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狼藉(2 / 2)

自从内蒙古军区负责筹建生产建设兵团,他们还是第一次接到一级战备命令,做临战准备。

队伍像一条黑色的线,慢慢融进草海,朝着边境线的方向延伸。

德昇心里默念着:俊英,等我,等我们守好这片土地,就回去陪你和孩子。

火车驶入盘锦站时,天刚擦黑。

站台上的灯是昏黄色的,挂在生锈的铁架上,被风吹得轻轻晃,把地上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俊英抱着冬雪坐在靠窗的位置,冬雪手里攥着小木马,眼睛盯着窗外,小嘴巴抿着,怯生生的。

“小雪,快看,到站啦!”俊英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背,声音温柔。

冬雪抬起头,大眼睛里映着站台的灯光,点了点头,小脑袋靠在俊英的肩膀上。

火车“哐当”一声停稳,俊英拎起脚边的旅行袋,刚要下车,就看见月台上有个熟悉的身影,正踮着脚往车厢里看,是大刘!

大刘穿着件蓝色的工装,袖口挽着,露出结实的胳膊。看见俊英朝他挥手,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快步迎上来:“可算回来了!孟主任特意让我来接你,说你一个人带孩子,拎不动行李。”

他熟门熟路地扛起最大的那个旅行袋。袋子压得他肩膀往下沉了沉,他却毫不在意,又伸手接过俊英怀里的冬雪,“小雪宝,想叔叔没?”

冬雪揪着大刘的衣领,小脸蛋贴在他的工装布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汽油味儿,怯生生地笑了笑,小声说:“想……”

大刘笑得更欢了,用下巴蹭了蹭冬雪的头发:“咱小雪宝真乖!”

他跑了两趟,才把三个包袋都装上车。驾驶室的后排座,被三个大包塞得满满当当。

俊英抱着冬雪坐进副驾驶,大刘发动汽车,往张义芝家去。

盘锦的秋天比乌兰浩特那边暖一点儿,风刮在脸上有点儿凉,路边的白杨树叶子落了一地,踩在上面“咔嚓”响。

“俊英,有件事……”走了半截,大刘忽然支支吾吾地开口,声音比刚才低了些,眼神也有点闪躲。

俊英心里“咯噔”一下,怀里的冬雪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小手攥紧了她的衣领:“咋了?出啥事儿了?是不是我妈身体……”

“不是,四姑的身体还行……”大刘叹了口气,转头看了看她,才压低声音说:“还不是吴玉华那老娘们儿!你走后的第三天,就开始往四姑家跑,天天去骚扰,那骂的话……别提多难听了,什么‘绝户头’‘没人管的货’,四姑都忍着,可她越来越过分……”

俊英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像被一块石头砸进了冰水里。她忽然后悔在部队待的时间太久了。

本来德昇让她多待阵子,等战备松点儿再回来,可她想念张义芝,也想看看家里的样子,没想到刚回来就听到这事儿。

吴玉华的丈夫跟她离了婚,心里憋着气,就捡软柿子捏,找月英撒气。

张义芝性子刚直,可心软,平日里跟谁都客客气气,从不跟人吵架,吴玉华就是看准了她好欺负,以前俊英在家时,吴玉华还收敛点,现在知道她不在,就敢明目张胆地闹。

“她就没怕过派出所?”俊英的声音有点发颤,手里的旅行袋带子勒得手心疼。

“咋没报?派出所来了两回,可吴玉华说自己有精神病,撒泼打滚的,民警也没法子,总不能真把她抓起来。”

大刘挠了挠头,一脸无奈,“四姑怕连累你和德昇,一直不让我告诉你,说等你回来再说,可我觉得……还是得让你知道。”

俊英没说话,怀里的冬雪被她抱得紧了,小声哼唧了一下,她才放缓了动作,轻轻拍着女儿的背,心里却像烧着一团火。

车刚停在胡同口,俊英就看见张义芝家的院门。那扇木头门,以前刷过红漆,现在掉得差不多了,开了半扇,歪歪斜斜地挂在门框上,门闩断在地上,上面还留着被踹过的痕迹。

屋里的灯亮着,是那种十五瓦的灯泡,昏昏暗暗的,光从窗户里透出来,照在院子里的狼藉上。

她不等大刘停稳车,就急匆匆跳下去,推开虚掩的院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院墙根的柳条帐子,被推倒了大半,杆断成了好几截,散在地上。地里种的菜被踩得稀烂。紫莹莹的茄子摔在地上,皮破了,流出黏糊糊的汁液;青辣椒撒了一地,有的被踩扁,有的被折断。

窗玻璃碎了两块,用破塑料布草草糊着,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啦”响,露出里面黑洞洞的窗户;院子中间散落着摔碎的玻璃碎片。

旁边还有件被撕烂的旧衣裳,是张义芝平时穿的蓝布衫,现在成了一条条的,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像一面面破旗子。

张义芝正蹲在地上捡玻璃碎片,头发乱蓬蓬的,上面沾着点尘土,蓝粗布的围裙上也溅了不少泥点。

她听见院门响,抬头看见俊英,眼圈一下子就红了,手里的碎片“啪嗒”掉在地上,声音哽咽:“俊英,你可回来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俊英的声音都在发抖,她快步走过去,蹲在张义芝身边,看着她红肿的眼睛,还有手上被碎片划破的小口子,心里的火“噌”地就上来了。

大刘抱着冬雪跟在后面跑过来,冬雪被院子里的狼藉吓得愣住了,小手紧紧抓着大刘的衣角,大眼睛里满是害怕,嘴巴一撇,差点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