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87章 宝岛传佳话,共赢谱新篇

第187章 宝岛传佳话,共赢谱新篇(2 / 2)

“合作?”林永福一愣。

“对。”张远航思路越来越清晰,“你看,你们熟悉东海、巴士海峡那边的渔场,经验丰富。我们船大,设备好,能跑远洋,也有销售渠道。如果我们信息共享,比如你们提供可靠的渔场信息,我们负责去捕捞,收获按比例分成;或者,将来如果我们有淘汰下来、但还能用的设备,可以优先转让给你们,提升你们的捕捞能力;甚至,你们捕获的某些特定渔获,如果符合我们的品质要求,我们也可以直接收购,避免被中间商盘剥。”

这个提议,让林永福和他身边的几个船员都愣住了,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是一条以前不敢想的发展之路!

“这……这能行吗?”林永福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不确定和巨大的期盼。两岸目前的关系,让他有些顾虑。

张远航沉稳地说道:“林船长,咱们都是中国人,都是渔民。渔业合作,互通有无,造福的是咱们自己。只要咱们诚心诚意,遵守海上的规矩,有什么不行的?我相信我们立秋哥,也一定会支持!”

接下来的航程,变成了两岸渔民深入交流的移动课堂。林永福毫无保留地分享着他数十年的航海和捕捞经验,甚至亲手绘制了几处他私藏的、产出稳定且品质上乘的鲔鱼和龙虾渔场的大致范围草图。而张远航和船上的技术人员,则耐心地指导“福昌号”的船员们使用一些基本的航海仪器,讲解现代化渔船的保养知识。

“探索者”号按照计划,抵达了一处新的渔场进行作业。这一次,张远航尝试运用了林永福提供的一些关于根据月亮周期判断鱼群活跃度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探测设备,果然发现了大规模的金枪鱼群,一网下去,收获颇丰!这更加坚定了双方合作的信心。

当“探索者”号结束此次航程,满载着渔获和更加宝贵的合作成果返航时,那八名台湾船员也随船一同归来。程立秋在望海屯码头,亲自迎接了凯旋的船队和这位特殊的客人。

听了张远航的详细汇报,程立秋紧紧握住林永福的手,动情地说:“林船长,欢迎!远航做得对!咱们两岸兄弟,血脉相连,本就该互相帮衬!你们提供的渔场信息,是无价之宝!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他当场拍板,肯定了张远航提出的合作框架,并指示李建军,立刻与林永福商讨具体的合作细则,包括信息共享的机制、未来设备升级的支持以及渔获收购的标准和价格,务必体现出诚意和公平。

程立秋还热情地邀请林永福他们在黑瞎子沟和望海屯多住几天,好好参观一下他的山庄、乐园和参田。林永福等人看着这片与台湾截然不同的北国风光,看着程立秋那红红火火的产业,看着大陆同胞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和朴实豪爽的待客之情,心中的隔阂与陌生感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浓的亲情和归属感。

几天后,合作细则初步拟定。程立秋不仅承诺以优惠价格向林永福团队提供一批即将更换下来的、但仍可正常使用的二手渔业设备,还预支了一笔款项,帮助他们回到基隆后重建或购买新的渔船。而林永福则承诺,将作为程立秋船队在东海及巴士海峡区域的“信息顾问”,并利用他在台湾渔业圈的人脉,协助开拓那边的市场。

临别前夕,程立秋在黑瞎子沟“山野人家”山庄设下丰盛的送行宴。依旧是地道东北菜,大碗酒,大块肉。席间,两岸渔民把酒言欢,称兄道弟,气氛热烈融洽。林永福端着酒碗,激动地对程立秋和在座所有人说:“立秋兄弟,各位大陆的兄弟!我林永福这辈子,能交到你们这样的朋友,值了!以后,咱们常来常往,一起发财!这杯酒,我敬大家!干!”

“干!”

清脆的碗碰撞声,如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共鸣。宝岛传佳话,共赢谱新篇。这次意外的海上救援,衍生出了一段跨越海峡的兄弟情谊和共赢合作,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互补,更是民间交流的生动写照,为程立秋本就宏大的产业版图,添上了一抹温暖而亮丽的色彩。猎人的胸怀,装得下山海,也装得下这份血浓于水的同胞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