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封锁(1 / 2)

三月的昆明,雾气还未散尽。唐启站在督军府二楼的窗前,手里捏着那份刚送来的电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窗外嘉陵江上,一艘挂着米字旗的货轮正缓缓驶离码头,甲板上堆满本该卸下的机械设备。英国领事馆昨夜发来照会,宣布即日起停止对西南六省的一切贸易往来。

\"狗日的洋鬼子!\"唐启把电报揉成一团砸在地上,他转身时,军靴碾过那团纸,就像要碾碎所有挡在面前的敌人。

秘书小跑着进来,差点撞上怒气冲冲的总督。\"督军,法国人也跟进了,他们切断了滇越铁路,大量的货物被拦截在河内。还有...\"秘书咽了口唾沫,“北洋政府通电全国,禁止煤炭、棉纱和机械设备进入西南。”

唐启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摸出怀表看了一眼,上午九点二十分。距离刺杀事件过去才四个月,报复来得比他预想的更快、更狠。“通知所有厅长,十点开会。把周天从螳螂川叫回来,立刻!”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杆烟枪同时开火,把空气熏得发蓝。唐启坐在首位,面前摊着六省矿产分布图和工业设施清单。他注意到财政厅长的手指在不停敲打桌面,农业厅长则一直盯着自己的鞋尖,这些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头一回露出这种神情。

\"都说说吧。\"唐启用铅笔敲了敲搪瓷杯,“英国人断了机器,法国人掐了铁路,北洋那群龟儿子连一车煤都不让过秦岭。咱们的兵工厂还能撑多久?”

军需处长陈家明猛地站起来,灰布军装袖口磨得发亮。\"报告督军,昆明兵工厂的焦炭只够二十天。更麻烦的是...\"他翻开皱巴巴的笔记本,“棉纱库存见底了,被服厂下周就得停工。”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唐启盯着地图上富源的标记,那里有西南最大的煤矿,但开采设备还停留在光绪年间的水平。“老陈,如果改用富源的煤...”

\"那要炼焦炭,不然热值不够。\"工业厅长插话,“炼钢炉温度上不去,子弹壳冲压合格率会掉到三成以下。”

窗外的雾散了,阳光斜射进来,照在唐启半边脸上。他眯起眼睛,突然想起穿越前参观过的某家三线工厂,那些在岩洞里用土法炼钢的老照片。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却成了救命稻草。

\"听着。\"唐启站起来,双手撑在地图上,“第一,富源煤矿全部改用人工开采,组织三万劳工,三班倒。告诉矿工,每多挖一筐煤,前线就多十发子弹。”

农业厅长抬起头:“可春耕在即...”

\"第二,\"唐启的铅笔在川中画了个圈,“把沱江流域的旱地全部改种棉花。粮食不够就从广西调。”

周天不知什么时候溜了进来,靠在门框上擦汗。这个精瘦的云南人穿着不合身的西装,领带歪在一边,活像个跑单帮的商贩。但唐启知道,整个西南没有比他更熟悉走私门路的人。

\"第三,\"唐启朝周天点点头,“我们的’走私’该唱歌了。”

散会后,周天跟着唐启进了内室。勤务兵端来两碗醪糟汤圆,周天呼噜呼噜喝得见底,才抹着嘴说:\"督军,上海租界那边路子没断。怡和洋行的买办是我表舅的连襟,就是...\"他搓了搓手指,“价钱翻了三倍。”

唐启从抽屉里取出两根金条推过去:“告诉那些买办,用银元结算。把我们存在香港的英镑储备全换成白银,要快。”

“北洋正在查银元流通...”

\"所以才要快!\"唐启猛地拍桌,碗里的汤圆跳了起来,“让那些钱庄把银元熔了重铸,打上武汉造币厂的标记。记住,走长江水路,避开海关。”

周天把金条塞进袜子里,突然压低声音:“督军,法国人的铁路虽然停了,但我在老街认识个苗族头人,他们有条祖辈运鸦片的骡马道...”

唐启眼睛一亮。那条隐秘的滇越通道,在后世的地图上都没有标注。他抓过一张便签,飞快写下几个名字:“找这些人要驮马,他们欠我剿匪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