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胆(1 / 2)

荀彧带着戏志才和郭嘉出了承明殿,到了他们尚书台的办公处。

尚书台不在未央宫内,但距离未央宫很近,还有直通未央宫的门和路。

带着新人到了办公处,荀彧给尚书令杜畿、尚书仆射贾诩引荐新人。

先是靠着考绩三策成为杜畿直属下官的尚书考功郎郭嘉,再是接了杜畿身上九卿之一大司农身份的戏志才。

正认真干活的杜畿和贾诩看着荀彧带来的新人,再看看虽然云淡风轻,但好像也没有很高兴荀彧……

不对劲啊,这两个不还是颍川人,都是荀彧引荐的吗,怎么他这表情。

在表达了一番尚书台老人对新人的热烈欢迎后,杜畿让他们详细说说都是怎么上位的。

郭嘉的对待官吏考绩的策略一说,贾诩就安心坐下了。

这些本也是之前他们和皇帝有讨论过的事,只是天下没安定,干活的人手还不够,计划就一直压着。

颍川郭氏是大汉很有名的文法士族,家里几代人都是司隶校尉。他郭嘉愿意出头干这个活,那当然好,正好让他们郭家在大汉光明正大转向法家。

郭嘉既然是尚书台的官员了,那就不用走,直接待这儿吧,熟悉熟悉工作环境。

杜畿的目光看向戏志才,到他说说自己的上位诀窍了。

戏志才腼腆微笑,掏出自己的文章,恭恭敬敬地双手捧给杜畿。

杜畿接了文章,低头一看,瞳孔都被刺激地一缩。

戏志才的文章,标题叫《屯田新法》。

东西是他昨天现写的,用的还是荀彧家的笔墨纸张。

内容的核心,是大汉的全新土地政策。

一为军屯,边军战时为兵,闲时种田,所产充军粮。

这一条皇帝已经在做了,而且还是他年年算着给西凉供应种子。

二为种子商业化,许商人购买种子,纳粟换盐铁之权,中心把这些散落的重要资源产业收回中央。

这一条很可以,就是现在没那么多种子。

这两条只是开胃菜而已,是前期修生养息的平和仁政,大的在后面。

戏志才很明显,在长安和洛阳做了充足的调研,看到了这些地方粮食和其他地方粮食的涨势区别,也知道长安、洛阳周边,天子拥有大量土地。

百姓在天子的地里耕作,可免费获得良种和工具,有专人指导,有肥料供应,税还按照产量只收个两三成。

在天子几年的运作下,两京一带士族家中的奴仆都脱离出来不少。

而现在,天子安定下来的地方上士族豪强的土地,也自该归属天子,待遇一应比照两京。

百姓虽只有使用权,无买卖权,但他们活的比以前轻松不少,租子直接正式改名税收,来对无地的百姓征用,这些田收归天子,当属汉室王田。

而还保留私人土地的人,戏志才提议应该按照土地多少,阶梯式征税,税收不缴的,直接土地划归王田。

这只是第一步,后面朝廷先慢慢推行种子,等时候到了,直接废除佃户制,豪强佃户可自行向官府申领土地,脱离原主,违者以“藏匿人口”罪论处。

奴仆可凭三年耕作所得,向官府申请“良民籍”,豪强不得阻拦,豪强释放的奴仆,择优编入“府兵”,归中央直辖。

后面大汉境内所有土地,都必须耕种良种,土地数额太多和户籍人口对不上的,地方州府直接出钱买地,把田地分给流民。

豪强若拒交土地,则断供种子、肥料和指导耕作的司农寺人,各郡设的“屯田校尉”,也会直接镇压豪强的反抗。

一点点推进,推到后面,朝廷可以严格卡住拥有私人土地的上限,地方上就算还有私人土地,有限的土地要想获得高收益,也得用朝廷的种子和朝廷卖的盐铁。

保守估计,以后每个州郡都有大批的大汉王田,剩下的就算是私人土地,地盘也多不到哪里去,很方便大汉管理。

如果仔细研究天子来长安以后做的一切,也能看出来戏志才所写的事,未来天子必行,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敢把田、税政策深入思考,还写下来,主动找天子投诚的。

这真的真的真的,很得罪人。

反正看完戏志才的田政文章,杜畿是彻底明白荀彧为什么神态微妙了。

陛下没有推掉戏志才的文章,反而把大司农的官职给了他,就说明陛下看重了他的才能和十分上道的立场,戏志才注定是未来天子最最最亲近支持的官员。

这么得罪人的千古大事都敢干,戏志才不上位成功谁能上位成功?

带入一下荀彧的视角,他推举的两个比他年纪都小的小年轻,一来未央宫,就混的比他还好。

但是这混得好也是有代价的,两人一个以后要变法大汉田制,一个负责整个大汉的官吏考取、考核、考评……

而荀彧身为汉臣和荀家人,为了荀家,估计他后面要连同新的继承法一起,自己手动把荀家拆了,分家甚至分宗的事,都得识相点早点自己干了。

送走荀彧三人之后,小白和杨修继续搭建筑,他们在试验如何用最小的人力物力来造桥。

杨修摆正了一根木棍的角度,又觉得不行,拿在手中反复调整,“陛下,荀文若怕是要魂不守舍了。”

虽然杨修没参与进新人的面试,但是他多聪明啊,一听两个人的官职,在看那三人出去时候的神情状态,就把事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小白协助他固定好,“这都是他必须要经历的。”

如果荀彧是寒门子弟,他就什么摇摆的立场都没了,直接站在皇帝身后就行。但他是荀家人,站在了比起人高的起点上,总也要遭点别人遭不到的罪,这很公平。

也还有一种方法,他放弃皇帝,直接辞官,那以后荀家的未来怎么样他们也得受着。

现在荀彧难受的点,就是他的理智很信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