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送了琴,告辞就走,也不多闲话。
而他走后,孙权主动道:“诸葛亮与杨修虽为人截然不同,不过在宫外,都很恪守臣子本分。”
杨修傲点,诸葛亮谦虚点,不过两人在外都是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绝不让一点能波动到长安的消息外流,职业素养极其地高。
说完,他笑着恭喜周瑜:“表兄,可见今日一曲,陛下很是满意。”
但是话说回来,在未央宫的时候还一口一个周都尉,怎么诸葛亮出宫了,周瑜一下成外戚了?
果然,未央宫里,是陛下对周瑜的考验吧。
周瑜淡笑:“陛下也是懂乐之人。”
主要是皇帝终于知道自己的身份,搞清楚了他们的亲戚关系,所以送张琴,弥补一下。
虽然很离谱,但是这么离谱的事应该不会是诸葛亮编的,所以周瑜收琴收的也毫无包袱,并且开始思考,终于成为外戚集团一员的他,接下来该干点什么。
于是孙权很懂眼色地离开,把地方留给孙策和周瑜单独谈话。
孙策直接问他:“公瑾,你如何看待今日陛下所说之事?”
重建西域都护府,这事可不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远超在大汉其他地方,并且不会那么容易几年就轮岗,起码要在玉门关那边待上十年起步。
周瑜沉思道:“重建西域都护府并非陛下信口开河,只是时间太快了。”
或者说,天子做什么事情,都快的不可思议。
这也就才中兴七年,他登基就七年,今年也就过完十八岁整岁的生日,已经干了好几代大汉皇帝都想要干的事情了。
孙策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大汉尽忠,去哪儿我都可以,父亲在中原,权弟和妹妹在长安,母亲在江东,我自是要建功立业。”
他现在身上又没家仇,不存在国恨,孙家成了大汉外戚,大汉也眼见越发稳定,为了自己家里的未来,他需要做的就是和父亲一样,搞军功。
对孙策来说,天子安排他去哪儿,那就去哪儿。
“为大汉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我等汉臣之幸,”周瑜停顿片刻,继续道:“若是江东无虞,我也愿意去西域看看。”
年轻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有才华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如果选择去了西域,在那片脱离大汉已久的土地,远离朝廷的他们也会减少桎梏,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干的好,如班超青史留名,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
只是周家和孙家不一样,周瑜原本是想来长安自荐,以江东其他家族为交换,在皇帝手中搞到处理江东事务的大权。
但是天子看重他的能力,想把他丢到西域去,这和他的计划完全不一样。
长安是天子的长安,天子怎么安排,做臣子的,没有拒绝的权力。
只是西域那地方太偏远了,周瑜需要点保证,才能安心去那边。
孙策见他也下了决心,便笑道:“那下次入未央宫,我就不一起了。”
让周瑜自己去和天子谈条件吧。
周瑜摸着天子赠他的好琴,“我与天子以琴会友,以乐交心,也确实不好让你跟着。”
得去和表弟单独谈心了。
面圣回来之后的第三天,周瑜再次来到未央宫。
从太学送完书回来的诸葛亮和他在未央宫门口碰上,看见周瑜一身素衣长袍,黑发高束,佩玉抱琴的形象,感觉颇有几分微妙。
他很认真地在思考,是周瑜这人平时就讲究形象,还是今天特意搞个不一样的形象来刷皇帝好感度。
他们陛下一向是不看脸的,而且看脸也没人看的过他,总之诸葛亮是感觉周瑜这家伙在败坏陛下形象,让人误会他们陛下开始看臣子形象了,带头在臣子中间卷形象管理。
长安的官员们已经够忙了,要是真让周瑜把形象管理也卷起来了,那还得了!
想到这里,诸葛亮心里给周瑜连打三个“x”。
都已经是皇帝认证的表兄了,不好好做你的外戚,和皇帝拉关系搞资源,想办法混点官职,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
这么想着,诸葛亮笑着上去和周瑜打招呼,带人去找皇帝。
“今日陛下在尚书台,周郎君随我来吧。”
周瑜笑着跟在诸葛亮身旁,心想失策了,他是想来找皇帝,没想这么早就去大汉权力中心,看尚书台的官员。
早知道今天是要去尚书台,他是不会抱着琴来的。
好在诸葛亮人比较善,主动喊了一个宫人,让他把周瑜这琴抱去承明殿,然后看向周瑜,“周郎君不会怪亮自作主张吧?”
周瑜笑着回他:“是诸葛侍郎想的周道。”
所以昨天他还去诸葛家拜访了,和诸葛亮提了一嘴他今天要进宫的事,为什么昨天诸葛亮没跟他说今天场合有变?
周瑜随着诸葛亮来到尚书台,人来人往,并不奢华,甚至还有些吵闹的大汉权力中心。
好吧,也不能说不奢华,毕竟水晶琉璃做门窗,遍地的白纸肆意堆放,有钱的士族也经不起这么造。
周瑜开始怀疑起来,不是说皇帝不喜好奢侈吗?这尚书台是怎么回事?大汉权臣们以权谋私,骄奢淫逸?
他前两天也就和孙权他们在水边见了皇帝,没去宫室里面,也不能确定皇帝居所是不是比这还奢侈。
“凉州那边,陛下已经再三减税了,就算凉州前些年多灾,现在叛乱已平,最多也就减税两年,该正常收了!”
“天下都是陛下的天下,陛下也说了,要让凉州好生休养生息几年,收取的税都让凉州自行取用,你说这些,是何居心?”
“凉州多胡羌,松的太狠,谁能保证哪里再叛乱?”
“陛下说过多次,凉州羌人同为我大汉百姓,你在质疑陛下安抚凉州羌人之策?”
走的越近,就知道他们吵的东西关系甚大。
奔着吵闹声的源头去,发现一堆人都围坐在长桌跟前,皇帝在最上头中间的主位,听着臣子们一左一右辩驳,神情看不出来喜怒。
眼尖的皇帝看见诸葛亮,立刻站了起来,“杜卿,朕的意思你是清楚的。税收这两年给凉州减免,两年后,钱重粮难运,一部分换成凉州其他特产就是了。孔明,公瑾,随朕去内室。”
皇帝一开口,周围人就自动停了声,待到皇帝身影消失,他们目光放到诸葛亮和周瑜身上。
诸葛亮是老熟人了,陌生的周瑜更吸引他们关注。
大汉人挺颜控的,长相高大英俊的青年在哪儿都会收到欢迎,但他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尚书台这种地方,穿的还一点都不庄重,不得不让大家把他当意图上位的新人看待。
诸葛亮向在场众人点头示意,引着周瑜一起去了室内,并未多做介绍。
不同于有些杂乱的外间,里间所有东西都堆放地整整齐齐,门一关,外头的声音都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