赶上了。从皇姑屯 到九一八事变,他们打的正是这个立足未稳的算盘。这步棋走得险,当时日本国内也是矛盾重重。

首相、、少壮派各怀心思,老成持重者与军中派系明争暗斗。军功迷了眼,养虎终成患。但你可知道,就在今明两年,日本政坛将迎来剧变?

那些元老和战争狂人们,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朱传武闻言咬牙切齿:竟有这等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许平解释道:想不到很正常。这个国家百年来的蜕变太过复杂——从锁国到开埠,再到屡战屡胜。表面看是实力使然,实则夹杂着太多运气成分。

就拿工业水平来说,我们现在连个完整都造不好,人家却能生产飞机大炮航母。甲午海战时双方都在买军舰,结果如何?我们输给了同窗。

这种落后是全面性的。火柴造不出,酒精提纯不了。即便懂得原理,没有工业体系也是枉然。我的工厂只能靠山洞和手工作坊,用的都是土办法。

没有正规工厂、钢厂、制造设备,这就是根本问题。不仅是我,就连你们那位蒋委员长也是如此。甲午海战时买的军舰,如今看来何其讽刺!

“虽然战舰都是从欧美列强手中购得,但若将银钱耗费全部归咎于修建园林,而忽视军备投入,未免有失偏颇!”

“事实上,那笔款项并未用于太后寿辰的园林工程。这位被世人斥为愚昧的老妇人,绝非庸碌之辈!”

“她并非愚钝之人。实际上,朝廷调拨了大量军费用于西北战事,所有武器都被运往西北 叛乱。”

“左将军抬棺出征,壮烈非常,最终平定西北,收复疆土。然而大清国运就此衰微,海战亦以惨败告终。”

“细究起来,清廷统治者当时做过精密权衡——放任西北局势的后果究竟有多严重?”

“倘若西北沦陷,沙俄势力不仅会威胁京畿,更将席卷关中,直下江南。届时国土沦丧恐将超过三分之一!”

许平挥袖道:“西北关乎国本!而即便海战失利,最坏不过失去 。日军短期内绝无鲸吞东北之力。”

“正如历史所示,东北全面沦陷已是三十余年后的事。因此甲午海战实属无奈之选。”

许平转向朱传武叹息:“这个抉择保全了疆土,却葬送了王朝。能为帝国续命之人,终究越来越少。”

“长期对抗未能改朝换代,却加速了王朝衰亡,这就是残酷的 。”

朱传武沉吟道:“大当家之意,西北之失远比甲午之败更为致命?”

许平正色道:“明清两朝皆有其特殊困

“赋税收不上来,粮食产量又没受天灾影响,所有问题都压在皇帝头上。说句实在话,这人太过较真,固执己见,还总觉得自己是天才!”

“虽然犯了不少错误,但作为皇帝,他确实比前几任更勤勉。比起那些昏庸懒惰的先祖,比如嘉庆帝、万历帝,他简直算得上兢兢业业。”

“可偏偏这位每天只睡不到五小时的皇帝,再怎么努力也救不了大明。到了清朝末年,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

“ 和他的姑妈 斗得不可开交。 虽然眼界有限,但站得高看得远,决定死守西北领土,放弃海防。这政策保住了疆土,可她既想改革又不愿放权。”

“这一切都源于与长矛军的那场恶战。那一仗几乎拖垮了,即便勉强续命几年,百姓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

“多活的这几年不过是延续战争,最终只保住最后一点疆土,结果依旧惨淡。”

朱传武皱眉:“难道和大明结局一样?”

许平摆手道:“想想当时列强入侵,鬼子占了高丽,大清虽未割地,却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赔款到现在都没还清!再加上南方 ,长矛军混战,江南总督们早就不听朝廷调遣。”

“所以老太太咽气前,其实已经亡了大半。后来那声枪响一响,南方各省立刻,彻底脱离控制。这就是现实——它早就是个空壳子了。”

许平叹着气带人爬山,无奈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