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后记:曹刘(1 / 2)

“子修!”

“父亲!母亲!”

长安城门外,久未见面的曹昂看着下马车的父亲母亲,上前去扶,神情激动。

丁夫人搭着他的手,看着儿子,满脸的心疼。

曹昂不等她开口,直接道:“儿子不辛苦,在上林苑只是日头晒多了,一点都不劳累。”

在外头做够地方长官的曹操拍拍他:“你在长安很好,连陛下给我写信,都还夸了你呢!”

曹昂闻言,好奇道:“陛下都夸了我什么?”

“夸你沉稳能干,是他不能缺少的助手。子桓、子建,快下来见过兄长。”

后头马车里他的弟弟们也都下了车,眼神好奇地看着哥哥。

曹昂来了长安后,也会月月给家中写信。自从毕业,更是每两年就会攒个假期回家,家里弟弟对他不陌生,但也是真没那么熟。

在城门口堵着路也实在不好,曹昂赶紧把人接回府中。

长安房难买,曹昂这府邸是陛下看重他和他家里,特意赐给他们住的。

曹昂带着家人们进去,给大家介绍他提前做好的府邸安排,顺带说到:“冲儿在太学搞研究,天黑才会回家。”

曹家的天才少年曹冲,十岁不到就能做出太学考试的数学题,被曹操大肆赞赏,赶紧送来长安,让曹昂往上举荐。

因为他的确是个天才,被天子带在身边一段时间,然后送去太学,不过不是做学生,而是做老师。

曹操很欣慰,然后看着其他儿子们:“你们要向兄长和弟弟好生学习。”

青年曹丕就当自己没听到,曹植和曹彰倒是老实点头,剩下其他孩子们更是不敢反驳曹操的话。

收拾东西花了一天,晚上吃饭认人又花了不少时间,等到夜半,曹昂还要来找曹操谈正事。

曹操这些年在外,一边治理地方,一边灭袁镇边,十多年了,身上功劳不少,这次回来,是来封侯的。

定远侯,想想这三个字,曹操都能做梦大笑出声。

当年跟在袁绍身边混的日子早就是旧日泡影,现在别说袁绍人是泡影了,姓袁的都死的差不多,剩下的都发配到岭南去,袁家曾经无比煊赫的四世三公好名声,也都没了。

而现在,自己功成名就,儿子各个也争气,家族从上到下都刻着“大汉忠良”几个字,汉的不行。

来到长安的第二天,曹操换上新衣,时隔多年再入未央宫,拜见皇帝。

和皇帝一叙旧情后,定远侯曹操被皇帝安排进了工曹,和陈宫又做回同事,并且还成为陈宫的下属,负责去督天下河工去了。

陈宫并没有一点扬眉吐气的感受,只有逃离曹操后,又被迫和他搭档的酸楚。

一开始曹操刚来的时候,两人久未见面,那也是好好叙旧一番,饮酒赏月的,但是感情归感情,和曹操一起干活,哪怕曹操给他当下属,陈宫都怕自己又被曹操搞得半夜梦游,为此还想去未央宫,找皇帝把自己外调出去。

曹操人又大气又小心眼的,哪里不懂陈宫想什么,立刻上去保证自己不会和之前一样。

曾经他是地方主官,而且主要负责用兵,地方事务难免就让陈宫多担待。现在大家都在中央为官,陈宫还是工曹主官,曹操是给陈宫干活的,不会再和之前一样了,他保证。

在曹操一番恳切言辞之下,陈宫勉强消了气,没去找皇帝调岗,和曹操好好共事起来。

回长安的曹操时不时也会去找刘备聊天。

刘备现在那可不一样了,他之前是一步登天做豫州牧,后面也是在中原不同地方做地方官,宗正刘宠死了,刘备就被调回长安,接替刘宠宗正一职,还负责京畿禁军,成为吕布上级。

跟着刘备的关羽和张飞那也是身份水涨船高,在长安也有自己的事做,理所应当,曹操来的更频繁了。

“云长啊,我带了好酒,咱们今日一定要好好共饮几杯!”

熟悉的声音响起,刘备面无表情,捧着太学重修出版《春秋》的关羽本人也有些头疼。

此刻关羽的心声,大概是:救命,跟着干过一段时间的前上司太爱我了怎么办?

提着酒壶进来的曹操笑呵呵道:“子修得了陛下赐酒,带回来孝敬我,我立刻就想到云长了,玄德你也在啊,咱们一起共饮。”

刘备微笑:“好啊,一起来尝尝阿瞒你带来的酒有多美味。”

曹操把酒放在桌上,很熟练地在刘备书房的柜子里去摸出三个酒杯,第一杯倒好先给关羽,坐下来不经意间炫耀道:“子修这孩子,来长安之前,我以为他就是跟着陛下身边种田的,没想到官位没有,却如此得圣心。”

刘备接了酒,笑呵呵道:“子修这孩子很好,陛下也时常与我说起这孩子,踏实肯干,不骄不躁,是个能厚积薄发的。”

“这孩子就是太老实了,”曹操说着,给自己满上,“你家阿斗也十岁了,上次还听你骂他来着。不是我说你玄德,孩子年纪还小,念书该你做父亲的好好教才是。这教孩子念书也是为人父的乐趣,不像我,都没有机会教。”

为什么没机会教,因为家里孩子都很聪明,没有他这做爹的用武之地。

曹操叹道:“真是让人烦恼啊。”

刘备真想把酒喝完,把酒杯扣曹操脸上。

家里孩子出息会读书了不起啊?

关羽倒是还好,他家里孩子读书一向还行,就算是太学以后考不上,也可以从军,大汉一向重武,还是给了学习不好的人留了条军功出路。

只是曹操都话说这份上了,他也得帮刘备找补两句。

“阿斗还小,陛下去小学翻看宗室诸子功课时,也夸阿斗念书用心,进步空间很大。”

小学是陛下在中兴十一年开的,把在长安,年纪还小的宗室子弟都安排进去,时不时就亲自督促念书。

他都二十多了,还不立后纳妃,并且开始关注培养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这什么意思谁看不出来啊。

反正宗室孩子们一入学,回了未央宫的皇帝就收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催婚,蔡琰在外遇上的漂亮姑娘也是翻倍增长,甚至连弘农王和陈留王,都有人去送礼走门路。

毕竟大家也都知道,华佗和张仲景这两个名医,那都在看见皇帝之后就夸皇帝身体好呢。那既然身体没问题,为什么不成亲生子呢?

三公临死时候苦劝都没结果的事,这些大臣当然不可能成功。

在发现陛下有闲暇时间,宁可写什么道经传教后,大家立刻就不催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