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愿望达成(2 / 2)

外部势力?旧贵族一直对欧洲虎视眈眈,有可能趁机下黑手。

“乌苏拉呢?”王十三猛地问道,“她和她的霜卫情况如何?”乌苏拉的寒冰体质似乎对某些疾病有抗性,而且她主要负责内部纪律和监察。

信使回道:“乌苏拉大人及其直属霜卫小队感染率极低,且症状轻微。她已主动接管了最严重的隔离区纪律管控,并开始自行调查。”

王十三立刻下令:“传令给奥蒂莉娅和乌苏拉!朕授权她们,不惜一切代价,给朕查清真相!无论是谁,无论涉及到谁,一经查出,格杀勿论!允许她们动用一切必要手段!”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告诉乌苏拉,重点排查近期所有外部进入骑士团的人员、物资,特别是水源和食品的每一个环节!还有,那些虽然加入骑士团,但背景可疑、尤其是与之前敌对势力有牵连的人!”

美因茨,帝国百合骑士团总部。

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白色的帐篷连绵起伏,里面躺满了痛苦呻吟的病人。奥蒂莉娅坐镇指挥,调配着有限的医疗资源,脸色铁青,眼中满是血丝和怒火。

而乌苏拉·冯·海德格尔,如同死亡女神般,行走在营地之间。她穿着特制的防护服,但周身散发出的寒意似乎让空气中的病菌都活跃度下降了几分。她那冰蓝色的眼眸不再是单纯的冷漠,而是燃烧着一种被挑衅后的、冰冷的愤怒。

竟然有人敢对陛下最珍视的骑士团下毒手!这比直接攻击她本人更让她感到愤怒。

她麾下的“霜卫”如同白色的幽灵,手持名单,开始对后勤人员、近期入职者、特别是那些有“前科”的女骑士进行极其严厉的、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隔离审查。

惨叫声偶尔会从临时设立的审讯帐篷中传出,但很快又会被瘟疫带来的主流痛苦呻吟所淹没。乌苏拉不在乎手段,她只要结果和效率。

调查的焦点迅速集中在水源上。虽然公共水源检测没问题,但乌苏拉下令追溯每一个水桶、每一个运送环节、每一个厨房……

终于,在一个负责给疫情最严重大队送水的后勤小队里,霜卫发现了一个新近加入、背景略有疑点的女仆行为异常。经过乌苏拉的“亲自讯问”,这个女仆崩溃地招供:她受到原菲利克斯五世麾下的间谍神父的遥控指示,将一种“无色无味的粉末”分批掺入了几个大队的饮水桶中!那种粉末,据说是从黑死病人尸体和霍乱污染区提取晾干研磨而成的……

线索指向了外部!一个针对帝国百合骑士团的、极其恶毒的生物战阴谋浮出水面!

消息传回维也纳,王十三勃然大怒。

“好!很好!竟然用如此下作的手段!”他眼中杀意沸腾,“看来,对某些人的清洗,还远远不够彻底!”

乌苏拉的“霜卫”和锦衣卫的联合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那个被揪出的女仆在更深入、更残酷的审讯下,终于吐露了更惊人的真相:指使她投毒的,并非菲利克斯五世的残余势力,而是一位极力反对王十三竞选教皇的意大利枢机主教的心腹!

这位枢机主教属于罗马教廷内最顽固的传统派,视王十三为彻头彻尾的“东方异端恶魔”,认为让王十三成为教皇将是西方教的末日。他深知帝国百合骑士团是王十三武力的象征和重要支柱,便想出这条毒计,企图通过摧毁骑士团的战斗力来拖延甚至破坏王十三的教皇计划,同时制造恐慌,动摇那些可能被王十三收买或威胁的主教的决心。

“真是下三滥!”王十三听到汇报后,怒极反笑。他原以为教廷的斗争至少会披着神学辩论和权术阴谋的外衣,没想到对方竟然使出如此直接而恶毒的生物战手段,这反而激起了他最深沉的蔑视和杀意。

“看来,温和的铺垫和缓慢的收网是对牛弹琴了。”王十三对身旁的卡塔琳·伊丽莎白和奥蒂莉娅冷声道,“有些人,只认得懂一种语言——那就是绝对的力量和恐惧。”

他决定不再拖延。这场教皇选举的闹剧该结束了。

王十三看了一眼那份供词上提到的枢机主教名字,对锦衣卫指挥使淡淡地说:“让这个人,以及他的核心党羽,立刻‘被瘟疫感染’,‘医治无效’,安静地消失。做得干净点,就像一场不幸的意外。”

“是,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面无表情地领命而去。

几天后,罗马传来消息,几位坚决反对王十三的枢机主教不幸感染了仍在肆虐的瘟疫或突发急病,先后蒙主恩召。教廷内部顿时弥漫开一种恐怖的氛围,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谁的手笔,但无人敢公开质疑。

与此同时,王十三签署了最终命令。驻扎在欧洲各地帝国军团进驻城市。

王十三向剩余的枢机主教团发出了最后通牒:“鉴于教廷不可一日无首,且罗马疫情未消,为诸位枢机安全计,请于三日内于维也纳完成教皇选举。若逾期未果,为西方教世界稳定计,朕将不得不依据尤金教皇之遗志及广大忠诚主教之吁请,临时承担起领导教会的职责,直至新教皇选出。”

这已经不是邀请,而是最后通牒。不来维也纳?那就等着帝国大军“请”你们去。不选?那皇帝就自己上任了。

在武力威慑的同时,卡塔琳·伊丽莎白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她夜以继日地工作,指挥着她的“特别教务署”:

大量小册子和传单涌入罗马各地,极力宣扬王十三是“上帝派来拯救教会的君士坦丁大帝”,强调其恢复秩序、扑灭瘟疫、击败分裂者菲利克斯五世的功绩,将他塑造成唯一能带领西方教世界的领袖。

她麾下的学者们“考据”出大量“有利”的文献,论证“在极端特殊情况下,由世俗君主暂代教皇职责并非没有先例”,甚至搬出了一些关于“东方贤士”的圣经故事进行牵强附会的解读。

她亲自出面,与那些被“请”到维也纳的、意志不坚定的枢机主教们进行“私下恳谈”。她精准地把控着每个人的弱点,时而以帝国的未来高位利诱,时而以家族安危和自身性命相威胁,时而以西方教世界的大义相逼迫。她的口才和洞察力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她甚至安排了一场“神迹”:在选举会议前一天,让一位被帝国控制、德高望重的老修女突然“预言”,声称在梦中得到启示,“一位来自东方的牧羊人将指引上帝的羊群”。虽然漏洞百出,但在恐怖的氛围和密集的舆论宣传下,竟也唬住了一些人。

在帝国军队的“环绕保护”下,在卡塔琳精心营造的“大势所趋”的舆论中,在恐惧、贪婪、算计和一丝虚无缥缈的“希望”交织下,被软禁在维也纳的枢机主教团进行了历史上最快、也最屈辱的一次教皇选举。

结果毫无悬念。

王十三——这位大中华帝国的皇帝,无神论者,以“压倒性”的票数,“当选”为新一任罗马教皇!

消息宣布的瞬间,会场一片死寂,随后响起了稀稀拉拉、带着颤抖的掌声。枢机主教们面色惨白,如同参加一场葬礼。

加冕仪式随后举行。王十三没有穿传统的教皇白袍,而是在其龙袍之外,披上了一件绣着金色百合与龙纹的白色教皇礼披。他拒绝跪拜,而是端坐在御座之上,由那位最早投诚、此刻也是面色复杂的枢机主教,颤抖着将那顶沉重的教皇三重冠戴在了他的头上。

卡塔琳·伊丽莎白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野心达成的兴奋,有参与创造历史的激动,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荒谬感。

王十三接过象征教皇权威的钥匙与权杖,感受着其冰冷的重量。他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众人,缓缓开口,声音通过扩音装置传遍全场:

“朕,王十三,承蒙上帝……嗯,以及诸位枢机厚爱,膺此重任。自当恪尽职守,引导教会,服务信众,扞卫秩序。”

他的就职演说简短而充满了帝国式的冷漠,没有丝毫属灵的温暖,更像是一份皇帝诏书。

至此,王十三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同时拥有了大中华皇帝与罗马教皇的双重头衔。世俗与精神世界的最高权力,史无前例地集中于一人之手。

他用了最短的时间,以最粗暴又混合了精妙算计的方式,终结了选举。尽管过程充满胁迫与阴谋,结果在正统天主教徒眼中无异于亵渎,但从现实政治的角度看,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