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46章 槐荫庇苍生(2017年6月22日)

第1046章 槐荫庇苍生(2017年6月22日)(2 / 2)

“可是…药效…”张慧芳还有些犹豫。

“顾不上了!先保住药性,渡过难关!”徐伯斩钉截铁,随即他目光如电,扫向窗外在狂风中剧烈摇摆、却依旧顽强挺立的老槐树,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指着槐树主干上一个不起眼的、被苔藓覆盖的树洞,“快!去取‘无根水’!去年夏天雨水足,我让人用瓦罐存了满满一罐窖在树洞深处的地窖里!那水冰凉清冽,堪比寒泉!用来镇药坛子,能撑一阵!”

张慧芳恍然大悟,立刻招呼两个年轻力壮的志愿者,顶着风雨冲向老槐树。很快,一坛用厚厚油纸和泥巴密封着的瓦罐被小心翼翼地取了回来。揭开泥封,一股清冽冰寒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家七手八脚,将一些最怕高温、又恰好能用古法替代或暂时用冷水镇住的药材和半成品药液,小心地浸入这冰冷的“无根水”坛中,外面再用厚厚的棉被包裹隔热。

风雨越来越大,仿佛要将这小小的医疗站掀翻。药坛就放在靠近门口通风处的桌子上。突然,一阵更猛烈的狂风裹挟着暴雨,竟将医疗站门口挡雨的简易雨棚一角掀飞!冰冷的雨水眼看就要泼洒进来,直接浇到那坛救命的药上!

“啊!”张慧芳失声惊呼,扑过去想用身体挡住,却哪里来得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老槐树那巨大的树冠,仿佛有灵性般,在狂风中猛地向医疗站门口的方向倾斜了一下!无数片宽大的槐叶交织重叠,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屏障,硬生生地将那泼天的暴雨挡在了外面!雨水顺着叶片汇聚成流,哗啦啦地流淌到别处,坛子所在的区域,竟是滴水未沾!

张慧芳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不可思议的一幕,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她下意识地双手合十,朝着老槐树的方向,喃喃道:“树娘娘…显灵了…谢谢树娘娘保佑…”

徐伯也目睹了这一切,他走到门口,望着那在风雨中庇护着药坛、如同神只般的老槐树,神情肃穆而复杂。他转过身,看着张慧芳和惊魂未定的众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风雨声:

“慧芳啊,还有大家伙儿,这不是什么树娘娘显灵。”他的目光扫过那本摊开的《肘后备急方》,又望向那坛用古法窖藏的“无根水”,最后定格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老槐树上。

“这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是懂得敬畏自然、顺应天时、利用万物、未雨绸缪的智慧!葛洪知道青蒿生用见效快,所以不用冷藏;我们的先人知道树洞地窖恒温恒湿,所以存下‘无根水’以备不时之需;这老槐树,它在这里扎根百年,枝繁叶茂,庇护一方水土,本就是自然造化的神奇!是‘共生’之灵!是我们与这方水土、与这棵老树共存的‘灵’!不是虚无缥缈的神灵,是实实在在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灵啊!”

徐伯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张慧芳合十的手慢慢放了下来,她看着那本古籍,那坛凉水,那棵老槐树,眼中不再是单纯的敬畏,而是多了一份理解与认同。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的李玄策,正通过一个加密的视频通话系统,实时观看着医疗站里发生的一切。屏幕的光映着他深邃的眼眸。方清墨就坐在他身边,手里还拿着一份关于新型生物材料稳定性的报告,此刻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

当看到李天枢抱着《肘后备急方》冲进风雨,当看到徐伯指挥取用“无根水”,尤其是当看到老槐树在狂风中奇迹般地倾斜树冠为药坛遮风挡雨时,李玄策的呼吸似乎都停滞了一瞬。他看到了张慧芳的合十祈祷,更听到了徐伯那番振聋发聩的话语。

视频通话并未中断,风雨声和徐伯的声音清晰地传来。李玄策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深沉地望着屏幕上那棵在风雨中守护着生命希望的老槐树,望着那些在困境中依靠古老智慧和邻里互助共渡难关的平凡身影。

许久,他才缓缓转过头,看向身旁同样深受触动的方清墨,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慨,仿佛蕴藏着千钧之力:

“清墨,你看到了吗?这才是根基啊。”他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屏幕上那棵老槐树,“庙堂之上,纵有千般高策,万般宏图,若失了这草木之根的托举,失了这民心所向的沃土,终是空中楼阁,沙上筑塔。”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民心如水,载舟覆舟。民心亦有信仰,这信仰,可以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智慧的传承,对邻里互助的信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它并非虚无缥缈。徐老说得好,这是‘共生之灵’,是扎根于生活的智慧与力量!它能凝聚人心,能抵御风浪,能在危急关头爆发出惊人的韧性!”

李玄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语气变得坚定而清晰:

“治国安邦,科技、经济、军事,皆为利器,不可或缺。然利器之锋锐,需有善执之手;利器之运用,需有仁厚之心。这‘善执之手’,这‘仁厚之心’,便源于这千千万万如同‘古槐’般扎根于民间的朴素信仰与守望相助。它们看似微小,汇聚起来,便是支撑国运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民心所信,民力所聚,便是这世间最好的‘药引’,能医社会之疾,能固国家之本,能让我们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步履坚实,无惧风雨!”

窗外,首都的天空也已乌云密布,雷声隐隐。但李玄策的心中,却因千里之外那棵风雨中的老槐树和树下的人们,而亮起了一盏不灭的灯火。那是关于根基、关于民心、关于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力量的深刻顿悟。这顿悟,将指引着他走向更深远、也更接地气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