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37年的日子 > 第47章 战后余烬里,练兵再出发

第47章 战后余烬里,练兵再出发(1 / 2)

第四十七章:战后余烬里,练兵再出发

灵寿县城的硝烟还没散尽,夕阳就把城墙的影子拉得老长。王铁柱蹲在北大街的拐角处,手里攥着块碎镜片,正小心翼翼地刮掉军装上的血痂。镜片里映出他胳膊上缠着的布条,暗红色的血渍已经发黑,像块干硬的酱菜。

“别动!”周小虎背着医药箱走过来,手里拿着瓶碘酒,“刚从医疗队借的,比咱那土法子管用。”他蹲下来,解开王铁柱胳膊上的布条,伤口边缘已经有些发白,“还好没发炎,再晚点处理,这条胳膊就废了。”

碘酒擦在伤口上,王铁柱“嘶”地倒吸口凉气,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周小虎没停手,用干净的布条重新包扎,动作比在炮位上调整标尺时还稳:“早上那下够险的,炸药包要是真炸了,你现在就是块碎肉。”

“碎肉也比看着弟兄们死强。”王铁柱咧嘴笑,扯动了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不过说真的,你最后打城隍庙那两炮,真他妈准,跟长了眼睛似的。”

“那是老子算准了仰角。”周小虎收拾着医药箱,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你以为跟你似的,光靠一股子蛮劲?”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个磨得发亮的铜制炮准星,“这个给你,从鬼子炮楼里捡的,比咱那木头准星好用。”

王铁柱接过来,在手里掂了掂,铜块沉甸甸的,带着股硝烟味:“谢了。下次攻城,俺们步兵冲快点,给你争取时间校炮。”

“别太快,”周小虎瞪他一眼,“留出五十米安全距离,不然炮弹打着你,老子可不负责收尸。”

两人正说着,赵大山扛着把工兵铲走过来,裤腿上还沾着炸药的粉末。“李司令让去指挥部开会,说要总结这次攻城的毛病。”他往墙角啐了口唾沫,“娘的,炸鬼子指挥部时差点失手,导火索受潮,多等了三分钟,差点被冷枪打中。”

“受潮?”王铁柱皱起眉,“你们的炸药不是用油纸包着吗?”

“包了也没用,护城河那片太潮,水汽渗进去了。”赵大山挠挠头,“回头得跟汉斯说说,能不能弄点防水的油纸,不然下雨天咋打仗?”

三人往指挥部走,街上到处是清理战场的战士。有的在搬运日军的尸体,用草席裹着往城外运;有的在修补被炸塌的民房,老乡们端着热水给战士们喝,眼里的感激比热水还烫;还有群孩子围着缴获的日军迫击炮,用树枝模仿开炮的动作,嘴里“咻——轰”地喊着,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这仗打得,老百姓倒是没咋受牵连。”王铁柱看着这一幕,声音软了些,“赵大山,你炸城墙时没伤着附近的房子吧?”

“放心,坑道挖得深,冲击波都往城墙外走。”赵大山拍着胸脯,“俺们爆破队有规矩,能不毁房子就不毁,不然老乡们住哪?”

指挥部设在原来的县衙门里,院子里的石狮子被炮弹炸掉了一只耳朵,却更显威风。李明远背着手站在堂屋门口,看着陆续进来的干部,桌上摊着张灵寿县城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十几个圈,都是战斗中出了问题的地方。

“人都到齐了,开会。”李明远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先说说好的:步炮协同比演练时强,赵大山的爆破时机卡得准,王铁柱最后冲进指挥部那股劲,像个样子。”

他顿了顿,指着地图上的护城河:“但问题更多。王铁柱,你一梯队冲太快,把周小虎的炮火掩护甩在身后,差点被鬼子迫击炮包饺子,这事没得洗。”

王铁柱脖子一梗:“当时情况紧急……”

“紧急就能违反战术?”李明远打断他,声音沉下来,“要是小张没扯掉导火索,你和你身边的弟兄全得炸成渣,到时候谁来冲桥?打仗不是拼命,是用脑子。”

王铁柱低下头,没再说话。

“周小虎。”李明远转向炮兵班长,“城隍庙那两炮虽然准,但为什么不提前预判日军迫击炮的位置?非要等步兵被压制了才开火?”

周小虎脸一红:“俺……俺怕打偏了伤着自己人,犹豫了一下。”

“犹豫就是要命。”李明远敲着桌子,“步炮协同,炮兵得比步兵多想一步。步兵要冲桥,你就得提前想到鬼子会用迫击炮拦击,把炮位校正好,等鬼子一露头就打,这才叫掩护,不是救火。”

他又看向赵大山:“你的炸药受潮,说明准备工作不到位。以后爆破队得配防水器材,下雨、涉水都能用,这细节不解决,下次炸碉堡就得炸自己。”

赵大山点头:“俺记下了,回去就跟汉斯说。”

李明远走到地图前,指着城内的街巷:“巷战暴露的问题更多。王铁柱,你们冲进巷子时,为什么不先派人占房顶?让鬼子在房上架机枪,把你们压在拐角,这是低级错误。”

“当时光顾着往前冲了……”王铁柱的声音更低了。

“周小虎,你在巷战里的炮火支援太慢。步兵报位置,你五分钟才打出炮弹,这五分钟里,弟兄们多流了多少血?”

周小虎攥紧拳头:“巷子里房子太多,测距不准,怕打偏……”

“不准就练!”李明远提高声音,“以后每天在河滩上模拟巷战环境,用木板搭房子,让步兵在里面跑,你们在外面校炮,什么时候能在三分钟内打出精准炮弹,什么时候再休息。”

他看着众人:“灵寿县城只是个小地方,鬼子兵力少,装备差,这要是换了太原、石家庄,城墙更高,鬼子炮更多,就凭今天这水平,上去多少人都是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