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江东外戚(1 / 2)

进入未央宫,这处大汉的权力中心,哪怕意气风发的孙策和周瑜,也不由收敛起嘴角笑容,谨言慎行起来。

一直在他们面前的弟弟孙权,哪怕身上只有一个无实权的郎官身份,没有身旁两位兄长的才干,但他此刻,相较两位兄长,却显得轻松不少。

在长安的孙权,一直以来,也是属于离天子最近的人之一。

哪怕知道自己要谨言慎行,孙权也习惯了天子对他的优待,时常召他进宫过问他的功课的亲昵,以及知晓自己只要能考入太学,日后就能建功立业,做出一番成就的未来。

他离天子太近了。

未央宫的守将已经很习惯了孙权的到来,看见他,甚至大家还能叫上名字说笑几句。

三人进入未央宫后,在宫道上都没有言语,孙策和周瑜都发现了自己的紧张,还有孙权的从容。

孙策清楚,孙家底蕴一般,全靠父亲孙坚个人能力优秀,军功卓越,才能有孙家后来的局面。

而姨母的孩子,未央宫的主人,他血缘上的表弟,则是带给他们孙家全新荣耀的人。

因为天子,他们孙家一跃成为当朝外戚,再不会有出身寒微被人诟病,干出成绩被人无视这些往事。

自己二十不到就能成为庐江太守,父亲又能领兵,又能在南阳这样的地方做太守,更是灭掉袁术后直接封侯。

这些年来,他一直也在庐江发展自己势力,配合天子打压江东士族,也从过去被人轻视的孙坚之子,变成天子表兄,庐江太守孙策。

他一次都还没有来过长安,见过天子,对天子的印象,还是从父亲和弟弟口中勾勒而出。

一个临危不乱,自幼聪颖,能把弘农杨氏、颍川荀氏、京兆韦氏、杜陵杜氏都拿捏在手中,把汝南袁氏百年名声踩入尘埃,令显学儒门也退居而下,在天下屠戮士族,还能让天下人都夸耀他的大汉中兴之主。

周瑜对天子的勾勒,和孙策如出一辙。

与孙策不同,周瑜出身庐江周氏,江淮地区世家大族,父亲还做过洛阳令。他与孙策固然是有着少年友情,这份情谊在即将到来乱世,更是会因为彼此利益诉求和亲戚关系更加紧密。

在董卓入京后,聪慧的周瑜察觉到了天下将乱,手下有兵,还没有根基的孙家,就是很好的合作对象。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事,江东士族们没去,但也在为即将大变的天下做准备。

只是谁也没想到,灵帝遗诏定下的秦王,真的能拿下两京,平定董卓叛乱,又在两年后掀起浩浩荡荡的讨伐儒门活动,再次向以袁绍为首的地方军阀宣战。

而且他还都胜了。

皇帝越发强势,外戚也能跟着升天,江东大士族看见吴家人和孙家人,也不敢说重话了。

问题在于,算一算,周家也能算是外戚的,因为周瑜的舅舅也是吴景。

是的,孙策、周瑜与长安的天子,都有着同一个舅舅,吴景。

正经外戚是吴家,这是天子正经母族,舅舅还活着的那种,其他人是天子认了就能算。

而恰巧,在讨伐董卓这件事上,孙坚的站队天子的态度,还有他强悍的个人能力,让天子认可了这个外戚,孙家和吴家在天子眼里都是值得重用的外戚。

而周家既不是天子舅家,又不如孙家有勤王拥立之功,外戚的好处,周家一点没吃到,还得配合孙、吴两家在江东干活。

周瑜和孙策依然关系很好,只是从原本两家的合作关系,隐隐变成以孙家为首的依附关系,看见孙、吴两家吃尽外戚好处的周家肯定不干啊。

在讨伐袁术的战役中,周瑜也跟着孙策立了些功劳,只是长安那边完全公事公办的态度,让周瑜在想,皇帝到底对外戚是个什么态度。

总不能是天子完全不知道周家和孙家是连襟吧?

周瑜向来聪慧,也很能看得清楚形势。现在北方士族元气大伤,彻底变成寒门天下,益州也正在改天换地,下一步,就要到江东了。

作为江东士族的精英人才,他的立场是不希望朝廷管太多江东事的,宁可让吴家、孙家作为江东的代言人、领头羊。

但孙、吴两家现在身份今非昔比,人家是封了侯的外戚,可以轻而易举去富庶的长安,去更大的舞台建功立业,老家只要还在就行了,谁会愿意管老家其他人的死活。

董卓的西凉军很厉害,但也攻不下长安,袁绍的联军是废物,袁术更是废物,益州的情况甚至江东人都无从得知。

时代变了,周瑜纵使不太愿意,也不得不承认大汉朝廷的掌控力正在重新崛起,江东无法和朝廷抗衡。

因此,在孙策说他庐江太守做到期,去长安述职时,周瑜主动提议随他一起北上。

他们一路来到长安,看见了这里的繁华,也看见了繁华之后,每天都忙碌的朝廷府衙。

孙权为他们介绍了长安的趣事和现在的势力分布,现在,他和孙策一起在孙权的带领下,要见到大汉名义上的主人。

巍峨壮丽的未央宫,除了他们,还有很多行走的人。大家都是垂眸低首,步履匆匆,手上捧着文书,处理着关乎大汉某地甚至所有百姓命运的大小事。

天子并不在高大的宫室里,而是在沧池水边。

远远看去身着白色绣金袍服的青年人坐在水边,抬起双臂,手指比划着什么,身侧一个看上去年纪小些的青年安静听着,时不时张嘴说话,似乎是在附和着什么。

他们可能是在谈些诗赋,也可能是说些年轻人会说的无聊闲话,还可能说的是关乎天下走向的大事。

孙权轻声道:“那是诸葛亮,杨修走后最受宠的黄门侍郎,杜尚令也会时不时找他去尚书台。”

意思是皇帝不止宠,还真看重,连大汉权臣都找他干活,是真正的天子近臣,以后绝对会实权在握的的顶级潜力股。

孙权带着二人走近,能听见的声音就更清楚了,只不过听不明白那些“虹吸”、“质量”什么的。

孙权在一丈外的距离便停下,轻喊一声陛下,让年轻的天子停住谈话,侧首看向他们。

三人依礼稽首而拜,后天子让他们起身,诸葛亮很速度地让人去搬来案桌和胡凳,拿出外头价值千金,但在未央宫很不值钱的瓷器茶具,给这三人倒上枸杞泡水。

他们仨坐成一排,孙策坐在离天子最近的地方,旁边是孙权,再是周瑜。

枸杞是西凉来的,有一年小白给皇甫将军画了个图,后面又派了点农学生过去,现在那边的枸杞年年都晒干了往长安贩卖,皇帝自己带头喝,也送给重臣们喝,来帮助凉州发展农副产品。

他这个位置,也就天子和尚书台那几位能让他动手亲自端茶递水了,不过诸葛亮不太在意这些,递水的功夫,顺口夸一夸皇帝的表哥看着就英武不凡,一看就是能给大汉做贡献的人才。

孙策也很上道:“为大汉尽忠,是我等应尽的职责!”

这个“我等”,说的是他们臣子,还是他们孙家人,大家也都清楚。

小白看着他这位初次见面的表兄,笑了笑,递了个话头:“朕看过表兄如何破袁术军队的,很是精彩。”

孙坚主攻,孙策带人勇猛奇袭,他那个年纪,很是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