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949章 风雪夜归人(2015年12月28日)

第949章 风雪夜归人(2015年12月28日)(2 / 2)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每一个字都砸在风雪中,也砸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指令清晰,不容置疑。

“是!保证完成任务!”张队长和王大队长立正敬礼,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立刻转身投入工作。劳动监察的工作人员迅速拿出表格,就地开始登记每个人的身份信息和工资金额,核对老董手中的欠条和工友们的证言。公安的干警则开始向老董等人详细询问包工头、会计的体貌特征、社会关系等信息。车站值班站长亲自协调,很快确定了最近一班还有余票的列车,并安排好了绿色通道。

效率高得惊人。

临时腾出的办公室里,暖风开得很足。工友们捧着热气腾腾的姜汤,啃着松软的面包,冻僵的身体渐渐回暖,脸上也恢复了些血色。老董捧着杯子,手还在微微发抖,但眼神里的绝望已经被难以置信和巨大的惊喜取代。他看着劳动监察人员麻利地清点着一沓沓崭新的百元钞票,看着公安干警认真地记录着信息,看着车站工作人员送来的临时打印的车票……

一个小时后。

应急垫付的工资款,由劳动监察人员现场清点,一分不少地发放到了每一位农民工手中。厚厚的一沓钞票,带着油墨特有的气味,沉甸甸地压在掌心。工友们粗糙的手指颤抖着,蘸上印泥,在领取表上郑重地按下鲜红的手印。每一个指印,都像是一颗沉重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又像是一朵在寒风中颤抖许久终于得以绽放的花。

老董紧紧攥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血汗钱,厚厚的钞票硌着他的手心,那熟悉的触感带来一种近乎虚幻的真实感。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望向一直站在旁边默默关注着的李玄策。风雪似乎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外停滞了,只有暖风机低沉的嗡鸣和钞票翻动的沙沙声。

“领导…”老董的声音哽咽着,他猛地推开椅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李玄策就要磕头。他身后的工友们也如梦初醒,纷纷跟着要跪下。

李玄策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牢牢托住了老董的胳膊,将他用力扶起,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力度:“老哥!使不得!快起来!这是国家该做的!是法律该保障你们的!” 他的目光扫过其他要下跪的工友,“都起来!拿着钱,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过年!”

老董被李玄策有力的手臂托着,感受到那股不容置疑的支撑力量,他站直了身体,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混着脸上的尘土和雪水,流下两道清晰的痕迹。他不再试图下跪,而是猛地转过身,对着身后同样眼含热泪的二十几个同乡,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兄弟们!给恩人鞠躬!谢谢国家!谢谢政府!”

“谢谢领导!”

“谢谢国家!”

“谢谢政府!”

二十几个汉子,带着浓重的乡音,用最朴实的语言,齐刷刷地朝着李玄策,朝着张队长、王大队长和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深地、深深地弯下了腰。那弯腰的弧度,承载着三个月的辛劳、绝望和此刻重获希望的巨大感激,沉重而真挚。简陋的办公室里,只有此起彼伏的哽咽和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谢谢”。

风雪依旧。站台上,寒风更加凛冽,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老董和工友们背着、扛着简单的行囊,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过绿色通道,登上了开往家乡的列车。他们的脚步不再沉重,脸上虽然还带着疲惫的痕迹,但眉眼间却洋溢着久违的轻松和即将归家的喜悦。

李玄策、小杨、张队长、王大队长等人站在月台上,目送着他们。车窗很快被一张张急切的面孔挤满。老董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用力地抹了一把脸,将冻得通红的脸颊贴在冰冷的车窗玻璃上,努力地向外张望,寻找着那个在风雪中给予他们希望的身影。

终于,他看到了。月台明亮的灯光下,李玄策的身影挺拔如松,深灰色的羽绒服在风雪中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站得笔直,像一块定海的神针。他的目光平静地望向车窗。

“领导——!”老董用尽力气,嘶哑地喊着,拼命地挥手。车窗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冰花,他用粗糙的手掌用力擦开一小片,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些。其他工友也挤在窗边,激动地挥着手,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眼角还带着未干的泪痕。

李玄策看到了老董拼命挥动的手,看到了车窗后那一张张终于舒展的笑脸,如同冰封大地上一夜绽放的春花。他抬起手,朝着车窗的方向,沉稳而有力地挥了挥。

“呜——”

汽笛长鸣,盖过了风雪的呼啸。列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铁轨,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带着归家的游子,也带着沉甸甸的希望,驶向风雪弥漫的远方。

车窗内的灯光渐渐远去,模糊成一片温暖的光晕,最终消失在铁轨的尽头,融入无边无际的茫茫雪夜。

李玄策放下手,静静地伫立在空旷的月台上。刺骨的寒风卷着雪粒子,无情地扑打着他裸露的脖颈和脸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直灌入肺腑,带着铁轨的锈味和雪花的清冽。他缓缓地呼出,一道长长的、凝而不散的白气,在月台惨白的灯光下袅袅升起,随即被凛冽的寒风撕扯、揉碎,最终消融在漫天的风雪之中,再无踪迹。

他久久地凝望着列车消失的方向,深邃的眼眸里,映照着站台上冰冷的灯光,也映照着远方无尽的黑夜与风雪。那目光沉静如古井,却仿佛蕴含着能融化这千里冰封的力量。风雪依旧,站台上只剩下呼啸的风声和远处城市隐约的喧嚣。但李玄策知道,有一列载着希望与温暖的列车,正冲破这沉重的冬夜,驶向春天即将到来的地方。而守护这无数归家的灯火,让每一份血汗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个老董都能在风雪中看到希望,正是他,以及无数像他一样的守护者,永不熄灭的信念。

风雪夜,归途暖。人心安处,即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