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胆(2 / 2)

他相信小白这个皇帝会是一个千古未有的明君,也相信小白是真正承接天意而出现的天子,他不止是来改变大汉,也是来改变大汉之前的一切。

但是相信,并且愿意跟着这样的皇帝来干一番大事业,不代表就能完全放弃家族。

荀彧已经算是很体面了,入了朝堂之后就雷厉风行的回去把荀家的土地人口都重算了,年年该交的一点不落。

杨修眼珠子凑近,仔细检查木棍之间的接口,“不过他要是自己收拾好了,应该以后也能时常出入未央宫了。”

能无诏随意进出未央宫的人不多,现在也就只有杜畿、蔡琰和杨修。

杜畿那是秦王时候就上船的亲亲嫡系,蔡琰是偶尔还会回家薅家里羊毛补贴未央宫学生们的宫廷女官,杨修是现在家里没有根基只能靠天子支持的黄门侍郎。

荀彧虽然也投靠天子几年了,天子看着也还信任他,大小事情都毫不避讳地让他沾手。

但大概干了三个月之后,他就发现自己只是过了天子的基础审查,亲近程度,不止比不上杨修、杜畿,甚至不如卢植、蔡邕。

这没办法,荀彧的身份在这,又不是雪中送炭类型,这待遇是注定的事。

亲近程度一般,但是皇帝又很信任他的能力,什么事都放心交给荀彧。

这重用又没那么亲近的关系,让荀彧也感觉挫败又无奈,只能再接再厉。

这两年,他都没主动往天子跟前引荐荀家人,只让族人去考太学,就是知道天子后面会重用寒门子弟,不让荀家人占太多官员名额,避免有人拿他们作筏子。

也是知道郭嘉和戏志才有大才,他这才引荐。结果两个人又是狠狠帮搞一波集权,他又得写信给家里……

叫杨修说,荀彧也是心态调整得挺好。

等到他都抛下负担,支持皇帝搞田地变法了,以后就是正经的天子心腹,再也不用纠结什么了。

小白不否认杨修说,还是那句话,荀彧也可以不跟皇帝玩了,只要荀家能承受得住皇帝也不跟他们玩的代价。

给搭桥的根基又用线加固一番,叹气一声,“你们可能不太清楚,朕为了大汉和平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大汉从风雨飘摇到现在的四方安定,罪臣伏诛,皆是陛下英明神武之功!”

杨修多机灵一人啊,眼睛和手都放在小木桥上呢,小嘴也能立刻开夸,从小白以前差点被灵帝立太子开始夸,十来句不带重样。

小白幽幽看他一眼,心想凡人实在不能懂自己。

他所说的为大汉和平而努力,根本不是灭董灭袁这些,而是心念时常和某个不可言说的存在沟通。

今天劝祂东边少点雨,明天求祂把云往内陆多吹一吹,后天哄祂不要冬天下雪下过头。

除此之外,他还在克制自己的脾气,忍耐住想要直接让黄河大泛滥,黄河水净化一切的冲动。

每天除了让干活挤走内心的暴躁冲动,就是有事没事出城去看看田地,看看那些还需要他努力奋斗养活的百姓。

把政事都丢给杜畿和荀彧,也是都为了大汉和平。

不然他真的不敢保证,认认真真上这个皇帝的班后,自己会一时冲动,求祂让黄河泛滥泛滥。

不懂皇帝心思的凡人杨修又八卦道:“陛下您可不知道,自从新继承法颁布以后,长安城里的公卿官员家里,一个个的,可热闹了……”

诸子均分家产的规则,对嫡长子之外的儿子来说,那可太好了。

本来自己只能分个一成不到的家产,现在却可以和兄弟平分,爹死了,大哥不给,那直接就可以去官府告了。

虽然如果握有财产的人是父母,他们不分,作为儿子不能告长辈,但谁还没有个朋友了,直接让朋友去官府举报,回头请朋友吃顿饭的事。

是以新法令一颁布,长安京兆府就最近家产官司纠纷特别多,不少太学律例科的学生都会去旁听官司,收集文章素材,顺便增长一番见识。

而作为杨彪的老来子,没哥哥也没弟弟的杨修,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因此他可以尽情吃瓜,放心分享。

“有扶风一家人,长子是庶出,次子是嫡出,父亲偏心长子,人还壮年,但是现在就时不时给长子塞东西,被妻子发现,一怒之下告到官府,说他分家产不公。

现在关于父亲平日里给儿子的财产,算不算继承法里的家产,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讨论。

后面大家都一致认为,除非父母做主主动分家,否则诸子均分原则只在父亲死后成立,平时给的不算。

这个判决出来之后,那户人家妻子不服,直接上诉,说自己作为嫡母,要现在开始主持分家,但是父亲不同意,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听着这些热闹,小白也不由得勾起嘴角。

“对了,也有一个月了,仲谋应该到江东了吧?”

来到长安为孙家积累人脉的孙权和吴祺,因着最近父兄协助皇帝平叛顺利,跟着使者一起回家,给家里带好消息去了。

扬州,灭掉袁术的孙坚、吴景、孙策、吴奋都在此处,一起处理安置扬州百姓。

目前才解决完袁术,大家又是和和睦睦一起为大汉奋斗的忠臣外戚,结亲的亲家。

正讨论着,外面有人来报,天子的使者到了,众人起身迎接,只见几名宦官走进至门前,他们身前的正是离家两年的孙权和吴祺。

看见儿子和弟弟的孙、吴两家人皆是一喜。

这边叫着“仲谋”,那边叫着“成达”,关心他们怎么来了这里,在长安一切可好。

使者很懂眼色,笑眯眯地站到边上没出声,不打扰人家团聚。

还是孙权快速回答完父兄的问题之后,主动先打断了亲人交流,提醒父兄和舅舅表哥,天子使者还有诏令要宣布。

诏令内容也不多,没有给皇帝的外戚升官换领地,但是给有军功的外戚,吴景和孙坚,一个封为汝南侯,一个封为丹阳侯,爵位是三代以后才降等往后传,不给封地但给食邑,还有大批的金银财宝,以及运过来支援扬州建设的稻种。

吴景和孙坚对视一眼,两人笑着接了封赏诏令,当晚直接宴请各自部下和长安来的使者,宴席之上让两个在长安住的孩子讲讲长安和太学的趣事,高高兴兴地过了一晚。

等到宴席散去,回到各自营地,吴景拉着大儿子二儿子,孙坚拉着长子次子,关上房门,开始各自的家族秘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