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花好月圆。
美言锦帐、岁岁年年!”
“新郎新娘拜天地!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我小心翼翼地牵着新娘子,往洞房所在的紫枔院走去。
跨过门槛上的马鞍和两串铜钱后,黄妈忙拾起铜钱搭在我肩上。
一对童男童女分立左右,朝着我和新娘子抛撒枣子、花生、桂圆、莲子等五谷杂粮,嘴里还喊着吉祥话儿。
朱琦坐在床榻边,我拿起秤杆轻轻挑起她的盖头,望见她若秋波般的双眸,一张桃粉小脸在烛火的映衬下,红扑扑的格外娇艳。
赶忙把盖头揣入怀中,像揣着个稀世珍宝似的。
黄妈吩咐丫鬟端来合卺酒,我拉起朱琦,一人端起一杯,各自喝下一半,再互相交换,喝完剩下的。
接着,又叫人端来一碗“子孙饺子”递给我,我拿起小勺,舀起一颗喂给朱琦。
她嘴角上扬,朝我甜甜一笑,张开嘴便一口包了进去。
我看着她那可爱的模样,忍不住笑道:“吃这么急作甚,也不怕烫着。”
“一点儿也不烫呀,不信你尝尝。”她拿起勺也喂了我一颗。
“她们今儿一早就起来准备这些餐食,这会儿凉了也不知道拿去温一下。黄妈!琴儿都交代了百八十遍了,负责吃食的可得千万注意冷热,偏这饺子还是凉的,还不赶紧拿下去!”
我一尝这饺子是凉的,心里有些恼火,转头对黄妈怒道。
黄妈知道出了岔子,吓得赶紧叫丫鬟端了下去。
“今儿府上都在忙咱们的大事,一时疏忽也是难免的。我并不介意,再说也不算太凉。大喜的日子,勿恼。”朱琦轻轻拍了拍我的胳膊,温声安慰道。
黄妈见新娘子并未发火,赶忙上来打圆场,一边笑一边说:
“是是是,新娘子果然是通情达理识大体的。好了好了,这盖头揭了,合卺酒喝了,‘子孙饺子’也吃了,从此夫妻二人白头偕老、百子千孙!”
说完,唤李由来跟我去前厅接待送亲的朱家亲友,叫小满、京京她们进来陪着朱琦。
晚上安排“八顶八”的婚宴,菜品皆由琴儿亲自挑选,托人请了两位出了宫的老御厨掌勺,谢金自然也是一点儿不含糊。
喜酒则是几月前听了程彦的建议,从他老家徽州府订的一百坛江南小窖古法酿造的宣酒。
婚宴上,宾客们高朋满座,各个席间推杯换盏,互相敬酒,有说有笑,十分热闹。
孩子们像欢快的小兔子,你追我赶,又是摘花,又是抢喜糖。
府里的下人们更是忙得晕头转向,一会儿上菜,一会儿撤盘,忙得不亦乐乎。
上桌前,琴儿悄悄将兑了水的酒瓶塞给我。
她眼巴巴地看着我尝了一口,问道:“咋样?要不要再加点水?”
“好姐姐,你可真是我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我竖起大拇指,对她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