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路远,陛下天子之躯,怎可轻易涉险!”
皇帝是个明君圣主,又不是什么厉害的名将。
就算是,那刀剑无眼的,荀彧并不想看着大汉的希望出任何事情,皇帝就算有这方面的才能,他也不打算让皇帝展现。
一向以皇帝的话为最高指令的杜畿也不赞同道:“陛下,益州将乱,万一有什么意外,大汉定然要生乱!”
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实话。
之前灵帝那会儿大汉什么样?现在大汉什么样?
皇帝如果出事了,他那两个兄弟没一个能担得起事的,本来安分下来的地方势力怕是又会动乱起来。
好不容易大汉越来越安定,他们定下的战略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做,杜畿不能容忍皇帝会出一丁点意外。
贾诩和杨修没有发表意见,但是看向眼神皇帝的眼神,也是满满地不赞同。
郭嘉出声劝道:“益州一事,武有温侯,文有我等,州牧之子刘璋也会接应,陛下不必为此小事担忧。”
第一次被所有近臣集体反对的小白叹口气:“朕已经十六了,在长安待了快满十年了。”
杜畿给了一个新方案:“益州一事,交由文和他们负责。长安待的时间久了,陛下还可以去洛阳东巡。”
小白:“……洛阳算什么东巡啊。”
但是所有人都一致赞同杜畿的决议,坚决不同意皇帝出去冒险。
连杨修也得跟皇帝说两句劝谏。
“陛下在太学还有课,太学生离不开陛下。况且卢公几天就能见到陛下,若是见不到……”
话说到这里,杨修停住。
卢植那是真的会暴脾气上来,直接把朝堂官员从杜畿开始一个一个骂下来,然后快马往益州的奔去。
哪怕死在路上,他也定把皇帝带回长安。
所以陛下,您真的,放弃这个想法吧。
“陛下若是担心,修也可以同去。”
小白仔细看看杨修,同意了。
“益州豪强还是日子过得太好了,德祖,你也同去吧。”
贾诩带头组织进益州战略,吕布带兵护住他们,攻破可能会有的益州叛军,郭嘉在边上为他们的行动善后,推进益州基层官吏选拔和寒门人才挑选政策。
杨修,则是可以在益州的豪强士族要摆谱的时候拿出来。
就不说他的才思敏捷和过人文采,就说摆谱,谁能摆的过弘农杨氏出身的天子宠臣杨修啊!
益州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小白和诸人回了未央宫,先是开了个朝会,把他们已经定好的事情和长安百官知会一声,然后刘璋之子进宫见个面,安抚一番,长安上下则是在为吕布他们即将去益州的事开始筹备。
接受了自己暂且不能出长安的方案只能叮嘱他们后勤工作搞好,需要的药材都带上,盯着不要让士兵劫掠百姓,也别让自己出事……
吕布骑在赤兔马上,唇角微微勾起。
这次出征,他和赤兔又都换上了新的甲胄。
甲胄是金属的,却又不会太重,而且还有没什么用但就是帅气的一些装饰,他和赤兔把装备换上,瞬间就是人群里最惹眼的那一个。
也骑在马上的杨修对着后辈诸葛亮谆谆叮嘱,什么他不在时候遇到不同时期的预案,陛下的喜好,还有太学三巨头的应对方案。
“你跟着陛下,以后会常去太学。有学生挑衅直接还回去,用陛下的话说,他们来找茬,你就打脸。”
诸葛亮看看自己的手,这人家说两句话,直接动手打回去,不是违反太学校规了吗?
你真的是大汉太傅,太学祭酒杨彪的儿子吗?
杨修:“不是让你动手的意思,是他们如果骂你家族落魄,蛐蛐你只会旁门左道,你就要当着众人面,好好表现一番,让所有人都知道,跟你比起来,他们都是庸才!”
年轻的诸葛亮没听过这种话,震惊之下,认真听取前辈传授经验。
“你现在是天子身边近臣,大汉黄门侍郎,谦逊什么的,都丢掉,不可让外人以为你又没真才实学,又好欺负。
同为陛下身边黄门侍郎,我是大汉独一份的天才,你也要如此!”
小白打断杨修的经验传授:“孔明他已经是大汉独一份的天才了。和德祖你路线很不一样的天才。”
那杨修就不传授经验了,问皇帝:“陛下,臣此去益州,山高水长,多日不在,您……”
“朕肯定不会忘了诸位爱卿!”
小白加重语气表示强调。
“益州事了,朕在未央宫,给你们接风洗尘。”
送走了他们,小白带着诸葛亮直奔太学,特意到杨彪身边,用力一声叹。
“益州那么远,德祖过去至少要个一年时间,却不能看自己的父亲一面。”
他又是重重一叹:“德祖啊!”
杨彪:“……”
陛下这是怎么了?
蔡邕看看杨彪,说:“为国尽忠,是所有臣子的本分。”
收到杜畿特别通知的卢植知道怎么回事,精准地抓住皇帝,“往常陛下的课,不少学生功课都还是杨修代劳。现在他去益州为陛下当差,陛下该负起自己太学老师的责任了!”
卢植强调:“陛下的课表,老臣都熟记于心,每日老臣都会在太学,协助陛下上课。”
小白:“……卢公,您也很忙,不必如此。”
卢植:“臣已经够老了,随时都能下去找先帝告状。”
虽然没那么想去看刘宏,而且找刘宏告状也什么用都没有,但是卢植得用自己随时能自戕威胁皇帝。
休想偷跑出长安,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