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希望,就是利用现有的阵地工事,顽强防守,拖住德军,同时向后方紧急求援,指望联军高层能迅速调集兵力,从外部打破包围圈。
曾泽生立刻起草了求援电文,用最严厉的词语描述了战局的危急和联军侧翼溃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电文迅速发往了联军统帅部。
消息传回北京,唐启震怒。他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以最强烈的措辞向英法美等国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救援被围的华夏军。
另一方面,连续电令张自忠和曾泽生,务必坚守,保存有生力量。北京的......府里,灯火通明,唐启面对着巨幅世界地图,手指死死按在索姆河的位置上,内心的焦灼远胜于当年面对国内任何一股军阀强敌之时。
这些士兵,是他实现强国梦想的基石,是他派到欧洲战场去证明国格的子弟兵啊!
包围圈内,形势一刻比一刻严峻。德军显然决心要吃掉这支胆敢孤军深入、并且重创了他们的中国军队。炮火准备之后,步兵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涌上来。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块骨头比想象中要硬得多,甚至有些硌牙。
华夏军迅速化整为零,以连、排甚至班为单位,分散到之前就已经构筑好的、星罗棋布的散兵坑和战壕里。
这些工事挖得极深,而且用木板和钢轨进行了加固,彼此之间还有地道相连。士兵们利用地形,把每一个散兵坑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堡垒。
德军的炮火覆盖虽然猛烈,但很难将这些深藏于地下的目标彻底摧毁。炮击一停,德军步兵靠近时,华夏士兵们才从地道里钻出来,进入射击位置,用步枪、机枪,尤其是那些让德军吃尽苦头的冲锋枪,组成交叉火力,给予进攻者大量杀伤。
更让德军头疼的是华夏军神出鬼没的夜袭和反冲击。白天,德军依靠火力优势猛攻,华夏军则顽强防守,寸土必争。
到了晚上,攻守之势就微妙地改变了。华夏军的小股部队,利用夜幕掩护,从地道或交通壕悄悄摸出去,对德军的宿营地、炮兵阵地、补给线发动袭击。他们用惯了的手榴弹和炸药包,在夜间近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天炸毁一个弹药堆放点,明天偷袭一个指挥所,后天又去破坏一段电话线。这种不间断的、零敲碎打的骚扰,让德军寝食难安,士气大受影响。德军士兵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说这些中国士兵是“地老鼠”,白天躲在洞里,晚上就钻出来咬人。
战斗变成了残酷的消耗战。每一天,包围圈都在缩小,伤亡数字都在上升。食品、药品,尤其是弹药,越来越匮乏。伤员们缺医少药,只能在阴暗潮湿的掩体里苦苦支撑。
“我部已支撑20个昼夜,部队伤亡殆尽,请求支援。”张自忠每天都在电台里呼叫着英法美联军总部。然而给他答复的只有“正在支援”四个简单的字。
第二次索姆河战役(皇帝攻势),因为俄国退出一战,德国组织63个师进攻西线。三个月时间内,推进60公里,最终以后援无力而终结。可以说最后的反抗吧。随后联军发起百日攻势一举投降。
求催更、求点赞、求打赏、求为爱发电、求五星书评、感谢各位大佬的阅读。再这样子持续低迷,那只能计划月底60万字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