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后记:曹刘(2 / 2)

陛下他要过继宗室孩子就过继,总比让他正经皇帝不干,沉溺谈玄论道强。

这难得一见的大汉明君,绝对不能让他歪了。

一想到以后史书可能记载,因为朝臣逼迫皇帝立后,导致皇帝从英明神武的中兴之君变成荒废政事的灵帝之子……百官们瞬间老实。

而相应的,宗室子弟的家长们,那可就瞬间来劲了。

刘小白做皇帝做的可成功了,大汉光武第二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比光武还牛,光武靠关东豪强起家,他直接屠戮关东豪强,让想骂他的人都没机会骂他。

这么能带着大汉蒸蒸日上,领着老刘家宗室们过好日子的皇帝,居然对男女之事没兴趣,还要从宗室孩子里挑人培养……

这还等什么啊,冲!

以刘小白的威望,他过继儿子,以后铁定是不会给自己亲爹封皇帝的,但是亲爹没了,还有亲兄弟啊,而且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承袭大统,这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于是卡在皇帝小学的年龄最低线和最高限,宗室们纷纷把孩子送来。

小白看了看他们送来的人,直接让把刘辩的大女儿也给接来。

他的目的,是主要给大汉培养宗室人才,次要才是选个看得过去的皇帝。反正他觉得自己应该会很能活,实在不行,过个十年二十年,再自己养一个继承人就是。

刘备的阿斗年龄符合,就被送去了小学。

刘备也对孩子有期望过,奈何阿斗那是学什么都不优秀,就一个优点,懂得念书该干什么,没有过什么开小差和不认真的时候。

不过孩子还小,以后从学堂出来,是会被陛下发配去各郡县从小吏开始干起的,未来什么样还都不好说。

总之曹操想想其他人的儿子,再想想自己的儿子,感觉人生更畅快了。

他大儿子,皇帝亲传弟子,最受重视的农学负责人;二儿子曹丕和三儿子曹植,因为文采过人,作为文青在长安城也声名鹊起;第七子曹冲,小小年纪就能在太学做老师了。

其他孩子什么天分才能不清楚,但是有这四个在,他已经可以是笑傲同僚了。

于是他又提起酒壶给大家斟酒,无视刘备,一个劲地关羽拉家常,想把关羽拉来工曹给他做下属。

刘备呵呵:“云长是将军。”

曹操不以为意:“将军亦要懂得调遣人手,铺路架桥,都是干人力资源的,做将军和来工部干有什么区别。”

刘备:“去工曹不是云长所向。”

曹操:“玄德非云长,你又如何知道云长心之所向?”

刘备:“阿瞒非我,又岂知我不知?”

看着他们俩一言一语杠起来,关羽叹口气,自己斟酒自己喝,拿起《春秋》慢慢看。

每次都是这样,曹操说是来看自己,挖自己墙角,但是每次都是和刘备聊起来,然后把自己忘在脑后。

曹操人生最爽的时候,就是在幽州布兵看住辽东乌桓的时候了。

那时候,他手下有很多人,自己这边有典韦和夏侯家的族人,皇帝给他送来的,武有吕布、关羽、文有贾诩、荀彧,只要负责大战略制定操盘,后勤和攻伐都有超强的专业人员来给他完成。

那段日子,真是曹操人生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了,为此他写了超多的诗来纪念。

看曹操那么爽,刘备悠悠道:“也不知道文台一个人在长安,会不会寂寞,下次还是我们一起去找文台喝酒吧。”

比曹操日子过得还爽的,是孙坚。

孙坚孩子不多,但是上心最多的那几个,各个有成就。

长子孙策不必说,跟在他身边时候就军功不少,去了西域,更是为大汉驱逐胡虏,威名赫赫。

次子孙权如今也已经太学毕业,被皇帝安排回江东,负责继续去打压江东士族,发展江东经济。

女儿孙仁献需要担心一下,爱舞刀弄枪,小时候帮天子清理上林苑野生动物,长大了组建未央宫女兵,现在一声不吭也去了西域,跟着孙策手底下干点活。

三年前溜出大汉不见踪影,半年前回来,还在安息搅和进人家的王位争夺战里,现在勉强算是安息和大汉的沟通大使。

儿子厉害,女儿也不孬,孙坚再一次风头无两。

比起儿女都成器的孙家,吴景孩子们都天资平平,认来的女儿虽然没能成为大汉皇后,但是好在也算是天子近臣。

只要吴景孙子们出息点,或者安分点,吴家倒也不用担心未来,反正跟孙坚是没得比了。

曹操:“不用了,文台他想必也不缺美酒。”

毕竟这家伙是外戚,来了长安养老以后,天子不年不节也会时常送礼物的长辈。

一想到孙坚孩子各个成器,家族还是外戚,本人更是寒门奋斗努力的典型,连曹操都会觉得这家伙过于好运了些。

曹操越想越觉得,比起孙坚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里,也就曹冲是个大汉冉冉升起的新天才,其他的要么没成就,要么是长子曹昂这种比较低调,成果不显的。

自己的人生已经功成名就,但他还能鸡娃。

这么一想,曹操瞬间打开思路,开始把精力放在鸡娃身上了。

太学的东西他不怎么擅长,但是家里两个文青,诗赋他还是可以指点一二,带出去刷刷名声的。

只可惜两个文青一个比一个有个性,父子三人都有各自的文学看法,曹丕这家伙尤其不爽曹操瞎干预自己,直接包袱一卷,拉上曹植,跑去上林苑跟曹昂挤宿舍,去写田园诗去了。

曹操很生气,但是上林苑是天子直管的地方,他也不好为着这事去找天子,被人看笑话。

第二天,刘备拉着孙坚一起来曹操家,问他家里两个文采最好的孩子哪去了,怎么都不在家啊。

曹操:“文台兄的孩子们不是也不在家。”

孙坚一挑眉:“我的孩子们都在为大汉发光发热呢。”

曹操目光看向刘备,刘备悠悠道:“阿斗白天上课,晚上还会回家孝顺父母,知道不随意离家。孩子如此,这就够了。”

曹操:“……我剩下的孩子都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