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25章 杏林拂清风(2017年2月25日)

第1025章 杏林拂清风(2017年2月25日)(1 / 2)

早春二月的阳光,带着点怯生生的暖意,斜斜穿过仁和医院住院部大楼明净的玻璃窗,在铺着米白色地砖的长廊上投下长长的、规整的光栅。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特有的洁净气息,混杂着若有似无的中药清香。走廊尽头,一块墨色沉稳的牌匾悬于高处,“医者仁心”四个行楷大字,力透纸背,宛如一道无声的诫勉,也似一缕穿越千年的清风,拂过每一个匆匆或缓行的身影。

三楼,多功能报告厅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巨大的环形电子屏幕上,正实时展示着令人惊叹的画面:一位远在千里之外、江南水乡小镇卫生院的患者,其舌苔的细微纹理正被高精度的中医智能舌诊仪清晰捕捉、分析;他手腕上佩戴的轻薄脉象传感器,将寸、关、尺三部的搏动化作屏幕上流淌的、复杂而优美的波形图。屏幕中央,是方清墨院士略显疲惫却难掩兴奋的面容。她正通过远程系统,指导当地医生结合现代生化指标与传统脉象、舌象,为这位慢性肾病老人调整中西医结合的精准用药方案。

“……注意看这位患者右关脉的沉涩感,结合生化指标中肌酐的缓升趋势,以及舌下络脉的轻度瘀紫,”方清墨的声音通过高品质的扩音设备,清晰而温和地响彻报告厅,“提示我们单纯依靠西药控制指标还不够,需要加强健脾益肾、活血通络的中药干预。我建议在原有方剂基础上,增加生黄芪30克,丹参15克,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前排是白发苍苍的国医大师、各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后面挤满了年轻医生、医学生,每个人的眼睛都紧盯着屏幕,或飞快记录,或若有所悟地点头。线上接入的窗口更是密密麻麻,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裔医学界的图标不断闪烁。这是方清墨团队“清源计划”阶段性成果的全国汇报会,“中西医结合精准医疗”这八个字,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路径,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惠及寻常百姓。

方清墨没有坐在主席台,而是站在侧面的操作台前,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蓝色西装套裙,内衬月白色真丝衬衫,严谨中透着学者特有的雅致。她的指尖在触摸屏上熟练地滑动、圈点,将复杂的医学逻辑娓娓道来。阳光透过侧窗,勾勒出她专注的侧脸轮廓,几缕发丝不经意地垂落额角,又被她习惯性地轻轻拂开。这份专注,让她忘记了时间,也暂时忽略了连日来的疲惫。只有离她最近的助手,能看到她偶尔端起保温杯抿一口参茶时,眼底深处那抹不易察觉的血丝。

“妈妈好厉害!” 在李家那间充满书卷气和科技感的书房里,十三岁的李天枢盘腿坐在地毯上,仰头看着墙壁上投映的会议实况,小声赞叹。他手里把玩着一个结构精巧的金属九连环,眼睛却亮晶晶的。旁边的书桌前,李玄策也停下了手中的毛笔。他刚在一张洒金宣纸上写下“悬壶济世”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墨迹未干。他抬头望向屏幕里的妻子,眼神深邃而柔和,像一泓深潭映照着明月。

“是啊,”李玄策放下笔,声音低沉而充满温情,“你妈妈她,是在用最尖端的技术,做最古老也最本分的事——救人。” 他走到李天枢身边坐下,父子俩一同安静地看着。当屏幕上切换到江南小镇那位老人浑浊却充满感激的双眼,听到老人用浓重乡音反复说着“谢谢方院士,谢谢大夫们,我感觉身上松快多了,吃饭也香了”时,李天枢敏锐地捕捉到父亲眼底一丝更深沉的波动,那波动并非单纯的喜悦,更像是一种沉甸甸的、带着审视的欣慰。

报告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线上线下,经久不息。屏幕上不断弹出赞誉的弹幕:“精准医疗的里程碑!”、“真正的中西医融合典范!”、“方院士仁心仁术!”…… 方清墨微微欠身致谢,脸上带着谦和的笑容。会议进入总结阶段,主持人正热情洋溢地宣读着各方贺电与评价,字字句句都在肯定项目的巨大成功和对医疗改革的深远意义。

就在这时,李玄策放在书桌上的内部加密通讯器,屏幕无声地亮了一下,一条极其简短的文字信息浮现:“江城仁和,急诊三区,王姓患儿家属,不满。” 没有前因,没有后果,只是一个最基层、最细微的涟漪波动。李玄策的目光扫过,眼神瞬间变得如古井般幽深。他拿起通讯器,指尖在触控屏上划过,调阅了关联信息。几张模糊的现场照片,一段嘈杂的录音片段(家属激动的声音和医护人员克制的解释),一份关于该患儿复杂病情和治疗过程的简要说明。信息碎片迅速在他脑海中拼接、推演。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那株刚刚绽出点点新绿的西府海棠。报告厅里,主持人还在继续着振奋人心的总结陈词。方清墨已回到座位,正低声和身旁的助手交代着什么,脸上带着项目成功的轻松和释然。

“清墨,”李玄策的声音通过加密专线,清晰地传入方清墨佩戴的微型耳麦中,低沉而平静,带着一种能穿透喧嚣的力量,“报告会很成功,辛苦你和团队了。”

方清墨微微一怔,随即下意识地抬手轻触了一下耳廓,脸上露出一丝被打扰后迅速平复的、只对丈夫才有的无奈笑意,她压低声音:“嗯,快结束了。怎么了?天枢在家乖不乖?”

“他很乖,正崇拜地看着屏幕里的妈妈。”李玄策的声音带着暖意,话锋却如溪流转入深涧,自然而然地引向更深处,“技术上的突破,如同利剑新发于硎,锋芒毕现,可喜可贺。然则,清墨,可曾想过,这利剑的双刃?”

屏幕里的方清墨,那因成功而略显松弛的神情,瞬间凝住了一丝。她端起水杯的手停在半空,眼神里的轻松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家的敏锐和一丝困惑。“双刃?玄策,你指的是…技术伦理?还是成本控制?” 她下意识地想到了项目推进中最常被外界质疑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