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撺掇(2 / 2)

月英冷笑了一下,“从此老刘家就瑞丰一个种儿了!”

张义芝愣了,不懂月英为什么要这么说。

“那是独生子女光荣的奖状,小季和慧琴就这一个孩子,不能再要孩子了!”月英更加坚定的说。

张义芝明白了,没再说什么,只默默的收拾碗筷,刷碗,扫地,把炕烧热……

第二天,张义芝去了南大街口的玻璃店。王师傅眯着眼睛,瞅着奖状,拿尺子量了又量:“这光荣证少见,我给你用厚玻璃,木框选浅棕色,配你家墙!”

张义芝看着他裁玻璃、涂胶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柜台,脑子里全是瑞丰可爱的小模样。

傍晚,李慧琴下班回来,看见东屋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着独生子女的奖状,镶在玻璃镜框里。

“洗手吃饭吧……”张义芝看她望着奖状愣神,“咱家是军属,更应该响应号召……”

她慈祥的看着慧琴说。

窗外的夕阳斜斜照进来,把奖状上的金字映得发亮。

慧琴深深的点头,从此,她和小季的日子,就围着瑞丰这一个宝贝,稳稳当当地,过得比奖状还亮堂。

开春的风还带着点儿料峭,张义芝家堂屋的烟囱里飘出缕缕青烟,锅里煮着的苞米糊糊的香,飘在院子里。

李慧琴踩着刚化冻的泥地进来,身上挺括的制服还带着寒气。一进门就拉着张义芝的手往炕沿上坐:“今儿个给你说个正经事儿,我们客运站的主任是单身,我打听过了,绝对靠谱!”

张义芝手里攥着的针线上,还挂着半只没纳完的鞋底,闻言抬头,“你想说给谁啊?小军连工作都没有,你大姐?”

“我月英大姐啊,主任配股长,你说靠谱不?”慧琴摇着张义芝的胳膊。

慧琴本不关注这些事情的,只是上次回娘家,二姐给她算了笔账。

家里一个小姑子小军没有工作,也没嫁人。一个大姑子月英有工作,也不嫁人。还有二大姑子俊英家的两个孩子……

虽说俊英每月给老太太十块钱,可家里这么多的人口,连吃带用也是不少钱呢。

虽说小季不给家里钱,可小季的津贴也没给过慧琴,慧琴自然也不会把自己的工资用在家里。

可看着这么多人,乱乱哄哄的,也着实是烦,烦的她都不爱回家。售票员上半天班,余下的半天时间,慧琴宁愿去澡堂子里泡澡,或是抱着瑞丰去邻居家串门子。不然就回家把西屋门一关,平时上班一锁。

慧琴已经时时刻刻处处划出了和这个家的边界,可还是无法独立清醒。她听了娘家二姐的话,赶紧先把大姑姐刘月英嫁出去。

“你大姐的事儿咱也不敢做主啊?要不你让你二姐劝劝她……”张义芝听懂了慧琴的弦外之音,有些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慧琴真就去找了俊英。

隔天下了晚班,慧琴绕道去了俊英家。

俊英家在建委家属楼的一楼,透过厨房的窗口,里头传来哗啦啦的择菜声。

慧琴推开门,就见俊英蹲在走廊里,面前的搪瓷盆里摊着水灵灵的小白菜,指尖飞快地掐掉硬根儿和黄叶。

“哟,稀客!你咋来了?”俊英抬头笑,眼角堆起细纹儿,“快坐,刚烧的绿豆汤,晾着呢。”

慧琴挨着竹椅坐下,接过俊英递来的搪瓷碗,绿豆汤甜丝丝的,凉得正好。

她捏着碗沿抿了两口,才斟酌着开口:“二姐,今儿来,是有桩正经事跟你商量……”

“啥正经事儿整这么严肃?是不是孩子们不懂事,给你找麻烦了?”俊英择菜的手顿了顿,抬眼望她。

“不是不是,是好事!”慧琴忙摆手,从帆布包里摸出馒头递过去,“我们食堂的馒头可好吃了,我想给月英大姐介绍个对象,这人你放心,是我单位的领导,客运站的王主任。”

俊英的手停在半空,眉头轻轻蹙起:“客运站的主任?那不是当官的吗?大姐那暴躁的性子,跟当官的处得来?”

“你可别误会,”慧琴身子往前凑了凑,声音放轻,“王主任不是那种摆架子的人。他是海军转业的,在大连当海军,八年呢,前年才转业,调回咱们这儿当主任。你瞅他走路那姿势,腰板挺得笔直,说话办事都利落,全是部队里练出来的规矩。”

她想起客运站暴雨,旅客行李被淹,王主任挽着裤腿就往水里跳,浑身湿透了也没喊一句累,最后把行李都搬到二楼走廊里晾干,还自掏腰包给旅客买了热包子。

“一般人我也不敢给大姐搭个,他人缘好得很,”慧琴接着说,“跟我们这些售票员、司机师傅都能唠到一块儿,食堂吃饭也跟大伙坐一桌,从不搞特殊。而且他今年三十七,还是单身,不好遇不是?老家是咱县沙岭农村的,妈没了,剩下个老父亲,是老实本分的人。”

俊英慢慢放下手里的小白菜,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搪瓷盆的边沿儿:“我倒不是嫌人家条件,就是怕月英……你知道,她前两年处那对象,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实则游手好闲,月英那暴躁的性格受不了一点儿屈儿,俩人打得鸡飞狗跳,把人家行李都扔出去了,这次要是再遇着不靠谱的,我怕咱妈的心里难受。”

“这点你绝对放心!”慧琴拍了拍大腿,“王主任那人,实诚得很。他办公室窗台上摆着两盆仙人掌,还是当年在大连部队里养的,说看着就想起当兵的日子。念旧!不抽烟,不喝酒,下班就回宿舍看书,要么就去客运站的操场跑步,生活规律得很。”

俊英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向厨房窗外的楼角。心里想着,月英也三十有五了,身边的姑娘们早都成了家,她嘴上不说,夜里却总对着镜子发呆。要是王主任真像慧琴说的那样,踏实、正直,倒真是个好归宿。

“那……你打算咋安排?”俊英的语气儿软了下来。

慧琴眼睛一亮:“我想着这周六下午,让他俩在你家这里见个面。让月英大姐过来,王主任那边我跟他说,就当是同事间随便坐坐,不搞那些拘谨的。要是两人看对眼了,往后再慢慢处;要是没眼缘儿,就当多认识个朋友,不碍事儿。”

俊英点点头,伸手把搪瓷盆里的小白菜拢了拢:“行,我回头跟月英大姐说说。你先要个照片来,让她看一眼,看有没有眼缘儿,她这人,就是脸皮薄,脾气急,你到时候多帮着搭搭话。”

“放心吧!”慧琴笑得眉眼弯弯,又喝了口绿豆汤,甜意从舌尖渗到心里。

窗外的晚风卷着饭菜香吹进来,她仿佛已经看到周六下午,月英坐在这里,手里捏着茶杯,脸颊微红,而王主任挺直着腰板,说话时带着温和的笑,像对待老战友那样,认真又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