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江东外戚(2 / 2)

孙策于是好生说了一番讨伐袁术战场上的趣事,他的勇猛按下不表,父亲的赤诚大书特书,顺便踩踩袁术这个无能货色,骂一骂四世三公的袁家后代就这德性,最后才是略微带上了他身侧周瑜帮忙出力献策的部分。

周瑜一直都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听孙策主动和皇帝的谈话,听孙权时不时配合孙策说两句话,从见到皇帝开始,只有孙权在为皇帝介绍孙策的时候,顺便说了一番周瑜的身份。

庐江郡都尉周瑜。

士族子弟的身份,在现在这位皇帝面前,是没有什么用的,皇帝只需要知道周瑜是什么官职,叫什么就够了。

周瑜在江东的身份地位可以高过郡都尉,和孙策不相上下,但来到长安,大汉的最高权力中心,外戚孙家的真正地位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但是周瑜相信,皇帝既然是能把大汉盘活成如此境地的人,用人定然是选贤任能,他周瑜的能耐,不会比孙策差。

他当然和孙策还是好兄弟,只是既然天下又稳定了,大家做不成创业伙伴,都只能是继续在大汉做臣子,那为了各自家族和各自的前程,周瑜不能一直屈居孙策之下,让周家变成孙家附庸,最后被当做孙家给皇帝的江东贡品。

小白听着孙策意气风发给他讲述战绩,目光瞥向一直含笑不语,很有点荀彧风格,但看上去就比荀彧要傲气,也更年轻英俊的周瑜,开始遗憾杨修不在了。

杨修在的话,估计会当场夸周瑜一句“王佐之才”,然后转头去尚书台在荀彧面前大夸特夸。

“朕知表兄英武,现在你还年轻,假以时日,超越姨父也不在话下。”

给了一番对孙策的最大赞扬,小白微笑起来。

“庐江任期已满,表兄是想继续在地方为官?还是来长安为朕分忧?”

目前来说,小白对外戚孙家,好感度还是很高的,无他,孙坚太能打了,孙策一看也是个厉害的,孙权天分不战场,他更适合朝堂。

这么能干的人,而且立场也在他这边,他向来是不乐意看有才者咸鱼的。

只是别管他是什么心思,其他人看来,纵使天子态度亲昵,轻飘飘的一句话,也不能让他们三人有任何懈怠。

这话是问孙策的,周瑜和孙权纵使有千万种想法,都只能安静闭嘴。

而孙策挺故意地愣住一下后,很快就笑着给了一个万能答案。

“都是为陛下分忧,在哪儿又有什么区别,臣都听陛下安排。”

他自己没选,小白就也先不说他了,看向孙策身旁的周瑜:“听表兄方才所言,周卿亦是我大汉英杰,为攻破袁术,献策颇多。

朕看他,一眼以为看见了文若,不过文若上不了战场。”

怕他们不知道说的是谁,诸葛亮贴心提示道:“周都尉风姿不凡,臣也瞧着有几分像荀令君。”

长安城的荀令君只有一个,中书台的中书令,四世三公,颍川荀氏出身的荀彧。

而周瑜的想法是,皇帝叫孙家人都是表兄、表弟,叫自己是周卿,不是在挑拨他们的关系,那就是不认可周家为外戚的一员。

在场其他人都注意到了天子对孙、周两家亲戚的称呼,心里也各自有些计较。

只有诸葛亮,知道天子内核是个极其尊老爱幼,各方面道德都拉满,从不歧视人的谦逊仁君,认为天子肯定不会是有意不叫亲戚。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了。

但是诸葛亮并不会在人前说出这种有损皇帝颜面的话,所以你就辛苦担待一下吧,周都尉。

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其他外戚的小白给了周瑜一个很难评的评价:“看着就是我大汉‘王佐之才’。”

这四个字,在小白这里,那属于是个人综合能力接近满分,但是家世太好,‘佐’什么需要打个问号的人。

不过在世俗意义上,“王佐之才”这个评价不是一般的高,尤其上一个有此称呼的人是荀彧,任谁听了都觉得这是皇帝在夸人。

周瑜完全不觉得一句话没说的他能被天子发现自己才能是个正常的事,但天子都夸了,他也受得住。

于是抬手一拜,“臣瑜叩谢陛下谬赞”。

接着言辞谦虚但语气骄傲道:“瑜对大汉有功,皆赖陛下知人善任,孙将军英武果决。”

小白接着夸道:“你比文若还强些,能掌兵。”

这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周瑜的出道战就是跟着孙策一起讨伐袁术,也是有军功被记录。

孙策帮衬着夸道:“不止能文能武,公瑾还善音律呢,奏琴极好。”

这年头的人读书,谁还不会弹弹琴了,只是能弹和弹得好,这都两码事。

小白没想搭理这话茬,一个眼神,诸葛亮就接道:“未央宫中,最擅音律的就是蔡女史,若是有缘,周都尉可去蔡女史交流一番。”

但是现在不可以,因为蔡女士今天上值,忙得很。

却没想周瑜自己道:“琴者,桐木为面,梓木为底。桐梓合鸣,方成清音。恰如治国,文德与武功,缺一不可。”

无人接话,也无人制止,他便继续道:“臣有幸得见陛下,忽思《大风歌》。此曲乃高皇帝所做,昔日高皇帝其余草莽,其曲却声传九州。

陛下少年登基,诛董卓、平袁乱,如今定西凉,安益州,无需多时,天下回响,犹胜琴音。”

《大风歌》原本只是刘邦念叨的楚声短歌,后由乐府改编为琴曲,成为宫廷宴饮和士人雅集的必弹曲目,是大汉最政治正确的歌之一。

“臣有感于大汉有凤来仪之兆,效《箫韶》遗响,摹《大武》余韵,偶成新声,敢请君一听。”

以舜乐、周乐作比,这么谦虚委婉夸赞皇帝的正统地位,前面又直白地对皇帝大夸特夸,好听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本来没想接这个话茬的小白不得不让人去取琴来。

“孔明,你命人去崇明殿,找出那把朕去岁制的琴来。”

-小剧场-

周瑜:这是个想要搞死我们江东世家的皇帝,但也是我表弟,不过他不认,需要好好计较一番。

小白:又是王佐之才不含褒义的一天。

看穿一切的诸葛亮:就这几个亲戚,皇帝都不知道,我还是帮他藏好了吧。

地下,全场皇帝阿飘们都在思索外戚和江东怎么处置,以及为什么皇帝不待见周瑜,这不也是他外戚吗,他是要分化外戚集团,还是单纯不待见周家?

刘彻看看周瑜这一表人才的模样:外戚有这水平、这风姿的,他到底为什么不认一下啊?

就阿飘刘邦猖狂大笑:我就说我的大风歌好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