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933章 丝路驼铃新(2015年10月12日)

第933章 丝路驼铃新(2015年10月12日)(1 / 2)

西疆的深秋,天空是高远而澄澈的宝石蓝,阳光炽烈,却带着一种近乎透明的锋利感,将大地切割成明暗分明的几何块。这里是“新陆港”的工地,扼守“一带一路”咽喉要道的核心枢纽工程。举目望去,巨大的工程机械如同钢铁巨兽般在广袤的戈壁滩上伸展肢体,轰鸣声与风声交织,卷起干燥的沙尘,在低空弥漫,形成一片迷蒙的金黄色薄雾。空气中弥漫着柴油、沙砾和金属焊接的独特气味。

然而,此刻的工地指挥部里,气氛却如凝结的寒冰。巨大的工程示意图前,项目总工程师赵峰眉头紧锁,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指着图纸上一处标红的区域,声音沙哑:“卡住了!彻底卡在‘鹰嘴崖’!最新的地质勘探结果比预想的复杂十倍!强风化岩层、破碎带、还有一条隐伏的小型地下含水层!原定的盾构方案风险太大,强行推进,极可能引发大面积塌方,甚至……危及下方河谷的生态!”他疲惫地抹了把脸,几天几夜的焦虑让他的眼窝深陷。

祸不单行。负责外联的副经理王璐匆匆进来,脸色铁青,将一份打印的当地新闻递过来:“赵总,李部长,你们看看这个!‘绿色丝路联盟’——一个刚冒头不久的本地环保组织,联合了几家国际NGo,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风暴了!指责我们破坏脆弱的荒漠生态,威胁下游水源,说我们的大型机械碾压了濒危的‘沙棘驼蹄草’!舆论对我们非常不利!合作国交通部的代表刚才也发来质询函,要求我们立即停工,重新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这背后…绝对有推手!”

屏幕上,那些充满煽动性的图片和文字,像毒刺一样扎眼。照片里,几株在风沙中顽强生长的、叶片呈特殊银灰色的低矮植物被压在履带印下,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工地外围,已有零星的抗议者举着牌子,在风沙中若隐若现。

指挥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空气仿佛凝固了。窗外,钢铁巨兽的轰鸣似乎也低哑下去,只剩下风沙敲打铁皮的单调呜咽。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站在窗边那个沉默的身影——李玄策。他一身与现场工程师无异的深蓝色工装,沾着尘土,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戈壁滩上的胡杨。他凝视着窗外那片被标红的“鹰嘴崖”区域,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那复杂的地层,看清暗流涌动的真相。

“地质是硬骨头,舆情是软刀子,两者夹击,意在阻我通途。”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压抑的空气,带着一种沉静的穿透力,“双管齐下,破局。”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赵总,地质难题,我请援兵。清墨院士的团队,在极端环境新型复合材料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我已联系,她的团队携带最新研发的‘地脉凝胶’和‘仿生岩层加固剂’样本,乘专机最快今夜抵达!这种材料具有极强渗透性、快速凝固性和环境友好性,专门针对破碎岩层和含水层固结。你们立刻组织技术对接!”

赵峰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火苗:“方院士?太好了!有希望了!”

“至于‘绿色丝路联盟’……”李玄策的目光转向王璐,随即拿起加密卫星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卫国,是我。目标:‘绿色丝路联盟’及其背后可能的国际推手。发挥你的优势,利用你的物流网络和人脉,深入当地,摸清他们的真实意图、资金来源、核心人物关系网。记住,润物无声,我需要最真实的‘地气’。”

电话那头,远在千里之外合作国首都的周卫国,正坐在一家充满异域风情的街角咖啡馆里。他穿着剪裁得体的休闲西装,像一位常驻此地的商务人士。听到指令,他端起浓郁的本地咖啡抿了一口,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老江湖的沉稳笑意:“明白,玄策。这里的‘驼铃’声,我听得懂。放心,我去‘听听’市场里最新的‘货物流向’。” 他放下咖啡杯,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专注,多年的国际物流经验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本事,此刻成了刺探情报的绝佳掩护。

紧接着,李玄策对国安部随行的外勤组长低声吩咐了几句。组长默默点头,带着两名精干的队员悄然离开了指挥部,身影很快融入工地外围喧闹的本地集市和纵横的街巷之中。他们的任务是: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寻找“沙棘驼蹄草”照片拍摄点的原始数据,调查近期是否有可疑人员刻意引导破坏,获取那些煽动性舆论背后操纵的直接或间接证据。行动代号:“辨沙”。

时间紧迫。当天傍晚,方清墨带领的团队风尘仆仆赶到。没有寒暄,直奔主题。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室帐篷里,方清墨穿着白大褂,指着试管中一种泛着微蓝光泽、触感如同活物般微微蠕动的凝胶,以及另一种粉末状的灰色材料,向赵峰等工程师解释:

“‘地脉凝胶’灵感源自沙漠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和蛛网结构,能像水一样渗入最细微的岩缝,遇水则迅速膨胀固化,形成具有韧性的网状支撑体,锁住破碎岩块。‘仿生岩层加固剂’则模拟了贝壳的层叠结构,混合本地沙土后喷射,能快速形成高强度、透气透水的保护壳,既稳固边坡,又允许少量水分通过,维系下方河谷生态的微妙平衡。”她的话语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冷静与自信,却点燃了工程师们眼中的希望之光。

夜深了,指挥部灯火通明。方清墨团队与工程技术人员挑灯夜战,进行材料适配性测试和施工方案优化。而在相隔数小时时差的合作国首都,周卫国正坐在一家灯光昏暗、音乐喧嚣的本地酒吧深处。空气中混杂着水烟甜腻的香气和烈酒的辛辣。他面前坐着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眼神精明的当地男子,是他在多年物流业务中结识的“消息灵通人士”。几杯本地特产的烈酒下肚,在震耳的音乐掩护下,周卫国用流利的当地语夹杂着一些行业黑话,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绿色丝路联盟”。刀疤男压低声音,眼神闪烁:“老周,那群人?哼,口号喊得震天响‘保护家园’…可领头那几个,上个月还悄悄在赌场VIp室挥金如土呢!钱?听说有人从…西边某个‘基金会’给他们开了条特别快的‘汇款通道’……” 周卫国不动声色地听着,指间的酒杯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琥珀色的微光,将关键信息和几个名字牢牢记在心中。