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90章 重返山林寻参踪,经验老道辨地势

第90章 重返山林寻参踪,经验老道辨地势(1 / 2)

回到靠山屯,仿佛从一场蔚蓝色的梦中骤然惊醒,又踏回了黑土地踏实而熟悉的怀抱。海风的咸腥被山间清冽的空气取代,耳边的浪涛声换成了屯里熟悉的鸡鸣犬吠。程立秋却无心品味这归家的闲适,购船的资金缺口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催着他立刻行动起来。

“青榔头市”不等人,参苗顶破腐殖土,展露青翠叶片的时间就那么短短一程,一旦叶片长大变深,隐匿于万绿丛中,再想寻找便如同大海捞针。

到家第二天,程立秋便一头扎进了准备工作中。他没有大张旗鼓,只叫来了孙猛、魏建国和王栓柱这三个最核心的兄弟。挖参不同于围猎,人多眼杂反而坏事,需要的是绝对的安静、耐心和默契。

屋里,油灯摇曳。程立秋摊开那张被他摩挲得有些发毛的山区地形草图,神色凝重。

“这次不进野猪沟,也不去黑瞎子坳,”他用手指点着地图上一片标注着茂密林木符号的区域,“咱们往老涧沟那边走。”

“老涧沟?”孙猛皱了下眉,“立秋哥,那地方是不是太深了?听说里头邪乎,容易迷路。”

“就是要深,要人迹罕至。”程立秋目光锐利,“好参不像傻狍子,专往人眼前凑。它精着呢,就爱长在那些背静、风水好、老辈子人都不轻易去的埯子(适合人参生长的特定小环境)里。老涧沟那边,腐殖土厚,向阳背风的山坡多,林木遮阴也好,正是出好参的地方。”

他仔细讲解着寻找“参埯子”的诀窍:“看山势,得找那‘窝风向阳’的地儿,三面环山略抱拢,开口向着东南,能接上清晨第一缕日头,又不会被大风直接刮着。看树木,柞树、椴树底下爱长参,特别是那种老林子,树冠密实,但林下又不至于密不透风。看植被,要是发现一片地方,啥杂草都长,长得还都挺旺相,那底下多半有货!参这东西灵性,它长的地方,地气都跟别处不一样!”

魏建国听得入神,忍不住问:“立秋哥,这找参比打猎还玄乎啊?都得看风水了?”

“差不多就是这个理儿。”程立秋点点头,“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都是有讲究的。猛子,你的枪这回怕是用不上了,得把眼睛擦亮,手脚放轻。栓柱,黑豹也得看住了,不能让它乱跑乱叫,惊了‘参娃娃’可不行。”

王栓柱连忙点头,拍了拍趴在一旁的黑豹脑袋。黑豹似懂非懂地呜咽一声,摇了摇尾巴。

工具也准备得与众不同。长长的、光滑的“索宝棍”(用于拨草寻参),一头包了铜皮;专用的“鹿骨钎子”(用来挖参,避免金属伤及参须);还有红绳、铜钱(压口钱,防止参跑掉的古老习俗)、以及背风防潮的楸树皮桶(用来装参)。

一切准备就绪。第三天凌晨,天还墨黑,四人一狗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靠山屯,如同滴入大海的水珠,融入了黎明前最浓重的夜色里,朝着神秘而深邃的老涧沟方向进发。

越往老涧沟走,山路越是难行。这里几乎没有像样的路,全靠程立秋的记忆和方向感在前引路。巨大的树木遮天蔽日,林下光线昏暗,藤蔓缠绕,厚厚的落叶层踩下去能没到膝盖,散发出浓重的腐殖质气息。空气潮湿而静谧,只有脚踩落叶的沙沙声和偶尔几声遥远的鸟鸣。

孙猛和魏建国走得有些吃力,既要跟上程立秋的速度,又要尽量不发出大声响,额头上很快见了汗。王栓柱则紧紧跟着黑豹,防止它因为好奇而脱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