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九点整,“新陆港”项目多国紧急协调视频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开始。巨大的屏幕上,分割出多个窗口:中方指挥部、合作国交通部、环保部官员、以及“绿色丝路联盟”的两位代表——一位神情激愤的本地学者和一位表情严肃的金发国际顾问。
合作国交通部官员率先发难,语气严厉地质疑工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承诺。“绿色丝路联盟”的代表更是咄咄逼人,挥舞着打印出来的“沙棘驼蹄草”照片和煽动性的网络言论截图,要求无限期停工。
轮到中方发言。李玄策出现在主屏幕中央,他并未穿着正式的西装,依然是一身工装,背景是忙碌而有序的工地实景。他沉稳的目光透过屏幕,直视着远方的质疑者。
“尊敬的各位代表,”他的声音平和却充满力量,通过同声传译清晰地传递到每一个与会者耳中,“困难,我们承认。质疑,我们倾听。但‘新陆港’的意义,远超一个工程本身。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张骞‘凿空西域’,驼铃声声,串联起的不仅是商路,更是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互利共赢的纽带。其精神内核,便是‘以义为利’——以诚信道义为根基,方能收获长远的共同繁荣。”
他略微停顿,屏幕适时切换画面:中方工程师正与当地工人一起,小心翼翼地用特制支架和防护网,将几丛真正的、在安全区域生长的“沙棘驼蹄草”进行保护性移栽;另一边,方清墨团队正指导工人,将那种微蓝的“地脉凝胶”精准注入岩层探测孔。
“请看,”李玄策指向实时画面,“面对地质难题,我们并非蛮干。我们紧急调集了最顶尖的科研力量,带来了全球领先的环境友好型创新材料和技术方案(‘地脉凝胶’与‘仿生岩层加固剂’正在应用),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护生态。对于珍贵的本地植物,我们正在实施最专业的保护性移栽。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与效率,天地可鉴。”
画面中,中方工程师与当地工人合力工作的场景,充满了真诚与协作的感染力。合作国环保部官员的脸色明显缓和下来,交头接耳。
“至于网络上的某些声音,”李玄策话锋一转,语气依然平静,却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力度,“我们理解对家园环境的关切。但关切不应被误导,更不应成为别有用心者阻挠共同发展、损害两国人民福祉的工具。” 他没有直接出示证据,但那份笃定与自信,让屏幕那头“绿色丝路联盟”的金发顾问眼神闪烁了一下,下意识地避开了镜头。
几乎在李玄策发言的同时,国安部外勤组长通过加密线路发回简报:“‘辨沙’行动确认:1. 被压植物照片系人为摆放后拍摄,原始GpS数据地点位于废弃矿坑,非工程区;2. 锁定三名受雇于某境外‘咨询公司’、专事煽动的人员,已获取其部分通讯记录和资金往来痕迹;3. 本地线人提供关键录音片段,涉及资金诱导。” 这些信息,虽未在会议上公开,却如同定海神针,让李玄策的发言底气十足。
线上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合作国交通部官员与环保部官员低声商议片刻。最终,交通部长开口,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李部长的介绍展现了中方的诚意和高效的行动力。基于贵方提供的解决方案和对环保的切实承诺,我方同意在严格监督下,恢复‘鹰嘴崖’地段的试验性施工。同时,我们希望尽快看到详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植物保护方案。”
风波,在展示了实力、诚意和掌握了关键信息后,暂时平息。屏幕关闭,指挥部里响起压抑已久的、如释重负的轻叹和低低的掌声。
数日后,“鹰嘴崖”地段。新型材料发挥了神奇效果,破碎的岩层被有效固结,施工稳步推进。更令人动容的是,附近的村民,尤其是那些曾因工程可能带来改变(无论好坏)而心存疑虑的人们,看到中方人员如此用心保护他们的土地和植物,态度悄然转变。几个当地孩子,在一位长者的带领下,害羞地走到工地边缘,将一筐自家烤制的、带着麦香的热馕递给正在休息的中方工程师。语言不通,但那朴实的笑容和期待的眼神,比任何话语都更能传递心意。
夕阳西下,将广袤的戈壁染成一片壮丽的金红。李玄策站在高处,俯瞰着重新焕发生机的工地。巨大的工程机械在晚霞中勾勒出雄浑的剪影,风依旧在吹,卷起沙尘,却似乎不再那么刺眼。风中,仿佛真的传来了一声声悠远而坚韧的驼铃,穿越千年的时空,在这条新的丝路上,重新摇响,带着希望,奔向远方。他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沙土和汗水味道的空气,心中默念:路漫漫其修远,然以义为利,以诚相交,虽万难,亦可通。这新陆港的基石,不仅筑于戈壁,更需筑于民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