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秋也直起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油彩。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环顾着四周茂密的丛林,目光深邃。他知道,找参就是这样,十次进山九次空,考验的不仅是眼力,更是心性。急不得,躁不得。
“猛子,这才哪到哪?”程立秋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力,“挖参不像打野猪,嗷嗷叫冲上去就行。它就是个磨性子的活儿。你觉得累,觉得烦,那就对了!说明咱们找对地方了!好玩意儿要那么容易得着,不早让人挖绝了?”
他走到孙猛身边,也坐下休息,拿出干粮分给大家:“歇会儿,吃点东西。别光用死力气,得用这儿。”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琢磨它的心思。它为啥长在这儿,不长在别处?看好埯子,比瞎找强。”
简单的休整后,程立秋调整了策略。他不再要求大家漫无目的地拉网式搜索,而是根据地形地势,重点排查几处他判断极佳的“埯子”——那些向阳背风、腐殖土厚实、林木疏密得当、且有特定植被标志的地方。
时间一点点流逝,日头渐渐西斜。林间的光线开始变得柔和,但依旧闷热。希望似乎随着体力的消耗也在一点点流失。
就在程立秋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判断失误,准备明天换个区域时,一直在旁边默默搜寻的王栓柱,忽然发出了极其轻微的一声:“咦?”
声音很轻,但在寂静的林子里却格外清晰。
程立秋立刻望过去:“栓柱,咋了?”
王栓柱不像孙猛那样咋咋呼呼,他性格沉稳,此刻却脸上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指着前方一处被几棵老柞树环绕的、微微隆起的土包,声音有些发颤:“立秋哥…你…你来看看这个…我看着…咋像是个‘六品叶’的垛子(枯萎的参茎基座)…可这旁边…旁边又冒出来个青榔头…”
“什么?!”程立秋闻言,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一个箭步就跨了过去!孙猛和魏建国也赶紧跟上。
只见在王栓柱指的地方,一棵老柞树的树根旁,确实有一个已经枯萎发黑的、略显膨大的老旧参茎残骸,那形态,依稀能看出曾是“六品叶”(六年以上参)的壮观模样。而就在这枯萎的垛子旁边不到半尺远的地方,一株健壮的、翠绿色的参苗正迎风招展!它已经不再是“三花”,而是赫然长着三片完整的、每片由五枚小叶组成的复叶!
灯台子!是一棵健壮的灯台子!
而且,它生长在老参的垛子旁!这往往意味着,它很可能是由那棵老参的参籽落地生根长成的,继承了良好的“基因”,品相绝不会差!
“好!好!栓柱!好眼力!”程立秋激动得重重拍了一下王栓柱的肩膀,声音都变了调!这发现太重要了!不仅找到了一棵成型的参苗,更暗示着这片区域可能存在一个“参窝子”!
希望,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在这一刻猛烈地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