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好眼力,\"摊主热情地介绍,\"这是新编的,结实得很......\"
王十三心不在焉地应付着,眼睛始终盯着张三。只见张三拐进一条小巷,王十三连忙跟上去。
巷子很窄,两旁是高高的院墙。王十三贴着墙根前行,忽然听见前面传来开门声。他探头一看,张三正钻进一扇小门。
王十三正要上前,忽然感觉后颈一凉。一把匕首抵在了他的脖子上。
\"这位爷,\"一个阴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跟了一路了,不累吗?\"
王十三浑身一僵。这声音......分明是那天在久盛楼后巷威胁他的人!王十三上次就栽在此人手中,赶忙说自己走错地方,就快步走开了,走开一段路发现那人没跟来就放宽了心就闲逛了起来。
闲逛之际与身边人撞了一下,那人口袋中掉出一个玉佩,王十三一看那是达官贵人的陪葬品,王十三不动声色跟踪了上去,发现此人进入镇边上一间矮房后就不再出来,王十三计划监视他到底要干嘛,丑时三刻,那人换了一身夜行衣望徐吾镇西头的九里庄走去。
九里庄外的乱葬岗飘着磷火,王十三伏在刺槐丛中,看着那黑衣人取出个鎏金罗盘。月光照在罗盘天池上,磁针突然剧烈颤动,指向西南巽位。
\"戌亥交宫,丙火生金......\"黑衣人喃喃自语,袖中滑出根三尺长的探针。针尖刻着二十八宿星图,他手腕一抖,针身竟自行旋转起来,最终停在翼宿方位。
王十三瞳孔微缩——这可能是失传的\"星斗定穴术\"。
只见黑衣人抽出洛阳铲,铲头在月光下泛着青芒,分明是掺了玄铁的百炼钢。铲柄暗格弹出包朱砂粉,随风洒在坟头草上,竟显出条蛇形红痕。
\"就是这里。\"黑衣人靴底碾碎块夯土,露出底下泛白的膏泥。
他解下腰间皮囊,倒出腥臭的黑狗血浇在膏泥上,青烟腾起时,土层竟变得松软如沙。
挖盗洞的手法极讲究,黑衣人先用鹤嘴锄刨出个碗口大的斜洞,每挖三寸便插入竹签试探。
第三根竹签拔出时带着黑渍,他冷笑:\"还想用毒烟拦我?\"随即摸出个鹅卵石塞进洞眼,石上密布的气孔将毒烟缓缓导出。
卯初时分,盗洞已深入丈余。黑衣人忽然停手,从怀中掏出个青铜铃铛系在洞顶。
王十三认出这是\"惊尸铃\",墓中若有尸变,铜铃自会预警。最奇的是他挖出的土方,全用油布兜着运到百步外的溪边冲洗,连土色都不叫人看出异常。
当第一缕天光染白东边山脊时,黑衣人终于触到棺椁。
他摸出根蜡烛在东南角点燃,火苗却诡异地泛着青绿色。\"冥灯引路,多有叨扰......\"他对着棺木拜了三拜,手中金刚钻已抵上椁板接缝处。
\"砰!\"棺椁盖板被掀开,黑衣人探头一看,顿时暴跳如雷:\"空的?!\"
王十三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猛地从刺槐丛中跃出,腰刀出鞘,寒光直取黑衣人后心:\"小贼!\"
黑衣人反应极快,身形一矮,袖中已射出三枚透骨钉。
王十三早有防备,腰刀一横,叮叮两声将暗器击落,第三枚却擦着他耳际飞过,带起一溜血珠。
\"找死!\"黑衣人反手掷出个黑球,落地即爆,浓烟四起。
王十三屏住呼吸,腰刀舞成一片光幕,将迷烟逼退,江湖上的迷烟大多掺了石灰,吸入即呛。
黑衣人趁机跃上坟头,袖中滑出根九节鞭,鞭梢缀着个铜铃,舞动时叮当作响。王十三认出这是\"惊尸鞭\",专克僵尸,没想到还能用来对付活人。
\"看招!\"九节鞭如毒蛇吐信,直取王十三面门。王十三不退反进,腰刀贴着鞭身滑过,直削黑衣人手腕。
这一招\"顺水推舟\"是他家传绝学,讲究以巧破力。
黑衣人被迫撤鞭,却从怀中摸出把铁蒺藜,天女散花般撒出。
王十三就地一滚,铁蒺藜擦着他衣襟钉入土中。他借势跃起,腰刀横扫,逼得黑衣人连连后退。
\"砰!\"黑衣人撞在棵老槐树上,震落一地槐花。他眼中凶光一闪,袖中又射出把飞针。
王十三早有防备,腰刀舞成光幕,将飞针尽数击落。
\"就这点本事?\"王十三冷笑,忽然感觉脚下一紧。
低头一看,竟是根细如发丝的钢丝,不知何时缠住了他的脚踝。
黑衣人狞笑:\"去死吧!\"他猛拉钢丝,王十三顿时失去平衡。
千钧一发之际,王十三腰刀脱手,直取黑衣人咽喉。黑衣人被迫松手躲避,王十三趁机挣脱钢丝。
两人再次对峙。黑衣人喘着粗气,忽然从怀中摸出个瓷瓶:\"让你见识见识真正的......\"
话音未落,王十三已欺身而上,一记手刀劈在黑衣人腕上。瓷瓶落地碎裂,溅出的液体将地面腐蚀出个深坑。
\"毒龙涎?\"王十三瞳孔一缩。这是江湖上最歹毒的毒药之一,沾之即死。一脚踹向黑衣人面门,黑衣人瞬间倒地不起。
王十三用麻绳将黑衣人捆在一旁,这才借着火折子细看墓志铭。
青石碑上刻着\"明故善医林公讳济世之墓\",碑文记载这位林大夫终生未娶,行医四十载,遇贫者赠药,逢饥年施粥,临终前更将全部家财捐作义田。
\"正洪三十七年,潞州大疫,公散尽家财购药,活人无算......\"王十三念到此处,联想起周韬之流贪墨无度,眼眶竟有些发热。他整了整衣冠,对着空棺行三跪九叩大礼。
第三个响头磕下时,地底突然传来机括转动的闷响。王十三警觉后撤,只见棺床缓缓移开,露出个三尺见方的洞口,石阶上竟嵌着不明亮珠,照得通道幽幽发亮。
\"林公高义,莫非这是......\"王十三心念电转,顺着石阶而下。甬道墙壁刻满药方,在亮珠辉光下泛着青芒。
拐角处立着具铜人,周身穴位插着银针,针尾系着红线,竟组成\"苍生为念\"四个篆字。
再行百步,豁然开朗。密室中堆着百余口樟木箱,箱上封条赫然写着一列不知名的字。王十三撬开一箱,白银锭上的官印清晰可见,最上层压着本泛黄账册。
账册扉页写着:\"大德魁借粮六百石,值白银四千两,立此为据。\"
落款竟是现任知州周韬之父周秉仁的私章。王十三颤抖着翻页,后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周家三代侵吞赈灾款的罪证。
王十三深吸一口气,手指颤抖着掀开第二口樟木箱。
箱盖开启的瞬间,金光乍现,整整齐齐码放的金锭在夜明珠的幽光下熠熠生辉。
他拿起一锭细看,底部赫然印着\"广南府正洪二十三年折收秋粮赤金五十两五钱重,提调官吏冯异、司吏李朝壬、库子王史成、长史司监销司吏马九,正洪二十四年三月日进;颜验银匠钱留、煎辟银匠赵敏\"的字样。
第三口箱子装的是各色珠宝,南海珍珠、和田美玉、西域宝石,琳琅满目。
一串鸽血红宝石项链下压着张当票,上面写着\"大德魁典当,纹银三千两\"。
第四口、第五口......王十三一连打开十余口箱子,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珍宝。有整箱的官银,有成套的御用瓷器,甚至还有一箱前朝古玩,件件都是稀世珍品。
密室深处,一口鎏金嵌宝的箱子格外显眼。
王十三费尽力气才撬开锁扣,里面竟是满满一箱盐引,俱是大引,目测至少能换两百万斤。
最底下压着本账册,记录着这些盐引的去向——大昌升、得礼成、大宝通......几乎囊括了潞州所有大商号。
王十三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密室角落。那里堆着几十口小箱子,打开一看,各种纸质物件!
有大德魁的私盐账目,有潞州库的亏空明细,甚至还有几本记录着朝中大臣收受贿赂的密账等等。
王十三在感叹之际,忽然瞥见角落里的一个紫檀木盒。
盒子不大,却雕着繁复的云纹,四角包着鎏金铜片。
他小心翼翼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卷泛黄的卷轴,轴头镶嵌着块温润的羊脂白玉。
\"这是......\"王十三伸手去拿,指尖刚触到卷轴,那看似完好的卷轴竟瞬间化作飞灰!一股刺痛从指尖窜上手臂,他下意识缩手,却感觉有股暖流顺着手臂涌入脑海。
\"啊!\"王十三捂住太阳穴,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段陌生的记忆: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林大夫在山中采药,救下个重伤的游方道士。道士临终前将这卷轴赠予林大夫,只说\"此物有缘者得之\",却未说明用途。
刺痛渐渐消退,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右手掌心出现一个如粟米小点,那里隐隐泛着金光,王十三却莫名知道了卷轴的用法:只需用掌心的按住人的百会穴瞬息,就能让昏迷或重伤等人认主,永不背叛。
\"这林大夫......\"王十三喃喃自语。想必林大夫生前至死都不知道这卷轴的真正用途,只当是个普通物件。
王十三忽然想起被捆绑的黑衣人。他快步返回,发现黑衣人已经醒来,正拼命挣扎。王十三闪身到他身后一掌再次将他击晕,掌心轻轻按在其百会穴上。
少顷间,黑衣人眼中的凶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顺与忠诚。
\"主上。\"黑衣人恭敬地低下头。
王十三心中暗惊,这法术果然神奇。他解开绳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主上,小人叫陈七,是大德魁的伙计。\"
\"大德魁派你来做什么?\"
\"取回林大夫留下的账册。\"陈七如实回答,\"周秉仁说,那些账册关系到周家三代人的性命。\"
王十三若有所思,周秉仁是大德魁的东家,这事儿得尽快想一个办法掩盖这密室。思量间返回密室,将那些账册和盐引打包。有了这些罪证,再加上陈七这个人证,自己也算有了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