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西偏殿的青铜钟鸣过三响时,檐角的铜铎还在凝霜中震颤。巴清踏着阶前碎玉般的冷光拾级而上,玄色织金袍摆扫过汉白玉栏杆,暗金线绣就的丹砂矿脉纹样,在晨光里晕开细碎的光泽。殿门内侧悬着的青铜镜映出她的身影,镜沿蟠螭纹与腰间墨玉佩相触,发出一声轻得几乎听不见的脆响。
殿内早已烛火如林,三百六十支鲸油烛芯燃得正旺,将梁柱上的夔龙纹照得纤毫毕现。百官肃立两侧,朝服下摆压着金砖地面,竟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唯有青铜鼎中升起的檀香,在殿内流转成有形的雾,却终究压不住那弥漫在衣袂间的焦灼与杀机 —— 谁都清楚,今日这场廷议,是李斯与巴清的生死局。
【一:金阶血请】
“巴清接旨 ——” 谒者令的尖细嗓音刺破殿内沉寂,他捧着明黄圣旨的双手指节泛白,显然也知晓这道旨意的分量。圣旨展开时簌簌作响,墨字如铁烙般砸在众人耳中,“廷尉府奏报,蜀郡巴氏疑似殷商余孽,勾结六国残党意图谋反。着即于殿中滴血验亲,以证血脉真伪,不得有误!”
巴清垂眸躬身,玄色袍角在金砖上折出锋利的棱角。指尖攥着袖中那只薄如蝉翼的汞毒瓷瓶,瓶身温热的触感让她稍稍定神。她早该料到,李斯蛰伏数月,终究要借 “血脉” 二字发难。自三卷末九鼎归秦,她以丹砂秘术助始皇稳固龙脉,便成了这老狐狸眼中最碍眼的钉子 —— 一个手握丹砂垄断权、私军合法化,还能自由出入骊山地宫的寡妇,若不扣上 “前朝余孽” 的帽子,迟早会动摇他金印紫绶的相权根基。
“臣女遵旨。” 她声线平稳得像蜀地深秋的江水,目光却越过阶下躬身的百官,精准落在李斯身上。老谋深算的相国身着绯色官袍,这是秦相专属的服色,腰间悬挂的白玉佩刻着 “斯” 字暗纹,与三年前截杀她丹砂船队的水匪弯刀上的刻痕,分明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那时她损失了三船水银,险些误了骊山陵墓的工期,事后追查却总被莫名阻挠,如今想来,一切早已埋下伏笔。
始皇高坐龙椅,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流转不定。他右手食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那是他心绪不宁时的习惯动作。巴清知道,这位帝王的心思比咸阳宫的密道还要复杂 —— 他既需要她的水银浇筑地宫江河,又要靠她的丹砂供应长城军需,可 “殷商余孽” 四字,终究戳中了他幼年质子生涯留下的隐痛。当年在赵国为质时,他不止一次听过赵人骂秦人是 “商纣余党”,这份屈辱早已刻进骨血。
“陛下,” 李斯适时出列,绯色官袍扫过地面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巴清丈夫早逝,无子嗣传承,族中旁支多有异议。今有楚系旧臣芈启举证,称巴清先祖实为殷商王室微子后裔,牧野之战后避祸蜀地,改姓为巴以掩人耳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窃窃私语的楚系官员,这些人虽在华阳太后失势后收敛锋芒,却仍暗中抱团,“若此事属实,其垄断丹砂、私养千人卫队之举,便是蓄谋复辟殷商,颠覆大秦基业!”
百官哗然瞬间被他压下。站在前列的廷尉正下意识挺直了腰杆 —— 廷尉府本就掌管天下刑狱,这场由他们奏请的验亲,若能扳倒巴清,便是泼天的功劳。而角落里几位楚系官员则面露难色,芈启虽是他们的同族,却早已投靠李斯,此番举证不过是借刀杀人。更远处的太史令抱着竹简沉默不语,指尖反复摩挲着《世本》的封皮,似在回忆殷商谱系的记载。
巴清抬眸,目光锐利如淬火的匕首:“相国此言,何其荒谬!芈启流亡楚地五年,去年才归秦求官,其言岂能作数?且巴氏族谱自春秋传承至今,郡府存档可查,何来改姓之说?”
“有无虚妄,一验便知。” 李斯拍了拍手,两名廷尉府吏卒抬着青铜托盘缓步上前。托盘铺着暗纹锦缎,上面并排放着三只古朴的青铜碗,碗口外翻呈喇叭状,碗壁密密麻麻刻满了回旋的云雷纹 —— 方形盘绕的是雷纹,圆形卷曲的是云纹,二者交织成层层叠叠的地纹,正是殷商晚期礼器的典型样式。“此乃臣从骊山北麓殷商贵族墓中寻得的验亲碗,内壁涂有朱砂与硝石混合的秘料,传言能辨血亲、识真脉,非同族血脉相斥时,便会生出异兆。”
始皇终于开口,声音带着龙椅转动的沉响:“准奏。取巴氏族亲血样,即刻验之。”
吏卒应声上前,寒光闪过,巴清那名远房堂弟巴忠的指尖已渗出鲜血。少年不过十五六岁,是族中特意派来咸阳的质子,此刻脸色惨白如纸,血珠滴入第一只青铜碗时,竟溅起细小的水花。随后,吏卒持银针刺向巴清指尖,她望着那针尖映出的烛火,忽然想起幼时祖母给她讲的故事:殷商贵族验亲时,会以玄鸟血混合矿粉涂碗,血脉相合则纹现。那时她只当是传说,如今竟要亲身体验这宿命般的审判。
血珠坠入第二只碗的刹那,殿内突然静得能听见烛花爆开的声响。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那两只碗,连站在殿门处的侍卫都屏住了呼吸,唯有殿外的铜铎,还在风里不知疲倦地轻鸣。
【二:玄鸟破碗】
血珠落入青铜碗的瞬间,巴清只觉指尖传来一阵奇异的灼痛,仿佛有细小的火舌顺着血脉往心口钻。她强压下心头的悸动,目光死死钉在碗中 —— 按照常理,即便她与巴忠血缘淡薄,两滴血液也该在碗底缓缓扩散、渐趋相融。可此刻,那两颗殷红的血珠却像隔着无形的屏障,在刻满云雷纹的碗底各自滚动,边缘凝着细碎的银芒,始终泾渭分明。
“果然!” 李斯一声断喝,绯色官袍猛地扬起,“陛下请看!巴清与巴氏族亲血脉相斥,足证其并非巴氏族人,而是殷商余孽冒名顶替!”
廷尉正立刻出列附和,声音震得殿梁微颤:“《秦律》有云,伪冒大族者斩,况此等前朝余孽!请陛下即刻将巴清拿下,彻查其谋反罪状!” 他身后几名廷尉府官员纷纷跪倒,甲胄相撞的脆响在殿内此起彼伏。
巴清面色不变,指甲却已掐进掌心。她自幼在巴家长大,族谱上 “巴清” 二字的墨迹还带着祖母的温度,十岁那年主持族中祭祀时,她亲手触摸过祠堂里的青铜鼎,鼎耳的纹路与此刻碗壁的云雷纹截然不同。除非…… 除非如第一卷中偶然发现的那样,族谱在三十年前就被人篡改,而她的身世,本就是被精心掩盖的秘密。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第二只青铜碗中,那两颗相斥的血珠忽然剧烈翻滚起来,红色的血液竟像被抽走了颜色般,渐渐褪去殷红,化作淡淡的银白 —— 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色泽,是丹砂提纯时析出的汞液特有的光华!紧接着,银白血液在碗底飞速汇聚,丝丝缕缕如蛛网般蔓延,竟渐渐凝成了一只鸟的形状。
“那是什么?” 有人失声惊呼,声音里满是惊恐。
巴清定睛望去,只见银白血液凝成的鸟儿昂首展翅,羽翼舒展如垂天之云,头顶有朱红色的冠,尾羽分作十二支,每一支末端都缀着星点红光 —— 正是殷商王室的图腾玄鸟!玄鸟成形的瞬间,青铜碗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碗壁上的云雷纹骤然亮起红光,方形雷纹与圆形云纹交替闪烁,竟像是在模拟雷鸣电闪的天象。银白的玄鸟在红光中缓缓转动,羽翼扫过碗壁时,竟留下细碎的光痕,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骤降几分,烛火的光晕都凝上了薄霜。
“殷商玄鸟!是殷商玄鸟显灵了!” 一位白发老臣突然扑通跪倒,官帽滚落尘埃,“老臣曾在曲阜见过殷商青铜器拓片,此玄鸟纹与太庙礼器上的分毫不差!巴清果真是殷商余孽!” 老臣是齐鲁旧地的博士,专攻三代礼制,他这番话如惊雷般炸在众人耳中。
李斯眼中闪过一丝狂喜,随即又被疑虑取代。他只知芈启的举证能给巴清扣上 “六国余孽” 的帽子,却未料到竟牵扯出殷商王室 —— 这变故虽能置巴清于死地,可殷商余孽的身份太过敏感,若引得天下旧族响应,反而会动摇大秦根基。他悄悄瞥向始皇,见帝王眉头紧锁,指尖敲击龙椅的频率越发急促,便知此事已超出掌控。
巴清凝视着碗中栩栩如生的玄鸟,脑海中突然闪过无数破碎的画面:十二岁那年在丹砂矿洞深处发现的青铜鼎,鼎身刻着与此刻一模一样的玄鸟纹;三年前族谱被焚时,灰烬中残留的《连山易》卦象,那句 “玄鸟衔汞,丹砂承天” 的谶语;还有怀清台基下的青铜板,上面模糊的甲骨文似在诉说着血脉的秘密。那些曾让她困惑的玄幻异象,此刻终于串成了完整的锁链 —— 她的血脉,本就与殷商巫术、丹砂秘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派胡言!” 巴清猛地抬眸,声音掷地有声,震得殿内烛火微微摇晃,“不过是碗中矿粉与血液起的化学反应,岂能作为谋反证据?相国未免太过急于定罪!” 她指尖暗中发力,袖中汞毒瓷瓶微微倾斜,一丝极淡的汞气顺着袍缝弥漫开来。这汞气无色无味,却能让人头脑昏沉,她知道此刻越是慌乱,越是落入李斯圈套。玄鸟异象虽诡异,但只要她咬死不认,始皇顾及骊山水银与长城军需,未必会当即下杀手。
【三:鼎纹暗应】
“化学反应?” 李斯冷笑一声,上前一步指着青铜碗,袍袖扫过托盘时,竟带起细微的风,“陛下请看此碗!这云雷纹乃是殷商王室专用纹饰,地纹叠三层,主纹凸半寸,非太庙礼器绝无此工艺!” 他俯身轻叩碗壁,发出清脆的金石之声,“且据《逸周书》记载,殷商验亲碗需以玄鸟血祭炼,唯有王室血脉滴入,才会引发纹饰发光、玄鸟成形。此等铁证,岂容巴清狡辩?”
始皇眉头紧锁,目光在巴清与青铜碗之间来回流转。他盯着那只银白玄鸟,眼神复杂难辨 —— 骊山陵墓的水银江河才刚铺就三成,墓穴顶部的星象图还需丹砂混合水银绘制;长城西端的烽火台,每月都要消耗千斤丹砂炼制防火涂料。巴清若死,巴氏工坊群龙无首,这些关乎大秦基业的工程必然停滞。可殷商余孽的身份,又像一根毒刺扎在他心头,幼年在赵国听过的那些 “商纣复起” 的诅咒,此刻竟清晰地回响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