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衙役凌云志 > 第230章 圣寿风波巧化解 诗才光环掩是非

第230章 圣寿风波巧化解 诗才光环掩是非(2 / 2)

顿了顿,又作痛心疾首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下官纯为探究诗道,何惜置身烟花之地?不意引发诸多误会。诗家三昧,外人难知,外人难知啊!吾何以言表!”

永嘉长公主对凌云所言嗤之以鼻,见其不认错求饶,反振振有词,恼意更盛,叱道:“此乃无耻狡辩!”

长公主不信,却有人愿信。人称“朝堂及时雨”的李清郡公出列打圆场道:“果有此意?凌大人可有所得?”

真乃好搭档!凌云心中赞道,一边摇头晃脑吟诵:“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开篇几句,令懂行的李清听得心中暗赞,急问下文时,却见凌云停住,便疑道:“此四句破空而来,写尽张丽华之容态娇媚,有陈思王《洛神赋》遗韵,更得宫体诗之精髓。如今乐府歌行体佳作罕见,

凌云苦笑:“心有所感,仅得此四句,后续尚未完成,便蒙太后相召。待日后补全,再请郡公品鉴。”

李清叹道:“吾常憾近世长歌佳制绝迹,想来唯君有补缺之才。惜今日无缘得闻全璧了。”

李清身为宗亲,乃京中诗词鉴赏大家,他既言“妙”,殿中众人便知定然极好。

稍通诗律者皆明白,长歌一体,自盛唐之后,几无堪称扛鼎之作,更遑论与李杜元白争辉。终日埋首经义、策论的文人,哪有那般汪洋恣肆的才情?

按李清所言,如今天下,唯凌舍人有此水准。

霎时间,凌云身上仿佛笼罩着名诗人光环,获得百分之百的“道德加成”。艺术家寻访灵感,能叫嫖妓么?那是风雅之事,外行人岂能懂得!

旁人或信以为真,永嘉长公主却心知肚明,此定是凌云临机杜撰。这般情形竟也能编出段子,还引得叫好?她若再穷追不舍,恐被旁人看出端倪,只得冷哼一声,就此作罢,扭头望梁,暗思后计。

见女儿不再争执,太后只当她被说服,又看时辰不早,便挥手道:“凌云退下,将此诗补全呈上,哀家要亲阅。今日特准你入教坊采风,下不为例。”

既成风雅之事,太后乐得成全。若凌云真能作出《长恨歌》、《琵琶行》那般传世长歌,亦是本朝文华之美、盛世明珠。而她钱太后便是这“赞助人”,想来凌云懂事,定会在诗序中感念圣恩。

如此既可显其优容文士之度,传扬开去又能增几分美名。欲做收取士心、名垂青史的“女中尧舜”,正是这般点滴积累。

此事遂了。本朝着名诗人凌云如蒙大赦,在无数道各色目光中,辞过太后,趋步出殿。

他边走边思,抄袭这篇拟《丽人行》的诗,得仔细修改,避用陈隋以后典故,免生纰漏。方才当众只敢吟诵事实明确的前四句,亦是此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