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衙役凌云志 > 第193章 刺史中暑拒扩建 凌云借力劾宪台

第193章 刺史中暑拒扩建 凌云借力劾宪台(2 / 2)

右参政却冷哼一声,不以为然:“糊涂!州城垣墙颓败多年,早需扩建!何况如今城外市肆繁荣,税收却因在城外而大量流失,扩城乃增加税源、巩固城防的必然之举!治河清淤,缓一年半载有何妨?岂能因他一己之私,废朝廷大计?不必理会!”

师爷苦口婆心:“宪台明鉴,所言俱是实情。然为官之道,除却事理,亦需顾及人情。如此强硬,恐失州郡官心啊……” 他劝了半晌,见右参政铁了心不为所动,只得叹息离去。

门外,凌云与长随早已七手八脚将昏迷不醒的赵文彬抬入轿中。凌云连唤数声“使君”,赵文彬毫无反应,探其鼻息虽匀,但面色苍白,显是真晕了过去。凌云暗道不好,忙命轿夫火速抬回州衙,延医诊治。

经此一事,赵文彬索性顺水推舟,称病告假,闭门不出。右参政闻讯,不怒反喜,认为正好趁机揽权,当即下令由州司马郑廉暂代刺史职权,同时指派一名书吏暂署凌云司法参军之职,意图彻底掌控州衙。

然而,政令虽下,州衙却几乎陷入停滞。暂代凌云职务的书吏,连司法参军廨署的门都进不去——凌云的长随李四,直接搬了把交椅,大剌剌地坐在廨署门口,声称“凌参军只是暂病,廨署内皆是机要文书,闲杂人等不得擅入”!而州衙各曹司的书吏们,更是集体消极怠工,凡需用印之行文,皆找各种理由推诿,无人敢去寻郑司马。凌云上任以来,整顿吏治、手段凌厉的印象犹在,谁也不敢在此刻轻易“改换门庭”,生怕秋后算账。

右参政初时并不着急,认为这些胥吏不过是观望风色,过几日认清“大势”自然会低头。然而,他没等来胥吏的归附,却等来了凌云凌厉的反击!

凌云心知,与参政已彻底撕破脸,必须寻求更强大的外力。他连夜整理出一份详尽的状纸,罗列右参政“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排斥异己、纵容属下”等十八条罪状,并附上了威逼利诱得来的、黄世仁画押供认向其行贿以谋取石料专供的证词,连同沈文作为中间人的证言,证据可谓扎实。

他带着这份“厚礼”,再次秘密求见赵师爷。然而,赵师爷仔细阅罢,却缓缓摇头,将状纸推回:“凌贤弟,此物……眼下还动不得。”

“为何?”凌云心中一沉。

“贤弟啊,”赵师爷语重心长,“你想借观察使大人之力扳倒参政,此心可嘉。然则,你需知,王观察使年未不惑,已官至一方大员,圣眷正浓。若此时急不可耐地出手弹劾一位方面大员,纵使其罪当罚,落在朝中诸公及陛下眼中,会作何想?会不会认为观察使大人急于揽权、排除异己?此乃官场大忌!一旦被贴上‘热衷党争、倾轧同僚’的标签,将来前程,必受影响啊!”

凌云闻言,如坠冰窖,声音发涩:“难道……观察使大人就眼睁睁看着下官……坐以待毙?”

赵师爷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观察使大人不便直接出手,但未必没有他人乐意代劳。”

“谁?”

“冯观察使。”赵师爷压低声音,“冯公此前因台州之事受挫,调任他处,近日恰又巡察至浙东。他对王观察使和贤弟你,或许无甚好感,但正因如此,他更需要一份像样的‘政绩’来挽回颜面,稳固地位。贤弟你这份东西,于王观察使是烫手山芋,于他,却是重返权力中心的垫脚石!更何况……”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贤弟若肯再备上一份‘程仪’,双管齐下,冯观察使岂有不动心之理?”

凌云顿时豁然开朗!这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借力打力,隔山打牛!他立刻躬身道:“多谢师爷指点迷津!下官知道该如何做了!”

很快,一份厚厚的弹劾奏章,连同“恰到好处”的“程仪”,便被秘密送至了冯观察使的行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