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背对着孙家兄弟,诸葛亮立刻换了一副苦恼的表情,说道:“虽然事情可能有些难以想象,不过周郎君,陛下并不知道周郎君的母亲是他姨母。”
周瑜一愣。
和刚刚在沧池边上听到朝廷秘闻不一样,他这会儿是真的愣住。
士族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大家从小除了念书习武,就是牢记各家亲戚。结果现在诸葛亮跑过来跟他说,皇帝压根不知道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
诸葛亮神色凝重地点头,“吴美人在陛下三岁前就去了,陛下总角之年就来长安就藩,不是联军讨董,陛下连自己舅舅都未曾见过……”
话说到这里就够了。
皇帝知道吴景和孙坚,那也是人家争气,第一时间就来洛阳打支援了,所以后面人家有肉吃,那是应得的。
至于为什么你们周家无人在意,或许你可以问问为什么孙坚和吴景从没跟皇帝提过周家。
他体贴道:“孙郎君和吴郎君虽时常伴驾,不过陛下一般都是在关心他们功课。”
所以他们也不清楚,皇帝居然搞不明白自己有几个亲戚。
至于为什么没一个人提到周家,提起你周瑜,那是你们外戚们的事。当然,你们周家先想办法跑到外戚这个圈子来。
诸葛亮很善良道:“此事有些难以启齿,我会与陛下私下言说;周郎君,还请下次见到陛下,当做亮什么都没说过。”
说完,好心人诸葛亮抬手一揖,送周瑜出宫。
“多谢诸葛侍郎。”
周瑜纵使觉得这事太离谱,也还是同样回以一揖,礼貌告辞,跟着孙家兄弟出宫。
只是回去路上,几人氛围有些凝滞。
和周瑜一向关系要好的孙策也没想到,天子如此看重孙家,不在意周家。
当然,他们孙家也确实对天子助益颇多,他孙策也是战功不小,外戚和朝廷重臣资源有限,皇帝选择把资源倾向孙家,他们做臣子的当然只能接受。
而诸葛亮送走三人,转身直往皇帝奔去,见左右无人,便轻声说道:“陛下,那位周瑜,和您一个舅舅。”
正在俯身观察水中生态的小白身体僵住。
啊?
吴景姐妹那么多的吗?
他怎么儿子一般,但外甥质量一个个这么好?
“陛下放心。”
作为一个体贴的黄门侍郎,诸葛亮自然是要跟皇帝表达,事情他已经私下里解决好了。
“我私下和周瑜说了,您只是不知道周家的存在罢了。”
小白身体放松下来:“你怎么说的?”
诸葛亮笑了笑:“陛下年幼时,未曾有母族亲人探望过。陛下都登基了,为什么孙家人和吴家人面圣未曾有人提过周家,此事陛下也该纳闷才是。”
小白于是也笑了起来。
他指着自己身侧的琴,说到:“你今日出宫,把这琴送给周表兄,就说朕认为除他以外,无人能配得上此琴。我还未取名,你看看是你取还是让他取。”
他说道“周表兄”三字,语气加重,表示要让诸葛亮好生把态度带到。
但是此刻诸葛亮看着那琴,眼神心疼,“陛下,臣觉得。臣也可以弹得不输周瑜。”
小白没好气道:“可以了,我造的琴又不止一张,花了时间最久的那把你根本都没舍得拿过来。”
诸葛亮很是正经,“陛下斫琴,皆非凡音,拿哪张琴,都是周郎君的福气。”
看他这样上道,小白就也松了松指头缝,漏点宝贝。
“行了,别夸了,你回头再自己去挑一把琴,朕送你了,带上蔡琰,最近她也辛苦了,为了未央宫中事,久不曾抚琴,朕也赠她一张。”
诸葛亮笑着起身,去抱起天子身侧的琴:“臣领命。此琴既是陛下赠与周郎君,那便叫‘吴江秋月’。”
被小白高度赞赏取名功力的诸葛亮,很利索地去找了蔡琰,二人知道皇帝送亲造之物的含金量,机不可失,迅速去殿中选琴。
诸葛亮作为看着琴去年才上漆的人,很速度地奔向皇帝造琴时间最久的那把,选中,装进琴袋打包带走。
把自己的好琴先带回家,叮嘱弟弟诸葛均不得乱碰,他这才带着另一把琴去了孙家在长安的府邸。
仆人给他开门,请他入内。
诸葛亮抱着琴走入府中,朗声道:“周郎君何在?陛下命我前来,为周郎君送琴。”
诸葛亮越过孙权和孙策,将琴交付给周瑜,微笑道:“陛下说,‘此琴今日一奏,无人能及周表兄,便把这吴江秋月,赠与表兄’。”
周瑜是真没想到,诸葛亮办事效率这么高。
作为善音律之人,他自然也是爱琴的,知道这张琴的宝贵,因此接了琴,笑着回道:“臣谢过陛下赐琴。”
他的无语到心如止水的心又动起来了,因为天子认可他周瑜加入外戚这个圈子。
“是赠琴,而非赐琴,”诸葛亮纠正道他,“陛下亦是好音律之人。”
甚至皇帝都不是“善音律”,而是“擅音律”了。
只是一般没人配听他弹琴,所以也就皇帝近臣能在皇帝无聊的时候,一饱耳福。
不过作为加入外戚这个赛道的周瑜,应该是没这个福气做天子近臣了。
因此诸葛亮很是大方得体道:“见了周郎君,陛下就为无名之琴赐了名,这吴江秋月,还请周郎君爱惜。”
-小剧场-
诸葛亮:必然不能是天子不知道自己亲戚都有谁,肯定是有小人作祟,干扰你们外戚圈子发展。
以及,虽然琴的名字是我取的,但是陛下点头,那就是陛下赐名,程序合法合规,以表达陛下对他新外戚的看重。
周瑜:应该不至于有人连自己母族那几个亲戚关系都理不清楚也不知道,所以,果然还是另有隐情!
猜测小白为什么冷着周家的地下阿飘们:不是,没人告诉他,他都有几个亲戚吗?
刘宏默默遁走:我死的早,吴美人也死的早,这事和我无关。而且别人不教,也该孩子舅舅教,吴景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