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27章 野马!野马!

第127章 野马!野马!(1 / 2)

鹿茸和鹿产品换来的厚厚一沓钞票,带着药材收购站里那股特有的、混合着甘草、黄芪和尘土的味儿,被程立秋仔细地用手绢包了又包,塞进贴身的棉袄内兜里。那硬挺的触感隔着层层布料硌在胸口,却让他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像松了扣的弓弦,终于得到了片刻的舒缓。他将大部分钱都投入到了参田的后续维护和参帮成员的工钱发放中,自己只留下薄薄一沓,作为应急和下一次进山的盘缠。看着韩老栓那用粗糙手指笨拙却认真记下的账本上,重新变得宽裕甚至略有盈余的数字,再望向外面积雪覆盖、寂静无声的参田,那厚厚的雪被之下,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一种久违的、脚踏实地的力量,缓缓从脚底升起,暖融融地驱散了些许冬日的严寒。

然而,猎人的血液在他血管里奔流,从未真正平息。对这片山林资源的渴求,以及对未来庞大参业计划那仿佛无底洞般的资金需求,像两条无形的鞭子,在他刚刚获得片刻安宁时,便又开始轻轻抽打他的脊梁。冬日的兴安岭,在他眼中,从来不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而是一座敞开着大门、却危机四伏的巨大宝库。熊胆的豪迈,鹿茸的珍贵,紫貂的灵巧,都只是这宝库冰山一角的馈赠。他渴望探索更多,挖掘更深。

在将参田的冬季守护工作再次对韩老栓和护参队千叮万嘱,尤其是强调了防火、防野兽和人员安全之后,程立秋再次整理好了他的行囊。这一次,除了往常的干粮、水壶、火柴、盐巴、烧刀子和急救草药,他还特意带上了那架从王老板那里淘换来的、有些老旧但镜片尚且清晰的军用望远镜,以及一大块用来补充体力的、凝固的猪油。那杆陪伴他出生入死的“五六半”步枪,被他用冻鹿油细细擦拭了一遍,每一个部件都闪烁着乌黑冷静的光泽。

他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也不像之前那样针对特定猎物。这一次,他打算进行一次更深入、更广泛的巡山。一方面,他要像熟悉自家后院一样,彻底摸清黑瞎子沟周边,特别是那些他承包下来的、尚未仔细踏勘的偏远山林的沟沟坎坎;另一方面,他也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看看能否遇到其他价值不菲的猎物,比如比梅花鹿更庞大、鹿茸也更粗壮的马鹿,比如生活在陡峭崖壁上、肉质鲜美且羊角可入药的野山羊,甚至是老一辈猎人口中偶有提及、体型堪比小牛、浑身是宝的“堪达罕”(驼鹿)。

他选择了与之前狩猎野猪、马鹿区域相反的方向,朝着黑瞎子沟东北部,那条名为“干饭盆”的巨大峡谷地带进发。那里山势更加险峻,林木多是几人合抱粗的原始针叶林,据说常年雾气弥漫,是人迹罕至的“绝地”。积雪在这里呈现出一种蓝莹莹的光泽,深可没膝,每一步踩下去,都发出“嘎吱嘎吱”的沉闷声响,在死寂的山林里传出老远。空气冷得仿佛能冻裂石头,呵出的白气瞬间就在眉毛、帽檐上凝结成白色的霜花。高大的红松、云杉披着厚重的雪氅,像一个个沉默的白色巨人,俯瞰着这个闯入它们领地的渺小人类。行走其间,一种源自洪荒的、令人心悸的荒蛮气息扑面而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程立秋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岸。

头两三天,他的收获只能用“聊胜于无”来形容。他用精准的枪法打到了两只因为雪厚觅食困难而冒险来到林缘的傻狍子。狍子肉味道还算鲜嫩,足以改善他连日来干粮就咸菜的伙食,两张不算完整的狍子皮也能在供销社换点零钱。他也在几处陡峭的岩石地带,发现了野山羊留下的清晰蹄印和颗粒状的粪便,但这些精灵般的动物极其擅长在绝壁上行走,往往只在人类难以企及的崖柏间活动,想要捕捉它们,难度极大,风险更高。程立秋并不气馁,他本就没指望次次都能满载而归。巡山本身,就是一种积累。他仔细地在心里绘制着这片区域的地形图,记录着水源位置、植被分布和动物活动的痕迹,这些信息,在未来都可能成为宝贵的财富。

这天下午,日头已经偏西,光线变得柔和而缺乏温度。程立秋费力地穿过一片高大、树干呈粉白色的白桦林,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巨大的、覆盖着能没到大腿根深厚积雪的宽阔谷地。谷地走势平缓,两侧是连绵的山峦,如同母亲环抱的双臂。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谷地中央,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竟然没有完全封冻!溪流中央,黑色的活水汩汩流淌,撞击着边缘的冰凌,发出清脆的叮咚声,在这万籁俱寂的雪原上,如同仙乐。溪流两岸,因为水汽滋润,生长着一些耐寒的灌木,枯黄的草茎在雪中倔强地探出头来。

这真是一处难得的冬季绿洲。程立秋心中一喜,正准备找个背风的地方,升起篝火,融化雪水,就着烤热的干粮和猪油补充一下几乎耗尽的体力。然而,就在他目光习惯性地扫视对岸,评估环境安全时,他的身体猛地僵住了!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然后疯狂地擂动起来,几乎要撞破胸膛!

就在距离他大约三四百米远的溪流边,那片相对开阔的、雪层较薄的缓坡上,有一群动物正在活动!那不是他熟悉的、体型相对纤细的鹿群,不是蠢笨拱土的野猪,更不是鬼鬼祟祟的狼群!它们的体型更加高大、匀称,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脖颈修长而优雅,头颅高昂带着一种天生的骄傲,四肢修长而矫健,蹄子叩击在冻土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嘚嘚”声。它们身披着浓密而略显蓬松凌乱的棕褐色冬毛,如同穿了一件厚重的毛毡大衣,长长的马尾和颈部的鬃毛在凛冽的寒风中肆意飘拂,带着一种未经驯服的、野性的张扬……

是马!活的野马!

程立秋的大脑出现了瞬间的空白,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远离人烟、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林区深处,怎么会存在着一群野马?!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用力眨了眨被风雪刮得生疼的眼睛,甚至下意识地用手背揉了揉,再次定睛看去——没错!就是野马!不是幻觉!

巨大的、如同洪水决堤般的惊喜瞬间淹没了他,让他浑身的热血都涌上了头顶,脸颊在严寒中竟然感到一阵发烫。但他毕竟是经历过生死、心智坚韧的猎人。狂喜仅仅持续了不到三秒,就被一种更强大的、近乎本能的冷静强行压制下去。他像一只发现了致命危险的狸猫,身体猛地伏低,几乎是匍匐着,悄无声息地缩回到刚才穿出的白桦林边缘,借助几丛挂满冰雪的灌木和一棵粗大的白桦树干,完美地隐藏住了自己的身形。同时,他动作迅捷而又异常稳定地解下背囊,取出那架沉甸甸的望远镜,冰凉的金属筒身贴在他因激动而有些发烫的眼眶上。

调整焦距,视野变得清晰。镜头里,那群野马的形象纤毫毕现。数量大约在十二三匹左右,构成一个典型的家族式群体。有几匹显然是成年母马,体型相对柔和,正低头在雪地里仔细地搜寻着草根,时不时用蹄子刨开积雪。两三匹去年出生的幼驹,则显得活泼好动,在母马身边不安分地小跑、跳跃,互相啃咬着脖颈嬉戏。而真正吸引程立秋目光的,是站在鹿群外围,如同礁石般沉稳警觉的三匹成年公马。其中一匹,格外引人注目!

它肩高目测接近甚至超过一米五,在这群野马中堪称鹤立鸡群。身躯雄壮,肌肉线条在浓密的冬毛下依然清晰可见,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最特别的是它脖颈上那浓密如同黑色瀑布般的鬃毛,长而卷曲,在寒风中烈烈飞扬,衬托得它那颗高昂的头颅更加神骏非凡。它的四蹄踝关节以下,毛色呈现一种深沉的暗色,如同踏着乌云。此刻,它正昂着头,不时甩动一下长长的马尾,耳朵像雷达一样灵活转动,警惕地扫视着山谷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程立秋藏身的这个方向。它偶尔会发出一声低沉而富有穿透力的嘶鸣,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警告意味,仿佛在向所有潜在的威胁宣告——这里是它的领地!

这就是头马!马群无可争议的王者和灵魂!

程立秋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再次变得粗重起来,他赶紧调整,强迫自己恢复那种细长而均匀的呼吸节奏。他太清楚这群野马所代表的巨大价值了!在这个八十年代初,拖拉机尚未完全普及,畜力依然是农村重要生产力的年代,一匹健壮的、能拉车、能耕地的马,其价值就足以让一个普通农家倾其所有。而眼前这群,不是驯化已久的家马,而是保持着原始血统、充满活力、野性未驯的野马!它们的价值,根本无法用寻常牲畜来衡量!无论是作为优良的种马,用来改良本地马匹退化严重的血统,还是直接驯服后作为顶级役畜,甚至……只是想象一下将它们整体出售所能获得的惊人收益,程立秋就感到一阵眩晕!那将是一笔远超之前所有狩猎收获总和的、足以支撑他庞大参业梦想很多年,甚至可以作为起家资本的巨额财富!

这简直是山神爷砸下来的金疙瘩!不,是比金疙瘩更珍贵、更活生生的宝藏!

巨大的惊喜如同烈酒,冲得他头脑发晕,但常年与危险打交道磨砺出的意志,让他迅速从这种眩晕中清醒过来。狂喜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和高度亢奋的冷静。他深知,发现野马群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天大的运气,但要将这运气实实在在地抓在手里,转化为兜里的钞票和未来的资本,需要的是远超寻常的智慧、钢铁般的耐心、周密的计划,以及,不可或缺的那么一点点运气。

捕获野马?这念头光是想想就让人心跳加速,血压飙升。这难度,比猎杀最狡猾的狐狸、最凶猛的熊瞎子,都要大上十倍、百倍!它们不是待在原地等你来打的死物,它们是活生生的、速度如风、耐力惊人、警惕性极高的精灵。它们拥有发达的感官,敏锐的直觉,以及强大的群体防卫意识。贸然靠近,哪怕只是发出一丝不寻常的声响,或者让风带去一丝属于人类的气味,都足以在刹那间惊动整个马群。一旦让它们受惊炸群,像一片褐色的旋风般冲入身后那无边无际的原始密林,那么,再想找到并捕获它们,就真成了大海捞针,之前的发现也将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