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冲突(1 / 2)

俊英抽空回了娘家,先和张义芝碰了碰意见,“不管咋说,你姐老大不小的,也该找人家了,不能总在娘家待着……”得到了张义芝的认可,俊英的心放下了大半。

月英下班回来,在饭桌上,俊英说了王主任的事儿。

“我不想搞对象,”月英听说要给她介绍对象,不乐意了。

“你不搞对象,老了咋整啊?”张义芝拍着大腿。

“我可以过继冬雪当闺女,说到底,冬雪的名字还是我给取的呢,做我闺女咋的了?”月英理直气壮的说。

月英要冬雪做闺女,是想过继冬雪,俊英听在耳朵里,心里一翻个。虽说冬雪是闺女,可毕竟是她和德昇的第一个孩子。老话说,长子长女不过继。可俊英却没有拒绝,她怕月英生气,怕张义芝伤心。

可是李慧琴不乐意了,“要冬雪归要冬雪,出嫁归出嫁,这俩码事儿,也不冲突啊,人家老王还是主任呢……”

月英听说是客运站的主任,有点儿不服气,“啥主任不主任的?”

“他是海军转业的,以前在大连的军舰上待了八年,手上那茧子厚得能磨破布,人踏实得很!”慧琴赶紧接过话,“就是有桩事得跟你说清楚,他前头结过婚,有俩娃,不过他说了,离婚的时候都判给女方了,他就按月给抚养费,不拖累人。”

慧琴也没瞒着她,把王主任的照片拿给她看。

照片上的王辉穿着蓝色海军军官服,眉眼周正,眼神里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

月英盯着照片看了半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照片的边角,心里盘算着,这人看着长相可以,但是眼神深邃,看不出是怎样的人。

张义芝端着碗糊糊进来,插话说:“月英,人家是客运站的主任,慧琴天天见着的,她还会坑你吗?要不你就见见。”

“慧琴说的对,你要冬雪可以,但得见见老王……”俊英没想到去和德昇商量这件事,就这样把冬雪送给了月英,像是随手送出的一件不经意的东西。

“这话是你说的,德昇那能乐意吗?你能做了他的主?”月英早就想要冬雪了,妹妹三个孩子,她要一个养老送终不是应该的吗?况且,冬雪老实,好管教,不像冬冬,淘的像个猴子一样。

“我家我说的算……”俊英咬了咬牙。

“那行,打今儿起,冬雪跟我姓刘,我就见见王主任!”月英的躁劲儿上来了。

周六的时候,李慧琴就安排两人,在俊英家见了面。

王主任提前到了,给月英倒了杯热水,说话慢悠悠的,不像当领导的说话那么急:“我叫王辉,团级转业的海军,我知道你顾虑啥,我那俩娃,大的十二岁,小的十岁,都跟他妈过,我每月寄十块钱,以后咱们过日子,不会叫他们来添麻烦的。”

月英看着他真诚的眼神,又想起自己孤零零的日子。早晚都得有个伴儿,那就这个吧。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没过俩月,两人就办了婚事。俩人都算二婚,没大操大办,就是王主任请了几个要好的战友和同事。在张义芝家摆了三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

新房安在张义芝家的西屋,李慧琴帮着刷了白灰,贴了红喜字,又从箱子里翻出来一床新被褥,笑着说:“这西屋采光好,你们住着舒心。”

小季在部队,李慧琴自己搬到了东屋。

堂屋靠南墙栅出个偏厦子,小军和张义芝带着冬雪就挤在里面。

王辉和刘月英结婚了,西屋的门关了三天三夜。窗户上里面挂着厚厚的窗帘,外面还挂了一层挡风遮雨的牛皮纸窗挡。每天的饭菜,都是张义芝给放到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端进去的,吃完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端出来的。只看见满满的碗,和空空的碗。

冬雪和冬冬很好奇他们躲在里面干什么,可是姥姥不让她们接近西屋。姥姥不让任何人接近西屋。

俩人婚后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王辉在客运站当主任,每天早出晚归,偶尔还会给孩子们带几块糖。

月英把西屋收拾得干干净净,炕上铺着大朵富贵牡丹的床单,窗台上摆着一排花花草草,是她从院子里移栽的。

张义芝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两个小的还刚刚会走,大的冬雪已经能跑能跳。一天到晚,家里满是孩子的哭闹声和张义芝哄孩子的絮叨声。

小军不忙的时候,也会搭把手,帮着哄小的,或者给大的梳辫子。

两家人在一起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

原本,王辉和月英住在张义芝家是多双筷子的事。

可是王辉吃不惯刘家清汤寡水的饭菜,就撺掇月英,分着开火,各家做各人的饭。

水电费说好的一家一半,几次王辉都和月英嘟囔,张义芝这边的人口多,应该多摊派些。

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哪能算的那么清楚?

他的嘟囔多了,月英难免心烦。

他们结了婚不仅没搬出去,还住在娘家,房租费都不给,月英哪好意思再去和张义芝算水电费。

王辉看嘟囔多了也没有结果,就直接拖欠着不给了。

再说他们两口子都有工资,吃的用的都很讲究。王辉在部队的时候做过炊事班的班长,炒出来的菜有模有样,色香味俱全。

可是张义芝管教孩子很有规矩,再好吃的东西,人家不给,孩子们也不许主动去要。

往往西屋一做饭,冬雪和瑞丰他们就扒着门缝,闻着香味儿,口水直流。

秋收的时候,王辉的爹就背着个蓝布包袱来了。

老爷子头发都白了,背有点驼,进门就叹着气说:“你妈走得早,我一个人在老家过不惯,想着来跟你们凑活凑活。”

王辉没说二话,赶紧让月英烧水洗漱,又从柜子里翻出自己的旧棉袄给老爷子穿上。

月英心里有点儿犯嘀咕。家里本来就小,添了老爷子,西屋的炕就挤了,可看着王辉孝顺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张义芝劝月英,“谁家都有双生父母,哪能就可你剃头挑子一头热的?”

月英找了德昇,把地震房的里间收拾出来,给老爷子搭了铺暖炕,铺上厚厚的褥子,地中央烧上站炉子,也还暖和。

张义芝又多了项活儿,伺候老爷子。

每天早上煮鸡蛋,先给老爷子剥一个;晚上烧洗脚水,帮着老爷子送一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