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用野猪肉和山蘑菇一起炖的“野菌红烧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蘑菇吸饱了肉汁,鲜美无比;有用新摘的蕨菜、刺嫩芽等山野菜清炒的时蔬,碧绿爽口;有从附近河里捞上来的细鳞鱼,只用大酱焖烧,味道醇厚……
每一道菜,都凸显着“本地”、“野生”、“新鲜”的特色,其价值和稀缺性,远非普通的饭店菜肴可比。宾客们吃得酣畅淋漓,交口称赞,这不仅是对美味的肯定,更是对程立秋掌控优质山林资源能力的一种无声认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愈发融洽。程立秋却始终把握着节奏,不谈生意,不论合作,只是与众人聊着各地的风土人情,药材市场的趣闻轶事,偶尔穿插几句对当前政策的理解,言谈间展现出的眼界和见识,让在座的几位“文化人”都暗自点头,不敢因其年轻和农民出身而有丝毫小觑。
终于,在宴会接近尾声时,程立秋才仿佛不经意地拍了拍手。
王栓柱和韩老栓两人,神色庄重地抬着一个铺着红绒布的托盘走了上来。托盘上,正是那棵被视为象征的“参王”,以及另外几棵品相极佳的特级园参。
没有炫耀,没有叫卖。程立秋只是指着那棵“参王”,语气平和地介绍道:“这就是我们黑瞎子沟参田里,今年起出来的参王。各位都是行家,请看它的芦、艼、体、纹、须,不敢说媲美百年野山参,但其蕴藏的精气神,想必也入得了各位的法眼。”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那棵参王在灯下泛着温润的黄褐色光泽,形态灵动,芦碗紧密,紧皮细纹,须根上的珍珠疙瘩清晰可见,浓郁的参香仿佛有了实体,缓缓弥漫开来。
“好参!真是好参!”胡经理扶了扶眼镜,凑近了仔细观看,眼中闪烁着激动和惊叹的光芒,“程老板,这参……不知可否割爱?价格好商量!”
其他几位药材商也纷纷动容,之前拍卖时未能拿下参王的遗憾再次涌上心头,眼神变得热切起来。
程立秋却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胡经理,各位老板,实在抱歉。这棵参王,我暂时没有出售的打算。它是我这六年心血的见证,也是黑瞎子沟参田未来的希望。我打算将它作为种参,培育出更优质的下一代。今天请各位观赏,一是让大家品鉴一下我们黑瞎子沟参田的成果,二来,也是想告诉大家,”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我程立秋做事,看重的是长远,是口碑,是质量。往后,我们黑瞎子沟出产的人参和山货,只会比这个更好,更稳定。希望我们能成为长期、稳定、互相信任的伙伴。”
他没有许诺具体的合作条款,也没有吹嘘未来的宏伟蓝图,只是用这棵实实在在的“参王”和这一桌充满诚意与实力的“山野粗食”,清晰地传递了几个信息:我有最好的资源,我有长远的眼光,我做事有格调有底线,与我合作,你们放心。
这种低调的炫耀,远比声嘶力竭的叫卖更有力量。
赵主任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见证了程立秋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富甲一方,更见证了这个小伙子为人处世的老练与格局。他举起酒杯,由衷地说道:“立秋啊,看到你今天这样,我是真的高兴!你不忘本,有担当,有眼光,是咱们黑瞎子沟,也是咱们县的骄傲!来,我提议,大家一起敬立秋一杯,祝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达到了高潮。
宴会在一片和谐与宾主尽欢中结束。程立秋和魏红将宾客们一一送到院门口,安排车辆送回招待所。
望着远去的车灯,魏红轻轻舒了口气,挽住丈夫的胳膊,小声道:“今天……还挺顺利的。”
程立秋拍了拍她的手,望着夜空中的疏星,目光深邃:“这只是开始。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实力和诚意,往后谈具体的合作,我们才能更有底气。”
他没有说的是,这场精心准备的“参宴”,更深层的目的,是震慑。是告诉那些心怀叵测、试图以权压人或想空手套白狼的人,他程立秋并非只有钱,他更有掌控优质资源的实力、沉稳老练的手腕和扎根于此、不容轻侮的根基!他用一种近乎于“阳谋”的方式,展示了肌肉,划下了圈子。
参香依旧在夜风中若有若无地飘散,程立秋转身,关上了那扇厚重的院门。门内,是他的世界,是他用智慧和汗水构筑起的、越来越稳固的堡垒。而门外,那些见识了他低调实力的人,心中自会重新掂量,该如何与这位年轻的“参王”打交道。这场看似风平浪静的宴会,其产生的影响,正在悄无声息地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