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37年的日子 > 第41章 暗流涌冀南,星火照前路

第41章 暗流涌冀南,星火照前路(2 / 2)

出发前往冀南的前一晚,大鹰酱的军械顾问约翰来了。他看着那三辆“反坦克车”,嘴角撇了撇:“李先生,这种拼凑的武器在战场上就是活靶子。我建议你们等待我们的反坦克炮——下个月会有十门37毫米反坦克炮运到。”

“我们等不起。”李明远递给约翰一杯刚煮好的咖啡,用的是从日军仓库里缴获的咖啡豆,“鬼子的坦克已经开进冀南了,战士们不能拿着步枪等你们的炮。这玩意儿虽然简陋,但能给他们争取时间,能让他们活下来——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约翰沉默了。他在军工厂里转了转,看到工匠们用锤子敲打钢板,用砂轮打磨零件,用最原始的办法制造武器,突然觉得那些整齐排列的汤姆逊冲锋枪,似乎不如这三辆“破烂”更有力量。“我会催促反坦克炮尽快运来,”他放下咖啡杯,“另外,我可以让技术士官教你们保养重机枪——你们的机枪故障率太高了。”

“多谢。”李明远笑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施舍,是互相帮衬。你们需要我们牵制日军,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装备,这很公平。”

约翰走后,汉斯望着他的背影,小声问:“真能信他们?”

“信一半,防一半。”李明远望着工棚里的灯光,“他们的炮来了,咱就用;他们的技术,咱就学。但绝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你看周先生,他现在正琢磨着用坦克履带的钢片造砍刀——鬼子的东西,咱也能变废为宝。”

冀南的“大扫荡”比预想的更猛烈。日军的九七式坦克在平原上横冲直撞,炮楼里的机枪像毒蛇吐信,游击队的阵地一次次被突破。当李明远带着三辆“反坦克车”赶到时,战士们正趴在麦田里,用步枪射击坦克的观察窗,收效甚微。

“开上去!”李明远一声令下,三辆“反坦克车”轰鸣着冲向日军坦克。重机枪的子弹像雨点般打在坦克侧面,虽然没打穿,但迫使坦克转动炮塔应对;架在侧面的迫击炮趁机开火,一发炮弹正好落在坦克履带旁,履带“咔嚓”一声断了,坦克顿时瘫在原地。

“就是这样!”李明远在车里大喊,“打履带!别停!”

战士们见状,士气大振。他们分成小组,有的用步枪吸引坦克注意力,有的扛着炸药包冲向断履带的坦克,有的则迂回包抄,消灭掩护坦克的日军步兵。激战到黄昏,日军的五辆坦克被击毁三辆,剩下的两辆狼狈逃窜,“大扫荡”的势头被硬生生遏制住了。

打扫战场时,赵大山指着一辆被炸毁的日军坦克,对李明远说:“这坦克的发动机还能用,咱拖回去,让汉斯看看能不能拆零件——说不定能给咱的‘反坦克车’换换心脏。”

李明远望着那辆冒着黑烟的坦克,又望向远处的平原。麦浪在夕阳下泛着金红色,像一片燃烧的海洋。他知道,这场仗打得侥幸,靠的是战士们的勇敢,也靠了那三辆简陋的“反坦克车”,更离不开大鹰酱援助的汤姆逊冲锋枪。

“把能用的零件都拆下来,”他对赵大山说,“不管是鬼子的,还是大鹰酱的,只要能用,咱就拿来用。但记住,这只是权宜之计——等咱的兵工厂能造真正的反坦克炮了,等鲁省的油田能供上足够的汽油了,咱就不用再靠‘拼凑’过日子了。”

夜色降临时,运输队又出发了。这次车上拉的不是新武器,而是从战场上拆下来的坦克零件、机枪残骸,甚至还有几发没爆的炮弹。这些“破烂”在别人眼里是废物,但在云蒙山的工匠们手里,很快就会变成新的武器——或许是步枪的枪管,或许是迫击炮的底座,或许是“反坦克车”的发动机。

汉斯在日记里画下了那辆断履带的日军坦克,旁边写着一行字:“敌人的钢铁,能铸成我们的武器;别人的技术,能铺就我们的路。但真正的力量,永远藏在自己的手里。”

李明远看到这句话时,正站在冀南的麦田里。春风吹过,麦穗摩擦的声音像低低的歌唱。他知道,前路依旧漫长——要造飞机、造重炮、造坦克,要摆脱对别人的依赖,还有太多的坎要过。但只要这股把“破烂”变成武器的韧劲还在,只要这双不肯停歇的手还在,总有一天,中国的兵工厂里,会响起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钢铁轰鸣。

远处的地平线上,又传来了马铃声。那是新的运输队来了,带着从大熊国换来的转盘机枪,也带着云蒙山急需的机床零件。这铃声里,有无奈的借势,更有倔强的生长——就像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那些在夹缝中顽强生长的麦禾,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