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改制(1 / 2)

暮春的东北傍晚,天擦黑时风还带着点峭寒。

德昇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自行车,后车架上挂着个网兜。里面是俊英买的水果硬糖,还有块浅粉的碎花布,打算让夏张氏给未出世的孩子缝件小衣裳。

车轮碾过村口的土路,扬起的细土沾在他裤脚的补丁上,远处辽河的水汽混着刚返青的麦秸秆味儿,飘在微凉的空气里。

他刚从城里的张义芝家回来,远远的就看见德麟蹲在院门口的磨盘旁边。烟袋锅子在暮色里亮着一点红,烟灰簌簌落在盐碱地上。

德麟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连德昇停了车都没察觉。

“大哥,想啥呢?这么入神,烟都烧到手指头了。”德昇走过去,从网兜里掏出包着糖果的纸包递给他,“俊英给丫头们买的糖,说是新来的,让她们尝尝。”

德麟猛地回神,把烟袋锅子在磨盘上磕了磕,接过纸包,声音带着点疲惫:“我特意在这等你呢,找你正有事,咱哥俩唠唠。”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往院墙边的老榆树下走,那儿背风,还能看见村里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

德昇跟着过去,靠在树干上。老榆树刚冒新芽,嫩绿色的小叶子在风里轻轻晃。

“是不是大队改制的事?”德昇先开了口。

白天在张义芝家,就听俊英说过,以后进蔬菜没人拉大车送了,得商店自己派车,去菜地里拉。

“商店也得养大汽车了,会开汽车的吃香了。”俊英说,“听孟主任念叨,以后城郊的大队都要改种蔬菜。”

德昇当时还没往心里去,现在看大哥愁眉苦脸的样子,看来改制并不是容易的事儿。

德麟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白纸黑字的红头文件,借着窗户里涌出来的灯光,指了指上面的字:“以前只是大家哄哄,现在正式文件下来了,上面刚批的,咱夏家大队,跟西边李家堡、南边王家洼子,三个队一起,改粮为蔬。专供盘锦垦区和辽河油田一年四季的蔬菜供应,特别是冬储菜。你也知道,冬天那俩地方蔬菜比金子贵,每年油田的工人那么多人,都得靠萝卜白菜过冬,有的连冻了的土豆和萝卜都不够。”

德昇的眉头也皱起来了。夏家大队多是塘地,改种水稻没几年,土质刚刚有了改善,现在都填实种蔬菜……

况且,突然改种白菜、雪里蕻,别说老人们不适应,连他都觉得悬,“社员们能愿意?王大牛上次还跟我念叨,说白莹莹的大米养人,这刚吃几天细粮啊?白菜当不了饭。还有,咱也没种过菜啊,万一长不好,冬天口粮咋办?”

“我也是为这个问题发愁呢。”德麟叹了口气,手指在文件上蹭了蹭,“上面说了,粮食归粮库统一调拨,按粮本上的人口供,每人每月三十斤玉米面。蔬菜收了直接交蔬菜水果仓库,他们派车来拉,不用咱操心运输。关键是工分咋算,按亩算,种蔬菜比种水稻多两成。就是咱没这么大规模的种过蔬菜,社员们没经验,我怕开会的时候闹情绪。”

德昇沉吟不语,他想起了在部队做后勤部司务长的时候,看见炊事班的白菜都发蔫了,厨师周师傅叹着气说“要是有新鲜的就好了”。他又想起俊英怀孕后总想吃点清淡的,冬天只能靠腌萝卜下饭。

可是油田的工人们上塔采油,长年累月的野外工作,不比部队的战友们轻松。俊英家也是城里居民的缩影。

德昇的心里动了动:“哥,我觉得这事儿可行。就是得把话跟大伙说透,填了水田,种蔬菜,技术员啥时候到?得让上面派技术员来,教大家种菜,这得让他们亲眼看见,这菜能种好,口粮也不愁。”

德麟眼睛亮了点:“技术员下礼拜就到,省里派来的,说是沈阳农业大学的老师,指导过北大荒,种过菜,有经验。回头开会的时候你帮着劝劝,年轻人都信你。”

两人又唠了会儿细节,夏张氏答对完童秀云的月子饭,在堂屋里喊“德昇,德麟,吃饭了,孩子们都等着呢”,两人才散了。

德麟舒了口气,月光洒在土地上,像铺了层霜,他想着刚才的话,心情轻快了许多。

进了屋,夏张氏正坐在炕沿上缝鞋底,看见他俩进来,赶紧放下针线:“咋才回来?都等你们吃饭呢。”

德麟顺手端着一盆高粱米水饭从外屋地进来,碗边还冒着热气:“快捡碗筷,锅里炖了土豆茄子,快盛饭吃饭。”

德昇洗了手,把网兜里的糖和花布拿出来。

雪君捏着那块花布,眼睛笑成了弯月亮:“这布真好看,给小孩子做件小褂子正好。”

夏张氏凑过来看,也笑着说:“还是你二婶儿会买,我这老了,瞎模糊眼的看不好,到时候你帮着剪剪。”

吃着饭,德麟把大队改制的事说了。

夏三爷夹菜的手顿了顿,“改种蔬菜啊?我倒是想帮着干活,困难那时候我在北大庙种过一大片菠菜地,度过了饥荒……”

夏张氏放下碗,擦了擦嘴:“你别操心,有我呢。我在后院种的园子啥菜都有,撒种、浇水都懂点儿,到时候帮着搭把手。”

德麟和德昇相视一笑,没想到爹和娘这么开通。

接下来的几天,大队里渐渐有了议论声。

德昇早上去井边挑水,听见王大牛和李大叔在嘀咕。王大牛蹲在井台上,手里拿着个高粱穗子,叹着气说:“种了四十年高粱,突然改种白菜,这地能答应?万一长不好,冬天喝西北风?”

李大叔倒是有点动心:“听说工分能多两成,要是真的,我家小子娶媳妇的彩礼就有指望了。”

旁边的李婶子不乐意了,“高粱种的好好的那时候,说改水稻,田里就注了水,现在又得填土种菜,折腾人吗不?德昇,你说是不是?”

德昇没有搭话,他不想也不能发表任何意见。

王大牛的小儿子狗蛋,才十七岁,跟在德昇屁股后面问:“德昇哥,咱们是不是也种那种长得特别大的白菜?我在城里见过,比咱家的锅盖还大!”

德昇笑着点头:“会种,还会种大茄子,大豆角,你慢慢学吧。”

“那咋的,我学东西可快呢,”狗蛋不服气的说。

转眼就到了月底,天气渐渐热起来,早上的风也带了暖意。

德昇刚起来,就听见村里的大喇叭“滋啦”响了两声,接着是德麟的声音。有点沙哑,像是刚熬过夜:“全体社员注意,全体社员注意,今天上午九点在大队部开会,有重要的事宣布,大家都要来,不要迟到,带好锄头、镰刀,开完会直接下地。”

大喇叭的杂音还没散,夏张氏就已经把早饭做好了:高粱米汤、贴饼子,还有一小碟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