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仗打得漂亮!”李明远在总结会上,把缴获的罐头分给大家,“但别骄傲,这只是开始。正太线全长两百多公里,咱要像切香肠似的,一段一段把它切碎。”
消息传到太原,日军指挥部炸开了锅。指挥官把茶杯摔在地上,对着地图吼:“立刻调一个旅团去护铁路!再让工兵联队连夜抢修,三天内必须通车!”
可他们的抢修队刚到阳泉,就被民兵的冷枪打懵了。修铁轨的工兵被藏在玉米地里的民兵放冷枪,抬钢轨的民工故意把铁轨抬错位置,好不容易修好一段,夜里又被游击队扒了。折腾了一个星期,正太铁路只通了一半,火车还得慢慢挪,生怕撞上地雷。
李明远趁机扩大战果。他让陈二牛带部队去打井陉火车站,那里是正太线的枢纽,仓库里堆满了日军的过冬物资。这次,他们用上了新造的迫击炮,对着火车站的炮楼轰了三发,就炸开个大洞,战士们冲进去,缴获了一百多袋面粉、五十匹棉布,还有十几桶煤油。
赵大山则带着游击队,在正太线和同蒲线的连接处埋了三十颗“铁轨麻花”。日军的装甲列车刚从同蒲线开过来,就压上了炸药,三节车厢被炸得粉碎,铁轨拧成了麻花,两个线的运输全断了。
晋中的独立团和晋西的游击队也没闲着。他们按约定动手,炸桥梁、扒铁轨、端据点,把日军的铁路网搅成了一锅粥。有次,晋中独立团的战士们扒铁轨时,遇上了冀中根据地的部队,两边没说话,先比赛谁扒得快,最后笑着把铁轨凑到一起,运回各自的兵工厂。
兵工厂里,周先生看着新运回的铁轨,笑得合不拢嘴。工匠们把铁轨放进熔炉,炼出的钢用来造半自动步枪和火箭筒,产量比以前提高了三成。“这铁轨钢,比大同铁矿的矿石还好!”周先生举着新造的枪管,“杂质少,韧性好,能连打三百发不炸膛。”
根据地的百姓们更积极了。他们帮着游击队放哨、送情报,有的还把家里的门板卸下来,给战士们当撬棍扒铁轨。河西村的张老汉带着民兵,在铁路旁挖了个大坑,用树枝盖着,里面埋了二十颗土雷,一天就炸翻了日军的两辆巡逻车。
李明远没忘了打县城的计划。趁着日军把兵力都调到铁路线,他派王铁柱带两个营,去打正太线旁的平定县城。这县城的城墙虽高,但东门是老墙,年久失修,王铁柱让人用火箭筒连打五发,炸开个缺口,战士们冲进去,没费多大劲就拿下了县城,缴获了伪县政府的粮仓,里面有两百多石小米。
“看到没?”王铁柱在城墙上,对战士们说,“鬼子把兵都调去护铁路,县城就成了空壳子。这就是李司令说的,牵着鬼子的鼻子走,让他们顾头不顾尾。”
一个月后,百团大战的烽火已经烧遍了华北。正太铁路被炸毁桥梁十八座,扒掉铁轨一百多公里,沿线的五十多个据点被端掉;日军的运输瘫痪,兵力分散,再也没能力组织大规模的“清剿”。
李明远站在云蒙山的练兵场上,看着战士们用缴获的武器训练,听着兵工厂里传来的锤声,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这场大战还会持续很久,但他们已经占据了主动——手里有兵、有枪、有粮,身后有百姓支持,脚下的根据地越来越大。
夕阳下,正太铁路的方向又传来爆炸声,那是游击队在扒新的铁轨。李明远举起望远镜,望着远处的火光,嘴角露出一抹微笑。属于他们的胜利,正在一点点靠近,而这条被切碎的铁路线,终将成为日军失败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