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83章 远航铸英魂,猎途无止境

第183章 远航铸英魂,猎途无止境(1 / 2)

远洋归来的喧嚣与整合产业的忙碌渐渐沉淀,程立秋深知,一次成功的远航,除了带回丰厚的物质回报和清晰的战略蓝图,更重要的是凝聚人心,犒赏功臣,总结得失,方能行稳致远。因此,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庆功暨表彰大会,在黑瞎子沟“山野人家”山庄宽阔的晒谷场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

时值深秋,天高云淡,五彩的山林如同打翻的调色盘,将山庄映衬得格外明媚。晒谷场四周彩旗招展,临时架起的大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乐曲。山庄今日特意歇业一天,全部用来招待此次远航的功臣和所有产业的核心员工、以及黑瞎子沟、望海屯有头有脸的乡亲代表。长长的条案拼凑起来,上面摆满了大碗的肉,大盆的菜,大壶的酒——地道的东北杀猪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烀得烂糊的猪头肉、新捞的海鱼熬豆腐、还有各式山野菜、蘸酱菜……琳琅满目,香气四溢,充满了豪爽的东北农家气息。

程立秋、魏红抱着孩子、张远航以及王铁山、李建军等所有核心成员坐在主桌。、安保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优秀员工,坐了足足二三十桌,人声鼎沸,气氛热烈。

大会由李建军主持。他首先代表所有留守人员,向远航归来的勇士们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简要回顾了此次远航的艰辛与巨大收获,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和欢呼。

接着,程立秋站了起来。他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中山装,刮净了胡子,显得精神奕奕,目光扫过全场,尤其是那些与他一同在海上搏击风浪的船员们,眼神中充满了肯定与感激。

“老少爷们!兄弟姐妹们!今天,咱们聚在这里,不为别的,就为了两个字——庆功!”程立秋的声音洪亮,透过喇叭传遍全场,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咱们‘探索者’号,第一次闯荡远洋,出去了小半年,不容易!”他语气沉凝下来,“几千里的航程,陌生的海域,滔天的大浪,还有……那些不怀好意的眼睛(他略去了海盗的具体细节,但众人心领神会)!但是,咱们的船员兄弟,没有一个孬种!顶着风,冒着险,硬是咬着牙,把这第一条远洋的路,给蹚出来了!不仅平平安安回来了,还带回了满舱的渔获,带回了外国人都眼红的珍稀海产,带回了大把的外汇!给咱们国家,给咱们黑瞎子沟、望海屯,长了脸,争了光!”

“哗——!”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尤其是那些船员的家属和同乡,更是与有荣焉,使劲拍着手,脸上洋溢着自豪。

“这功劳,是全体船员的!是张远航船长的!是每一个在海上舍生忘死、尽职尽责的兄弟的!”程立秋动情地说道,“所以,今天,咱们不仅要吃好喝好,更要论功行赏!”

重头戏开始了。在李建军的主持下,开始颁发奖金和奖品。根据事先评定的贡献和表现,从张远航开始,到每一个普通船员,甚至包括轮机舱里保障动力、厨房里保障伙食的后勤人员,都得到了丰厚的现金奖励。厚厚的信封被交到一个个粗糙的大手中,有人激动得手都在发抖。除了奖金,还有实用的奖品——崭新的上海牌手表、厚实的呢子大衣、双缸洗衣机票(凭票购买)等等。

当念到几个在台风中冒险加固舱门、在夜间警戒中表现尤其突出的船员名字时,程立秋亲自上前,将奖金和奖品递到他们手中,并用力地拍拍他们的肩膀。那几个汉子,在海上面对风浪刀剑都未曾退缩,此刻却激动得满脸通红,眼眶湿润,只会一个劲地说:“谢谢立秋哥!谢谢程老板!”

“这是你们应得的!”程立秋大声道,“咱们的规矩就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只要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程立秋,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兄弟!”

这话语,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全场所有人的激情。不仅是船员,包括山庄、乐园、参田的员工,都感到热血沸腾,归属感和干劲空前高涨。

表彰环节结束后,便是放开吃喝的狂欢时刻。大碗的酒倒满,相互碰撞,祝愿声、欢笑声、划拳声此起彼伏。程立秋端着碗,挨桌敬酒,无论是远航的兄弟,还是留守的骨干,他都一一碰杯,感谢他们的付出。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张远航被船员们围住,纷纷向他敬酒,感谢他的带领。这个平日里严肃的汉子,此刻也放开了,碗到酒干,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眼神中充满了对这支队伍的骄傲和未来的信心。

庆功宴一直持续到日头西斜,不少人都带了七八分醉意,但心情却是无比的畅快。这次大会,不仅仅是一次物质上的犒劳,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凝聚。它让所有人都明白,跟着程立秋,只要肯干、敢干,就能过上好日子,就能赢得尊重和荣耀。

喧嚣散尽,山庄恢复了宁静。程立秋虽然也喝了不少,但脑子却异常清醒。他让张远航好好休息,自己则和李建军、王铁山等人,再次聚到办公室,开始了更务实的总结与规划。

张远航虽然带着酒意,但汇报起专业问题依旧条理清晰。他拿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上面记录了“探索者”号在航行、捕捞、设备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取得的经验以及改进建议。比如,某种型号的网具在深水作业时更容易挂底;某种探鱼仪在特定水文条件下效果更好;船上的淡水制造系统在长时间航行后需要更频繁的维护;甚至包括船员在长期漂泊中的心理疏导问题,他都提出了初步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