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55章 分工明确,产业新格局

第155章 分工明确,产业新格局(2 / 2)

李建军站起身,相比于张远航的锐利,他显得更为沉稳内敛:“是!我一定竭尽全力!”

“建军在部队是搞后勤和管理的,心细,有条理,懂核算。参田和山货这一大摊子,琐碎事情多,需要的就是他这样的人才。栓柱哥,”程立秋看向王栓柱,“你是参田的大功臣,最了解咱们的参,往后你还负责参田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新参农的培训,生产上的事,你多操心,管理上和对外协调上,多听建军的。”

王栓柱是个实在人,对管理本就头疼,听到自己还能专注于心爱的参田技术,顿时松了口气,憨厚地笑道:“中!立秋,你咋安排俺咋干!建军兄弟有文化,俺听他的!”

“第三,核心安保与特殊事务!”程立秋的目光落在王铁山身上,“铁山,你担任总安保队长,负责我本人及直系亲属的人身安全;负责程家大院、重要仓库、办公区域的安全守卫;负责协调指挥张远航、李建军麾下必要的安保力量;以及,处理一些突发的、需要动用武力的‘特殊情况’!所有退伍兵组成的安保队,由你直接统辖!”

王铁山霍然起身,如同一座铁塔,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是!人在,阵地在!”简短的六个字,却透着一股子血腥的誓言味道,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心中一凛。这是将最核心的信任和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他。

“第四,总体协调与财务监督。”程立秋最后说道,“李胜利,你担任总管,协助我统筹全局。负责所有产业的财务报表审核、资金调度、与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对接、重要合同的审定,以及我不在时,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建军那边涉及财务的具体报表,要定期向你汇总。”

李胜利站起身,恭敬地应道:“是,程总。”他用了比较正式的称呼,表明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

一系列任命,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将程立秋庞大的产业清晰地划分开来,权责明确,层层负责。既有对老兄弟感情的尊重和妥善安置,又有对新人才的大胆启用和充分授权。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如程大海与张远航,王栓柱与李建军),更有一条由王铁山掌控的、独立而强大的武装力量作为最终的保障和威慑。

会场一片寂静,只有程立秋沉稳的声音在回荡。新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重任,老人们则在短暂的适应后,也意识到了这种专业化分工的必要性。他们或许不懂太多大道理,但他们相信程立秋的眼光和决策。

“规矩立下了,往后就这么执行。”程立秋放下文件,语气不容置疑,“各管一摊,谁出了纰漏,我找谁。做得好,年底分红,我程立秋绝不亏待大家!但是,有一点——”他目光陡然变得锐利,缓缓扫过每一个人,“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都把心思给我放在正道上!谁要是起了歪心,吃里扒外,或者仗着身份摆老资格、不服调配,那就别怪我程立秋不讲情面!我既能让他上来,也能让他下去!都听明白没有?”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一种新的秩序确立后的肃穆。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自领命而去。张远航立刻找到程大海,商讨“滨海611号”下一步的深海勘探计划;李建军则拉着王栓柱和韩老栓,开始详细了解参田的日常管理和数据记录情况;王铁山则开始重新排布安保岗哨,制定更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

程立秋站在二楼的窗户前,看着院子里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稍稍安定。这套架构,是他结合前世模糊的管理知识和今世的实际情况,反复琢磨出来的。它或许还不够完善,但至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浪,构建了初步的防御体系。

魏红轻轻推门进来,端着一杯热茶,走到他身边,看着窗外:“都安排好了?”

“嗯,框架搭起来了。”程立秋接过茶杯,抿了一口,“往后,希望能省点心吧。”

“你呀,就是操心的命。”魏红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却带着心疼,“这下分了工,你也能轻松点。”

程立秋笑了笑,没有回答。他知道,分工明确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执行,在于磨合,在于应对那些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挑战。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如同兴安岭上最挺拔的青松,无论风雨多大,他都有信心带领着这支新旧结合的队伍,闯出一条更宽阔的道路。产业的崭新格局已经奠定,而属于程立秋的商业版图,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姿态,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