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37年的日子 > 第11章 矿脉穿梭藏锋芒,巧计连环断敌源

第11章 矿脉穿梭藏锋芒,巧计连环断敌源(2 / 2)

“鬼子也是人,也得吃饭喝水。”赵大山在总结会上说,“咱不光要劫矿料,还得断他们的粮、堵他们的水,让他们没心思护矿队。”

他这话提醒了王铁柱。王铁柱让人摸清了日军各据点的水源地,晚上偷偷往井里撒桐油——这东西不伤人,却让水变得又腥又涩,没法喝。日军不得不派人到远处拉水,光打水就耗去不少兵力,护矿队的人手自然就少了。

各根据地送来的弹壳和旧枪越来越多,兵工厂的熔炉几乎没熄过火。周先生和军械专家们改进了炼钢工艺,用精炼炉处理低品位矿石,再加入从矿车劫来的高纯度铁矿,炼出的钢韧性极好,造出来的半自动步枪能连续打两百发不卡壳。

他们还把日军的旧步枪改造成“狙击枪”——挑选枪管磨损少的,换上打磨过的枪管,配上用望远镜镜片改的瞄准镜,虽然射程只有三百米,却比普通步枪精准得多。陈二牛的一营挑了十个枪法准的战士,专门用这枪打矿队的机枪手,百发百中,日军的机枪手换了一茬又一茬,吓得没人敢再站射击孔。

总部又传来消息,说晋察冀根据地的部队也开始袭扰日军的铜矿运输线,让云蒙山这边派人去交流经验。王铁柱派了李铁蛋和两个火箭筒手过去,带去了带铁爪的炸药包和改造狙击枪的图纸,回来时不仅带了铜矿运输队的布防图,还学了手“土法造铜”的手艺——用煤渣和铜矿尾矿混合,能提炼出纯度不低的铜。

“现在好了,铁矿靠劫,铜矿能炼,弹壳有各根据地支援,弹药缺口总算补上了。”周先生拿着新出炉的子弹,在阳光下照了照,“照这速度,再过两个月,咱能给每个战士配足三个弹匣,火箭筒榴弹也能做到随用随补。”

王铁柱却没放松。他让人在根据地周边修了十几个隐蔽的仓库,把缴获的矿石和造好的弹药分着存放,说:“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万一被日军飞机炸了一处,咱还有后手。”

这天傍晚,王铁柱正在看各部队的劫矿记录,赵大山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举着块黑乎乎的石头:“你看这是啥?俺们在阳泉铜矿附近的山里找到的,老矿工说这是富铜矿,比鬼子矿场里的成色还好!”

周先生拿过石头,用锤子敲开一块,里面露出金灿灿的铜脉,激动得手都抖了:“这要是能开采,咱就不用愁铜料了!”

王铁柱却皱起眉头:“山里的矿脉虽好,但不能明着开。鬼子的飞机天天在天上转,一开工就会被发现。”他想了想,“让老矿工带着人,晚上偷偷挖,挖出来的矿石连夜运到隐蔽仓库,白天就把洞口伪装好,谁也别想发现。”

夕阳落在兵工厂的熔炉上,把炉膛里的钢水映得通红。远处的铁路线上,又一列矿车在日军的护卫下缓缓行驶,却不知道,密林里正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它,像盯着猎物的狼群。

王铁柱知道,和日军的矿脉争夺战还会持续很久,甚至会更激烈。但他不怕,因为他看到了战士们越来越熟练的战术,看到了兵工厂里越来越充足的弹药,看到了各根据地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更看到了隐藏在群山里的铜矿脉——那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宝藏,终有一天,会在阳光下发光。

他转身走向练兵场,那里,新兵们正在练习投掷带铁爪的炸药包,口号声在山谷里回荡,充满了力量。夜色渐浓,云蒙山的星星亮了起来,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一场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的,关于生存与抗争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