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四万对二十五万(1 / 2)

战斗越发激烈,但是,没有一支部队成建制地投降,没有一个阵地是在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情况下丢失的。士兵们用西南方言互相鼓励着:“雄起!顶住!”“唐首脑肯定会想办法救我们出去!”“妈卖批的,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英法美承诺的最初的三天救援期限早已过了,联军的外部解围行动却因为各种原因,协调不力、兵力不足、或者是某种难以言说的拖延,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

包围圈内的华夏军,靠着一股顽强的意志和精妙的战术运用,竟然奇迹般地坚守了二十五天!

这二十五天,对于被围的将士来说是地狱般的煎熬,但对于远在北京的唐启和整个世界舆论来说,却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传奇。

一支来自遥远东方的军队,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不仅顶住了德军最精锐部队的猛攻,还通过积极的防御和反击,大量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打乱了“皇帝攻势”的节奏。

德军指挥官发现,为了包围这四万华夏军,他们投入的兵力和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预期,漫长的补给线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前线的攻势不得不陷于停顿。

最终,筋疲力尽、补给困难的德军,在久攻不下且面临更大战略被动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撤退。

当德军包围圈终于解体的那一刻,幸存下来的华夏军士兵,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互相搀扶着,从布满尸骸和废墟的阵地上站起来,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里却燃烧着劫后余生的光芒,以及一种无法言说的骄傲。

联军统帅部的将领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这片曾经的血战之地。

他们看到的,是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工事,是堆积如山的空弹壳和炮弹皮,是双方士兵交错倒卧的遗体,以及那些虽然疲惫不堪、但军容依然整肃、眼神中透着桀骜不驯的中国士兵。

没有人再敢小觑这支来自东方的军队。为了表彰华夏远征军在索姆河防御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决定的贡献。

盟军统帅部授予了这支部队最高荣誉勋章——全球最强防御部队的荣誉称号。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出征时六万热血儿郎,经历此役,包括之前战斗和这次长达二十五天的包围防御战。

最终活着走出阵地的,已不足八千人。他们的英勇和战绩,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